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作者】 陈强波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陈桥镇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所谓“大单元教学”,是指站在更高的角度,把一个学段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跨章节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系统,使课堂内容无重复,教学环节更紧凑,课堂内容倍增的一种授课方式。在开展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能立足教学内容,对教材中某一单元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提炼出其基本概念、原理等,并对这些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进而使学生在系统知识中,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以此为基础,在系统论思想的驱使下,建立模块化的知识结构,进而进行知识体系的教学。在新课标背景下,引导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是尤为重要的。如何使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参与中,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探究兴趣,且由浅入深地对其进行深度探究,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 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高效;知识体系,实践;探究
大单元教学是以地理教科书的专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要求教师转变按照“知识体系单元”备课、授课的传统观念,从整体入手把握教材,紧扣单元训练项目,重组和开发相关的教学内容,把讲授、练习、考查等环节灵活有机地整合起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与学的时效。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整体提高。基于此,单元整体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日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结合自身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我觉得实施时以下模块的处理是贯通整合、优化重组的关键。
一、明确主题,制定单元学习目标
在单元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精心地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对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作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其统领教学设计。纵观课程标准,其中明确地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划分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内容。且按照由低到高的水平对其进行了有序设置。如知识与技能层面需要学生初步感知、了解、学会知识;过程与方法层面则要求学生学会、理解、应用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则要求学生建立、发展知识。深度学习的实施,首要地要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达成这三维教学目标。尤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并积极探寻个人意义,深刻理解现实的世界。因此,我在单元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深度学习,并获得发展,对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尝试从以下两方面探寻设定单元教学目标的方法。
(一)明确主题,制定目标
在学习每本教材之前,要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一本书的内容,明确本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即单元目标,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大概了解,然后根据单元主题内容,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及主题词,并把它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口。
(二)整体预习,宏观把握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单元整合教学,首先利用好单元预习课。即以一单元为单位,集中利用一课时,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单元教材内容,可以有针对性的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具体策略是:出示单元学习目标——学生自学、交流——当堂检测。
二、把握整体,抓住单元重点教学
现行教材每一单元的知识是有共性的,即每个单元都设计有训练重点。我在实践中常用的课型如下:
1、预习展示课——寻法。
预习展示课要做到内容少而精,通过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在教学时,应注重发挥整合优势,在单元预习课中学生对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及相关背景了解掌握后,再从单元里选择一两节,作为自学的指路篇,指导学生弄懂,然后带动学生运用相应的方法自学本单元余下的内容。重点章节是在教师指导下,抓住本节的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和疑点、教材特点等进行精讲,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理解、感悟的过程,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2、提升展示课——展法。
这种课型就是让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通过追问质疑提升学习目标,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利用学生表现欲,培养学生自信心。单元学习尾声,各个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成果。师生互评互议,启迪智慧,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肯定鼓励,培养兴趣,以利于下次综合性活动的顺利开展。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对教科书内容的统筹整合,优化重组,有扶有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时效。同时,通过对课外综合性学习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向生活、社会大课堂,从单一的课本信息来源变为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接受、积极投入,有力地推动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3、巩固展示课——用法。
是在前两种课型的基础上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落实环节,在于发现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彰显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能力。以砸实知识为第一要义,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树,让学生感知这一单元学习的路径,构建知识网络,达到知识的二次提升。同时要从小处着手,把握学生脉膊,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巩固练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训练,做到重感知,会思考,少做题,多读书,勤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习能力,实现生本教育。
4、课外拓展课——验法。
在课外拓展中,我们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颖内容和活泼有趣的形式,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地理课堂才得以进一步延伸,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外进一步拓展学习,深入探究,实现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教师要拓宽视野,放开手脚,不拘泥教材和教参教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优化地理学习环境,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地理教育体系,形成大课堂、大课本、大教育的格局。
总之,实施单元教学,扎实、系统、有序地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效地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学法,明确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强化大单元教学,挖掘地理课程中的人文矿藏,帮助学生初步构筑知识体系和学习重点,不仅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要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把新课改中获得的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实践中。这样我们的地理教学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才能真正彰显教学魅力,把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忠玲;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的革新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年05期.
[2]韩玉莹;初中地理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年07期.
[3]于群;浅谈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水平[J];中华少年;2019年14期.
[4]崔艳青;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5期.
【关键词】 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高效;知识体系,实践;探究
大单元教学是以地理教科书的专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要求教师转变按照“知识体系单元”备课、授课的传统观念,从整体入手把握教材,紧扣单元训练项目,重组和开发相关的教学内容,把讲授、练习、考查等环节灵活有机地整合起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与学的时效。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整体提高。基于此,单元整体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日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结合自身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我觉得实施时以下模块的处理是贯通整合、优化重组的关键。
一、明确主题,制定单元学习目标
在单元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精心地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对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作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其统领教学设计。纵观课程标准,其中明确地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划分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内容。且按照由低到高的水平对其进行了有序设置。如知识与技能层面需要学生初步感知、了解、学会知识;过程与方法层面则要求学生学会、理解、应用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则要求学生建立、发展知识。深度学习的实施,首要地要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达成这三维教学目标。尤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其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并积极探寻个人意义,深刻理解现实的世界。因此,我在单元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深度学习,并获得发展,对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尝试从以下两方面探寻设定单元教学目标的方法。
(一)明确主题,制定目标
在学习每本教材之前,要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一本书的内容,明确本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即单元目标,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大概了解,然后根据单元主题内容,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及主题词,并把它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口。
(二)整体预习,宏观把握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单元整合教学,首先利用好单元预习课。即以一单元为单位,集中利用一课时,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单元教材内容,可以有针对性的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具体策略是:出示单元学习目标——学生自学、交流——当堂检测。
二、把握整体,抓住单元重点教学
现行教材每一单元的知识是有共性的,即每个单元都设计有训练重点。我在实践中常用的课型如下:
1、预习展示课——寻法。
预习展示课要做到内容少而精,通过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在教学时,应注重发挥整合优势,在单元预习课中学生对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及相关背景了解掌握后,再从单元里选择一两节,作为自学的指路篇,指导学生弄懂,然后带动学生运用相应的方法自学本单元余下的内容。重点章节是在教师指导下,抓住本节的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和疑点、教材特点等进行精讲,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理解、感悟的过程,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2、提升展示课——展法。
这种课型就是让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通过追问质疑提升学习目标,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利用学生表现欲,培养学生自信心。单元学习尾声,各个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成果。师生互评互议,启迪智慧,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肯定鼓励,培养兴趣,以利于下次综合性活动的顺利开展。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对教科书内容的统筹整合,优化重组,有扶有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时效。同时,通过对课外综合性学习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向生活、社会大课堂,从单一的课本信息来源变为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接受、积极投入,有力地推动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3、巩固展示课——用法。
是在前两种课型的基础上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落实环节,在于发现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彰显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能力。以砸实知识为第一要义,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树,让学生感知这一单元学习的路径,构建知识网络,达到知识的二次提升。同时要从小处着手,把握学生脉膊,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巩固练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训练,做到重感知,会思考,少做题,多读书,勤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习能力,实现生本教育。
4、课外拓展课——验法。
在课外拓展中,我们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颖内容和活泼有趣的形式,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地理课堂才得以进一步延伸,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外进一步拓展学习,深入探究,实现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教师要拓宽视野,放开手脚,不拘泥教材和教参教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优化地理学习环境,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地理教育体系,形成大课堂、大课本、大教育的格局。
总之,实施单元教学,扎实、系统、有序地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效地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学法,明确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强化大单元教学,挖掘地理课程中的人文矿藏,帮助学生初步构筑知识体系和学习重点,不仅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要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把新课改中获得的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实践中。这样我们的地理教学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才能真正彰显教学魅力,把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忠玲;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的革新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年05期.
[2]韩玉莹;初中地理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年07期.
[3]于群;浅谈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水平[J];中华少年;2019年14期.
[4]崔艳青;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