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作者】 周玉英

【机构】 新疆和田市伊里其乡肖尔巴格村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双减”政策下,重点加强美育工作十分必要,能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审美思维,提高综合的艺术素养。而美术作为美育的重要学科载体,在小学阶段展现出独特的教育功能。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提高教学质量、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为学生培养兴趣、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支持,是“双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制度不断完善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 美术课堂;双减;策略探讨

  小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初级阶段,正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而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激发学生生活热情的关键学科,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进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突出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将美术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科学把握好“双减”政策要求,积极运用科学且高效化的美术教学策略和方法,全面提升美术教学质量,更好地优化学生的美术素养。
  1、“双减”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意义
  小学美术作为一门具有“美育”教育作用的初级学科,许多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不惜花费巨资报课外班,从而增加孩子的学习任务和压力。其实,小学美术作为一门“副科”,该门知识的教学任务是可以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只要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可靠的保障,学生的艺术天赋和兴趣爱好就会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培养,“美育”相关能力素质便会得到有效地提升。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理念,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下功夫,对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推动美术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的措施
  2.1 打造轻松化的学习环境,互动式教学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现代人对于教育质量与教学过程业务有着更加多元化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倡导师生提升及互动性,使师生能够进行双向交流。小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生理条件以及心理条件的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对周边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同时上课的专注程度与实际学习的兴趣与教师其自身所具有的关注度以及师生之间所具有的现实关系有着较为突出的现实联系。若想使美术教学得到创新,则需要使传统师生关系得以解绑,构建更加对等化的师生关系,完成创新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更为宽松的课堂中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2.2 激励动手操作,营造趣味课堂
  在小学美术课上,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手工活动的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活力,通过手工美术等学习活动,加强学生眼睛与手的协调能力的锻炼,对提高他们的整体艺术制作能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小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这在手工制作实践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手工制作主要分成仿制和创意制作。在形式多样的手工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感受各种素材,然后让学生应用各种材料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锻炼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把他们的创意转变成真实的实体。通过美术教学实践活动,证明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实际操作,他们对各种素材的使用都非常感兴趣。很多情况下,生活中的很多废旧材料,在美术课上就会变成非常漂亮且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小对象。这对学生来讲是一次非常神奇的体验。所以,这样的课堂活动逐渐受到小学生的喜爱。
  2.3 重视审美能力的发展,与时俱进提升美学素养
  国家“双减”政策的提出及正式落地,其重要的意义就是要把小学生从繁重的校内校外课业压力中解放出来,从玩中学、从实践中学习,把课业占用的时间,交还给他们,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得到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感受不同的美学,能够自由自在地体会美、欣赏美、审视美,促进小学阶段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审美有很完整的逻辑思维和很有益的现实性,正因为审美是一个社会生存的“基因图谱”,所以它用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来的内容也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通过沿袭和教育得以传承。要充分理解美学是文明发展的“根”,现代的美学艺术是文明的延伸与发展,只有将审美能力的培育作为重要的素质养成,才能让美学深入人心。
  2.4 布置生活化作业,拓展美术教学宽度
  双减政策中对于作业内容的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信息网络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其可以作为拓展学习、探索学习的重要渠道。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生活化作业,加强课后学习体系的构建,改变学生对于美术的认知,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完成高质量的课后学习,而学生在整个作业的完成中也丝毫不会感到压力或者负担。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化资源拓展教学宽度,能够弥补传统课堂中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丰富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
  2.5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回归本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教学重点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可以说“双减”政策与我国当下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相契合,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以看出,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美,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到美。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确保“双减”政策有效落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美术知识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同时也能降低美术教学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知识学习。
  2.6 依托信息技术优势,拓展教学资源
  以往的美术教学多会受到模具的局限,而多媒体背景下的美术课堂则拥有各类教学资源,从而轻松走出传统方式的困局。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极具拓展性,其个性也彰显出一定的可塑性,所以教师借助网络技术及其优势,寻找人文资源、物质资源和活动资源等不同的资源,让小学生体会到乡土气自息,又能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特点,从而使之结合家庭、地区等特征来理解美术知识。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利用情境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都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实现“双减”政策的教育要求。同时在新形势下,美术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更应该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资.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改进研究[J].进展:科学视界,2022(6):2.
  [2]王梦婷.浅议综合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2(2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