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幼儿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作者】 凯丽比努尔·艾比布拉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英也尔乡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幼儿道德的形成及发展与其现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与所处的教育生活密不可分。幼儿正处于认知外部世界的阶段,他们尚未形成价值观和是非判断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展开中多给予幼儿积极引导,通过轻松直观的方式向幼儿传导德育,让幼儿健康成长,使之发展成更完善健全的个体。
【关键词】 幼儿教育;幼儿德育;策略探讨
德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古到今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幼儿的道德教育。德育始终是很重要的教育内容,尤其是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时期是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如何做好对幼儿道德方面的引导与启发是我们的任务。道德来源于生活,幼儿的学习同样来自于对生活中各种事物产生的兴趣,将对幼儿的德育生活化,并发挥教师作用对其进行启发和引导,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德育的作用,促进幼儿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培养幼儿德育的重要性
学校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美德的场所,需要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但由历史与现实的经验可知,德育教育更为重要。作为教师,教育工作的内容也通常将德育置于首位,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分为以下三点。一,幼儿时期是培养德育的最佳阶段。此时是人类道德意识逐渐形成的发展时期,幼儿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二是利于推进幼儿社会化。开展德育教育可促使幼儿从中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规制;三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德育教育过程中可间接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以及良好品质等,利于幼儿未来全面发展。
二、有效培养幼儿德育的策略
(一)引入多样实践活动与游戏活动
将游戏引入幼儿道德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提升教育的趣味性,降低幼儿对道德情感教育的抵触情绪,还能够强化幼儿对规则的认知。在游戏活动中,包含着一定的游戏规则,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进行指导与约束。站在这一角度来看,在道德情感教育中引入多样实践活动与游戏活动,可以提升道德情感教育的效果,实现幼儿教育的“自由而不放纵”。桌面游戏是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游戏形式,在此过程中,幼儿容易因为玩具争抢而发生纠纷。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发生,维护幼儿群体之间的团结有爱,教师应当提前设定出“不能独自占有玩具”的规则,并引导幼儿展开沟通合作,促使桌面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大量需要幼儿合作完成的游戏内容,实现对幼儿合作行为与意识的培养。体育游戏也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游戏形式,在培养幼儿的坚定意志、身体素养以及团队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应当引导幼儿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以此达到开展幼儿品德教育的效果。当教师发现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存在违反规则的行为时,必须及时对其开展教育,纠正其不良行为与意识,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二)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游玩,枯燥、刻板的说教和规范很难被幼儿接受。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采取适应幼儿心智特点、活泼有趣的形式。传统蒙学中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讽诵诗歌趣味盎然,能使幼儿乐学;游戏教学使幼儿在欢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将传统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习惯。也正是遵循这样的理念,传统蒙学经典大多采取诗歌、故事、警句等形式,润物无声。《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蒙学著作,三字一句,简洁精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粗浅的生活常识,便于背诵记忆。寓教于乐的理念在当今的幼儿教育中也被广泛应用。现在的幼儿园中,游戏、戏剧表演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教育形式。比如某幼儿园把“子路染布”的故事改编成舞台剧,让孩子们在亲身表演中体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为学道理,或把“孔融让梨”“木兰从军”“负荆请罪”等传统故事以游戏、表演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幼儿园课程内容具有情境性。事实证明,这种代入式的表演教育方式效果显着。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资源
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进幼儿课堂,这是时代特征下现代技术与幼儿教育的结合。利用多媒体艺术教育提高幼儿的德育美德,创新幼儿教师德育新途径。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和多种环境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利用音视频环境,信息网络环境等整合多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幼儿现阶段年龄比较小,对于各种世界的一些道理理解得并不透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寻找一些有利于幼儿理解的一些音频,视频等易于幼儿理解的资料。
(四)重视教师德育素养提升,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关于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教师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德育理念落后、专业能力不足等方面。教师的德育素养与专业能力一样重要,提升幼儿教师德育素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明晰教师育德素养和能力结构。建议在幼儿德育整体指导框架基础上,结合教师实施德育过程中的实践需要,根据幼儿教师现有专业能力结构,进一步明确幼儿教师必备的育德素养和能力。其次,加强幼儿教师道德教育培训。在政策层面,带领教师学习研读国家有关德育的政策文件和相关要求;在理论知识层面,引领教师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尤其是对幼儿和学龄初期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相关理论的学习;在实践教研层面,鼓励教师及时反思总结,通过同伴交流、观摩研讨、专家点评指导等方式提升其德育实践能力。最后,重视德育幼小衔接的研究与实践。要把整体性德育目标贯穿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建设始终,在尊重不同学段学生思想认知规律、把握各学段目标差异性的基础上,为幼儿教师德育素养和能力建设提供更多支持。
做好幼儿德育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影响深远。从幼儿的成长角度来看,他们虽然不理解什么是道德,不懂得什么是德育,但他们可以通过与教师、伙伴的互动来获得情感认知,而这个情感认知就是构建他们道德观念的基础。所以,想要做好幼儿德育工作,教师一定要以渗透和体验为主,尽量让德育内容在隐性的状态下出现,由此实现对幼儿的认知启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幼儿未来的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梁雅娟.浅谈幼儿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今传媒,2020,28(04):155-156.
[2]彭凤.“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德育[J].学前教育研究,2020(07):89-92.
【关键词】 幼儿教育;幼儿德育;策略探讨
德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古到今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幼儿的道德教育。德育始终是很重要的教育内容,尤其是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时期是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如何做好对幼儿道德方面的引导与启发是我们的任务。道德来源于生活,幼儿的学习同样来自于对生活中各种事物产生的兴趣,将对幼儿的德育生活化,并发挥教师作用对其进行启发和引导,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德育的作用,促进幼儿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培养幼儿德育的重要性
学校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美德的场所,需要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但由历史与现实的经验可知,德育教育更为重要。作为教师,教育工作的内容也通常将德育置于首位,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分为以下三点。一,幼儿时期是培养德育的最佳阶段。此时是人类道德意识逐渐形成的发展时期,幼儿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二是利于推进幼儿社会化。开展德育教育可促使幼儿从中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规制;三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德育教育过程中可间接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以及良好品质等,利于幼儿未来全面发展。
二、有效培养幼儿德育的策略
(一)引入多样实践活动与游戏活动
将游戏引入幼儿道德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提升教育的趣味性,降低幼儿对道德情感教育的抵触情绪,还能够强化幼儿对规则的认知。在游戏活动中,包含着一定的游戏规则,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进行指导与约束。站在这一角度来看,在道德情感教育中引入多样实践活动与游戏活动,可以提升道德情感教育的效果,实现幼儿教育的“自由而不放纵”。桌面游戏是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游戏形式,在此过程中,幼儿容易因为玩具争抢而发生纠纷。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发生,维护幼儿群体之间的团结有爱,教师应当提前设定出“不能独自占有玩具”的规则,并引导幼儿展开沟通合作,促使桌面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大量需要幼儿合作完成的游戏内容,实现对幼儿合作行为与意识的培养。体育游戏也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游戏形式,在培养幼儿的坚定意志、身体素养以及团队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应当引导幼儿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以此达到开展幼儿品德教育的效果。当教师发现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存在违反规则的行为时,必须及时对其开展教育,纠正其不良行为与意识,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二)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游玩,枯燥、刻板的说教和规范很难被幼儿接受。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采取适应幼儿心智特点、活泼有趣的形式。传统蒙学中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讽诵诗歌趣味盎然,能使幼儿乐学;游戏教学使幼儿在欢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将传统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习惯。也正是遵循这样的理念,传统蒙学经典大多采取诗歌、故事、警句等形式,润物无声。《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蒙学著作,三字一句,简洁精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粗浅的生活常识,便于背诵记忆。寓教于乐的理念在当今的幼儿教育中也被广泛应用。现在的幼儿园中,游戏、戏剧表演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教育形式。比如某幼儿园把“子路染布”的故事改编成舞台剧,让孩子们在亲身表演中体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为学道理,或把“孔融让梨”“木兰从军”“负荆请罪”等传统故事以游戏、表演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幼儿园课程内容具有情境性。事实证明,这种代入式的表演教育方式效果显着。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资源
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进幼儿课堂,这是时代特征下现代技术与幼儿教育的结合。利用多媒体艺术教育提高幼儿的德育美德,创新幼儿教师德育新途径。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和多种环境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利用音视频环境,信息网络环境等整合多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幼儿现阶段年龄比较小,对于各种世界的一些道理理解得并不透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寻找一些有利于幼儿理解的一些音频,视频等易于幼儿理解的资料。
(四)重视教师德育素养提升,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关于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教师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德育理念落后、专业能力不足等方面。教师的德育素养与专业能力一样重要,提升幼儿教师德育素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明晰教师育德素养和能力结构。建议在幼儿德育整体指导框架基础上,结合教师实施德育过程中的实践需要,根据幼儿教师现有专业能力结构,进一步明确幼儿教师必备的育德素养和能力。其次,加强幼儿教师道德教育培训。在政策层面,带领教师学习研读国家有关德育的政策文件和相关要求;在理论知识层面,引领教师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尤其是对幼儿和学龄初期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相关理论的学习;在实践教研层面,鼓励教师及时反思总结,通过同伴交流、观摩研讨、专家点评指导等方式提升其德育实践能力。最后,重视德育幼小衔接的研究与实践。要把整体性德育目标贯穿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建设始终,在尊重不同学段学生思想认知规律、把握各学段目标差异性的基础上,为幼儿教师德育素养和能力建设提供更多支持。
做好幼儿德育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影响深远。从幼儿的成长角度来看,他们虽然不理解什么是道德,不懂得什么是德育,但他们可以通过与教师、伙伴的互动来获得情感认知,而这个情感认知就是构建他们道德观念的基础。所以,想要做好幼儿德育工作,教师一定要以渗透和体验为主,尽量让德育内容在隐性的状态下出现,由此实现对幼儿的认知启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幼儿未来的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梁雅娟.浅谈幼儿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今传媒,2020,28(04):155-156.
[2]彭凤.“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德育[J].学前教育研究,2020(07):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