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 张 瑞
【机构】 新疆和田市第四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五育并举。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关注并落实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美术教学思路、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的更新有指导性的作用,而对于学生与美术的初步接触、深入了解、知识内化等美术学习过程都有十分重要的育人意义。
【关键词】 美术教学;审美能力;策略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朝着全面型、复合型方向发展。美术欣赏课程的教育有别于文化课程的教育。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新课改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在这个新时代环境,教师要大胆对初中美术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多去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
初中美术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设计技能,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这是美术教学的重点内容。一般情况下审美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看到事物后,可以发出出自内心的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独特见解,逐渐形成审美能力。美术教师为了正确引导学生需要从美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接受正面积极的影响,提升审美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是对事物的感知上进行的重新创造,是内心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说,美术教育可以解放学生创作能力,展现自己的认知,推动社会的审美发展。
2、我国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的初中教育教学气氛压抑又低沉,促使学生整日沉浸在做题与学习中,并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学习基础学科,因此美术这门副学科自然而然地被忽略,致使学生缺乏学习美术知识的契机。即使有一些学校增设了美术课程,但是美术教师教学素养有待提升,且由于美术常常被学校忽视,所以教师对于美术教学较为的懒惰与敷衍,更不会用主动地去钻研去探究初中美术教学,而学生则被教师的态度所影响,无法激发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的美术素养很难得到培养,审美能力更是得不到有效提高。
3、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审美意识
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审美意识,他们才会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基于美学视角对美术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获得美的体验。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应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相较于小学生,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不过在情感意识、生活阅历等方面仍所有欠缺,为此,教师则可以通过创设美术教学情境的方式,将美学内容直观呈现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2 进行学科的整合,丰富学生的鉴赏体验
美术作品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仅关系了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更加关系到美术作品中所涵盖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让美术作品能够综合的体现出作者的艺术水平。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之中,可以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讲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综合的看待每个学科之间的关系,以至于提升学生具有更深层次的鉴赏能力。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有效的推动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拓展,让学生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的使学生能够产生积极的欣赏动力,从而使得学生提升审美能力。
3.3 融合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审美体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美术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节奏,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烘托美术课堂氛围,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美术欣赏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不仅有书画欣赏,还有雕塑欣赏、建筑欣赏等,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放大功能,将美术作品的重要部分进行放大处理,便于学生观察,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挂图、课本插图的不足。在雕塑和建筑欣赏中,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再现其原貌,让学生近距离欣赏,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三维动画模拟,将书本中静态的雕塑和建筑作品转化为立体的形象,通过画面旋转,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赏,从而建立起全面系统的艺术认知结构,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4 加强教学引导,优化美术实践
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度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加深学生美术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极大帮助。传统美术实践教学活动,是教师讲解美术知识、美术作品后,让学生直接进入到实践创作环节。但一些初中学生的美术基础欠佳,对美术作品、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在实践中容易遗漏一些知识点,致使其不能良好实践,审视自己的美术创作中不足,也会影响培养其审美能力。
3.5 加强课外拓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初中美术课程中,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例如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除了在课堂教授知识外,还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增强互动,开阔眼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再具体一些,教师可以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带领学生到本地的美术馆进行参观,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对美术馆中陈列的作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例如,这些美术作品都有哪些优点,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等。在参观结束后,为学生布置任务,以作文的形式写一篇观后感,将今天所见到的东西以及获得的感想通过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健康发展需求,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掌握学情特点,针对美术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营造出适宜的教学氛围,同时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根据审美规律进行教学与创新,激发学生主动研究与赏析欲望,逐渐形成审美意识,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李艳. 浅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好家长, 2018(63): 151.
[2]吴建军.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 新智慧, 2018(024): 126.
【关键词】 美术教学;审美能力;策略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朝着全面型、复合型方向发展。美术欣赏课程的教育有别于文化课程的教育。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新课改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在这个新时代环境,教师要大胆对初中美术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多去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
初中美术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设计技能,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这是美术教学的重点内容。一般情况下审美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看到事物后,可以发出出自内心的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独特见解,逐渐形成审美能力。美术教师为了正确引导学生需要从美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接受正面积极的影响,提升审美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是对事物的感知上进行的重新创造,是内心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说,美术教育可以解放学生创作能力,展现自己的认知,推动社会的审美发展。
2、我国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的初中教育教学气氛压抑又低沉,促使学生整日沉浸在做题与学习中,并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学习基础学科,因此美术这门副学科自然而然地被忽略,致使学生缺乏学习美术知识的契机。即使有一些学校增设了美术课程,但是美术教师教学素养有待提升,且由于美术常常被学校忽视,所以教师对于美术教学较为的懒惰与敷衍,更不会用主动地去钻研去探究初中美术教学,而学生则被教师的态度所影响,无法激发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的美术素养很难得到培养,审美能力更是得不到有效提高。
3、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审美意识
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审美意识,他们才会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基于美学视角对美术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获得美的体验。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应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相较于小学生,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不过在情感意识、生活阅历等方面仍所有欠缺,为此,教师则可以通过创设美术教学情境的方式,将美学内容直观呈现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2 进行学科的整合,丰富学生的鉴赏体验
美术作品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仅关系了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更加关系到美术作品中所涵盖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让美术作品能够综合的体现出作者的艺术水平。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之中,可以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讲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综合的看待每个学科之间的关系,以至于提升学生具有更深层次的鉴赏能力。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有效的推动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拓展,让学生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的使学生能够产生积极的欣赏动力,从而使得学生提升审美能力。
3.3 融合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审美体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美术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节奏,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烘托美术课堂氛围,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美术欣赏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不仅有书画欣赏,还有雕塑欣赏、建筑欣赏等,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放大功能,将美术作品的重要部分进行放大处理,便于学生观察,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挂图、课本插图的不足。在雕塑和建筑欣赏中,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再现其原貌,让学生近距离欣赏,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三维动画模拟,将书本中静态的雕塑和建筑作品转化为立体的形象,通过画面旋转,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赏,从而建立起全面系统的艺术认知结构,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4 加强教学引导,优化美术实践
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度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加深学生美术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极大帮助。传统美术实践教学活动,是教师讲解美术知识、美术作品后,让学生直接进入到实践创作环节。但一些初中学生的美术基础欠佳,对美术作品、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在实践中容易遗漏一些知识点,致使其不能良好实践,审视自己的美术创作中不足,也会影响培养其审美能力。
3.5 加强课外拓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初中美术课程中,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例如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除了在课堂教授知识外,还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增强互动,开阔眼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再具体一些,教师可以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带领学生到本地的美术馆进行参观,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对美术馆中陈列的作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例如,这些美术作品都有哪些优点,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等。在参观结束后,为学生布置任务,以作文的形式写一篇观后感,将今天所见到的东西以及获得的感想通过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健康发展需求,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掌握学情特点,针对美术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营造出适宜的教学氛围,同时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根据审美规律进行教学与创新,激发学生主动研究与赏析欲望,逐渐形成审美意识,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李艳. 浅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好家长, 2018(63): 151.
[2]吴建军.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 新智慧, 2018(024):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