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随课微写-读写相结合
【作者】 姚羽玫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洛浦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阅读和习作是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古人曾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参考,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然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缺点:我们很少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常将两者分开。一方面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够,老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吃力,课堂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写作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也存在问题:只进行单元写作,课堂的作文内容也十分正式,一次写作间隔时间较长。再加上本地区的教育环境比较落后,孩子的家中缺乏优越的文化条件,父母又无法帮助他们阅读,孩子的课外活动又是相对单调。过少的写话训练也让学生很难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也不可避免的使得他们更加惧怕写作。所以,为缓解孩子作文的困难,为增强写作教育的实效性,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教育和学生写作的方式——随课微写作。
【关键词】 小练笔;读写相结合;单元习作;课后问题
一、随课微写的基本概念
“随课微写”是随课文教材开展微作文练习的缩写,也就是教师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指向单元语文要素、课后问题、习作要求等习作要点,并选择最有价值的练写点或富有语用衍生力、思想深度和情趣感受有共鸣的典型语句,并伴随着整个语文教学流程以及所产生的特定氛围。
二、随课微写的一般操作流程
第1步:在整体掌握课文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阅读文字,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锻炼点并进行小练笔。
第2步:进行口语活动的练习。选择文章的训练点时,必须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以练习口语活动。首先:仔细阅读,了解文章的内容来表达,对文中描述的事物有初步的感受,并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形象。其次,要理解关键段落,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本信息,通过掌握关键词和句子来理解语义和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练习说话,以了解作者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3步:输入预设练习点。随着教学情境前两步的进步,学生应该进入预设的练习点。这一点应有利于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帮助课堂情境达到高潮,并帮助学生在教师精心构建的氛围中,受到人文学科的影响。如何找到这一点?在文章中,作者可能只写了一两句话,还不够,那么这就是我们的实践要点。另一个例子是:某些事件的结果尚未完全说明,意思还没有用尽。此时,训练点可以是“后来发生的事情”的续集。对于在场景和对象上撰写文章,书写场景和对象的每个特征都可以用作训练点。特别是,如何找到合适的应该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根据文中所写对象的特点和文章的特殊性进行选择。选择写作点,如何完成练笔活动,需要做到这一点:(1)渲染情况;(2)自然布局写作任务;(3)进入写作状态;完成小练笔后,学生自我推荐,进行全班展示,指生评价,大家一起给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最后让学生感受到写作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技巧。
三、下面以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为例
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习作要求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由此可见,本单元的目标应定位在“写景抒情”上,着眼于学生基本习作能力的培养。第2课《乡下人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乡间画卷,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季节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的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课堂上在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先让同学们讨论交流:最后一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同学们会回答喜爱、向往、赞美之情)那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也表达了同样的感情,你能找到吗?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找到文中的三句话:
①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②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③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老师先带领学生分析这三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相同点,即先单个写,再整体写。请同学们用上“_____的_____,_____的 _____,_____的_____,构成了_____风景。”这样的句式来描写第四自然的内容。老师可以带领着大家概括第四自然段的主要信息,完成这个句子的练习。接着再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么样的?一小段话即可。
第四课《三月桃花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老师引导学生抓关键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关键句如下: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体会作者对桃花水声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第四自然段想象:哪句话引发了你的想象?你彷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预设1: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抓“应和”一词,模拟水声与拖拉机声应和的情境。)老师引导学生谈感受、做批注
预设2: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抓“谈心”一词,情境还原桃花水与麦苗的对话。)老师引导学生谈感受、做批注
预设3: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抓“叮当声”“铃声”两个词,联系生活想象声音质感与声音传递的情感。)老师引导学生谈感受、做批注补白想象,桃花水还会流到的地方以及引发的想象。
默读5、6自然段,根据文字的描述,发挥想象,把(下转第34页)(上接第35页)你的想象和感受批注在书上。当堂练笔:三月的桃花水,还会是春天的什么?回忆一下,你见过的春天,或者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想象春天的画面。仿照3、4或5、6段格式,写一段话。
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写的动物,其中13课《猫》和14课《母鸡》都是老舍先生写的。在描写大猫的那段话中,师引导学生找出猫的古怪体现在哪里,不难发现这些关键词都是互相矛盾的,那老舍先生是怎么把这些矛盾的词很自然地连起来的呢?原来用上了“说它……吧,的确……,可是……”这样的词。让同学们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即口语化,要用聊天的感觉来读这段话,请学生上台表演,这时候你会用什么方法让猫到你跟前来?老舍先生眼里的猫什么事都不过问,你过问你家里什么事了吗?那同学们你们家有养什么小动物吗?你家的小动物有哪些特点呢?师请同学用上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家的小动物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把课文与课后的阅读链接进行对比,体会不同作家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不同方法,即阅读链接的片段的通过不同人的态度表现猫的可爱。最后让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小段话即可。
15课《白鹅》引导学生理解丰子恺老先生在表达对白鹅的喜爱的时候使用了反语,表面上看似不喜欢白鹅,实际上从字里行间却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在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学生阅读课后《白公鹅》6-7自然段,和《白鹅》的5-7自然段比一比,体会表达上的相似之处,并作批注。(老师要做适当引导)最后请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把小动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具体。比如:猫十分爱干净……狗十分粘人……
在指导学生进行片段习作描写中,应该注意单元提示、课后问题、研究、领悟编写意图,更应充分考虑本地区孩子的身心特点及学习发展规律,基于孩子语言能力相对较弱的原因,采取逐步渗透的方法会更容易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同时从拓展的角度给学生进行情境创设,让孩子有所写,能够写,写得好。
参考文献:
[1]曾凤. 练能选点 随课微写 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2018:295-298.
【关键词】 小练笔;读写相结合;单元习作;课后问题
一、随课微写的基本概念
“随课微写”是随课文教材开展微作文练习的缩写,也就是教师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指向单元语文要素、课后问题、习作要求等习作要点,并选择最有价值的练写点或富有语用衍生力、思想深度和情趣感受有共鸣的典型语句,并伴随着整个语文教学流程以及所产生的特定氛围。
二、随课微写的一般操作流程
第1步:在整体掌握课文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阅读文字,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锻炼点并进行小练笔。
第2步:进行口语活动的练习。选择文章的训练点时,必须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以练习口语活动。首先:仔细阅读,了解文章的内容来表达,对文中描述的事物有初步的感受,并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形象。其次,要理解关键段落,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本信息,通过掌握关键词和句子来理解语义和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练习说话,以了解作者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3步:输入预设练习点。随着教学情境前两步的进步,学生应该进入预设的练习点。这一点应有利于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帮助课堂情境达到高潮,并帮助学生在教师精心构建的氛围中,受到人文学科的影响。如何找到这一点?在文章中,作者可能只写了一两句话,还不够,那么这就是我们的实践要点。另一个例子是:某些事件的结果尚未完全说明,意思还没有用尽。此时,训练点可以是“后来发生的事情”的续集。对于在场景和对象上撰写文章,书写场景和对象的每个特征都可以用作训练点。特别是,如何找到合适的应该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根据文中所写对象的特点和文章的特殊性进行选择。选择写作点,如何完成练笔活动,需要做到这一点:(1)渲染情况;(2)自然布局写作任务;(3)进入写作状态;完成小练笔后,学生自我推荐,进行全班展示,指生评价,大家一起给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最后让学生感受到写作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技巧。
三、下面以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为例
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习作要求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由此可见,本单元的目标应定位在“写景抒情”上,着眼于学生基本习作能力的培养。第2课《乡下人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乡间画卷,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季节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的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课堂上在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先让同学们讨论交流:最后一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同学们会回答喜爱、向往、赞美之情)那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也表达了同样的感情,你能找到吗?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找到文中的三句话:
①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②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③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老师先带领学生分析这三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相同点,即先单个写,再整体写。请同学们用上“_____的_____,_____的 _____,_____的_____,构成了_____风景。”这样的句式来描写第四自然的内容。老师可以带领着大家概括第四自然段的主要信息,完成这个句子的练习。接着再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么样的?一小段话即可。
第四课《三月桃花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老师引导学生抓关键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关键句如下: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体会作者对桃花水声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第四自然段想象:哪句话引发了你的想象?你彷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预设1: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抓“应和”一词,模拟水声与拖拉机声应和的情境。)老师引导学生谈感受、做批注
预设2: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抓“谈心”一词,情境还原桃花水与麦苗的对话。)老师引导学生谈感受、做批注
预设3: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抓“叮当声”“铃声”两个词,联系生活想象声音质感与声音传递的情感。)老师引导学生谈感受、做批注补白想象,桃花水还会流到的地方以及引发的想象。
默读5、6自然段,根据文字的描述,发挥想象,把(下转第34页)(上接第35页)你的想象和感受批注在书上。当堂练笔:三月的桃花水,还会是春天的什么?回忆一下,你见过的春天,或者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想象春天的画面。仿照3、4或5、6段格式,写一段话。
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写的动物,其中13课《猫》和14课《母鸡》都是老舍先生写的。在描写大猫的那段话中,师引导学生找出猫的古怪体现在哪里,不难发现这些关键词都是互相矛盾的,那老舍先生是怎么把这些矛盾的词很自然地连起来的呢?原来用上了“说它……吧,的确……,可是……”这样的词。让同学们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即口语化,要用聊天的感觉来读这段话,请学生上台表演,这时候你会用什么方法让猫到你跟前来?老舍先生眼里的猫什么事都不过问,你过问你家里什么事了吗?那同学们你们家有养什么小动物吗?你家的小动物有哪些特点呢?师请同学用上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家的小动物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把课文与课后的阅读链接进行对比,体会不同作家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不同方法,即阅读链接的片段的通过不同人的态度表现猫的可爱。最后让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小段话即可。
15课《白鹅》引导学生理解丰子恺老先生在表达对白鹅的喜爱的时候使用了反语,表面上看似不喜欢白鹅,实际上从字里行间却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在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学生阅读课后《白公鹅》6-7自然段,和《白鹅》的5-7自然段比一比,体会表达上的相似之处,并作批注。(老师要做适当引导)最后请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把小动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具体。比如:猫十分爱干净……狗十分粘人……
在指导学生进行片段习作描写中,应该注意单元提示、课后问题、研究、领悟编写意图,更应充分考虑本地区孩子的身心特点及学习发展规律,基于孩子语言能力相对较弱的原因,采取逐步渗透的方法会更容易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同时从拓展的角度给学生进行情境创设,让孩子有所写,能够写,写得好。
参考文献:
[1]曾凤. 练能选点 随课微写 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2018:29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