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提高数学教学实施效果的有效方法
【作者】 肖娜娜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烈面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五育合一”课改推进的今天欲提高数学教学实施效果就应充分化“三活”理念为实践指南,使课堂在活力、教法、资源方面满足教与学的互动对话展开需求,着力培养学生“四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效果;提高;“三活”
高效落实新课标要求,在“五育合一”推进的今天就是要聚焦课堂提高教学实施效果,让我们在促进学生获得“四基”“四能”培养过程中把新课标中“获得最好的数学教育”的理想变成现实照进课堂。“五育合一”课改在众多推进抓手中,课堂改革实现高质量无疑是其追求的重点,其要求一线教师务必具有“三活”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化为教学指导,引领实践向着高质量育人方向起航。而我在育人方阵中以数学课堂为主阵地展开教学实施,同样也期望实施效果的最佳来惠及学生发展。下面,我结合课改推进以及“三活”探索聊聊提高数学教学实施效果的有效方法。
一、大力实施趣味教学,使课堂“活力涌现”
“三活课堂”教学应用的首要追求应是“活力涌现”。因为有此学生才会生成“我要学”的求知欲,才会以主体的姿态去探索发现数学的未知领域。故而,学起于趣便成为很多教师开课便要落实的教学目标。为此,我在开课以及整个课堂都很注重趣味教学的实施,特别是在学生兴趣的激发、培养和维持上作文章,使之时时以主体姿态与我们教师进行互动对话。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认识》时我采用多媒体呈现图文并茂的场景来激趣,在促进学生认识圆锥体积的过程中采用动手操作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兴趣,在圆的认识完成后我利用古时战车为什么车轮要用圆的问题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趣味教学的实施就是让学生时时以最佳的活力状态与进行数学知识的建构。而且,在这样的状态中学生思维也在不断运转,学生间的智慧交流与碰撞与频频发生,更利于思维直觉向抽象的升化,实现培能培思双促进。
二、灵活择取实施路径,让过程“活用教法”
近代教育学理论指出,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实施路径在优教提效效果实现中具有普遍性。只有灵活择取才可能步及精准化教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因材施教,其遵循就要做到应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及学力层次、不同的实施环境而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实施方式,让过程在“三活”理念指导下实现“教法活用”的最高效果。落实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结合课程的实际,针对不同的学情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凸显学生主体理念而展开,避免“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多时出现。在课堂展开上,即便是同样的课程实施,因课堂上学生状况的差异和临时情况的出现,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要做到不尽相同的进行。比如,对于那些有很好自主性和求知欲的学生实施,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平台,让他们自己或者结伴合作的方式去探索。然而在先学后教的实施中针对共性问题展开讲解分析法,让学生去内化并建构。比如,在我们引导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的基本图形进行认识的时候,同样要遵循他们认知规律化认识为动手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实际测量他们的边长、用三角板的直角比量他们的角的操作方法来引导学生体验,当然还可以开展一些拼、摆活动来促进他们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基本图形的特点。而对于那些缺乏自主性的学生,则需要把更多时间关注付诸在过程中,同时还要给予更多的启发和指导来促进其内在驱力的生成。又如,在转化后进生的数学补习中的教学实施就要采取慢节奏、勤指导的教法将教与学很好地结合进行实施,以先教后练的方式展开。
在实际教学中活用教法还要做到多法结合,特别是一些理念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更是如此,例如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往往要与情境式教学法、媒体式教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往往要问题诱导法、激励评价法、动手操作法等进行配合实施。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多法合并展开,以达到教学互补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运用中,就可以采取媒体式、情境式、诱导式的方法,并在适当的说明下搭建操作平台,让学生在测量实际数据中去进行生活化的问题解决。这样的实施,既增添了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变化性,又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过程中获得了最有体验感的数学教育和能力培养。
三、拓展课堂实践渠道,让练习“活化资源”
数学课堂在教方面是流程的展开,在学方面是实践的推进。前者主体是教师,后者主体是学生。作为教的实施者应化教为导为学的实践不断拓展实践渠道,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有更多的知识运用的练习机会。特别是在课堂练习这个环节上,教师应下大力气使教向练转化,做实训与练的协同推进,精讲的训与多学的练时间上应向后者滕。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就要多搭建平台和机会,充分利用资源让学生展开数学实践,实现“活化资源”惠及学生发展,把“四能”变成训练过程追求的核心。在过程中,教师要具有分层训练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更要在练习资源上体现梯度与层级,努力打造让优者飞、能者跑、弱者动起来的数学练习模式,使各取所需变成现实,尽可能使各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跳一跳”的跨越。
总之,在充分应用“三活”理念促进教学提高实施效果过程中我们要在理解其理念核心的基础上作教法细化的实施利用。身为一名老师不仅要认真地备课,更要以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来展开教学实施的方法选择,来确定要选用何种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育育人效果的最佳化。这就需要我们实施者对教学方式进行更多的“智力投资”才能将预期中的优教提质效果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周洁慧,小学数学教学高效化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8年。
[2]李石浩,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2020年。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效果;提高;“三活”
高效落实新课标要求,在“五育合一”推进的今天就是要聚焦课堂提高教学实施效果,让我们在促进学生获得“四基”“四能”培养过程中把新课标中“获得最好的数学教育”的理想变成现实照进课堂。“五育合一”课改在众多推进抓手中,课堂改革实现高质量无疑是其追求的重点,其要求一线教师务必具有“三活”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化为教学指导,引领实践向着高质量育人方向起航。而我在育人方阵中以数学课堂为主阵地展开教学实施,同样也期望实施效果的最佳来惠及学生发展。下面,我结合课改推进以及“三活”探索聊聊提高数学教学实施效果的有效方法。
一、大力实施趣味教学,使课堂“活力涌现”
“三活课堂”教学应用的首要追求应是“活力涌现”。因为有此学生才会生成“我要学”的求知欲,才会以主体的姿态去探索发现数学的未知领域。故而,学起于趣便成为很多教师开课便要落实的教学目标。为此,我在开课以及整个课堂都很注重趣味教学的实施,特别是在学生兴趣的激发、培养和维持上作文章,使之时时以主体姿态与我们教师进行互动对话。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认识》时我采用多媒体呈现图文并茂的场景来激趣,在促进学生认识圆锥体积的过程中采用动手操作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兴趣,在圆的认识完成后我利用古时战车为什么车轮要用圆的问题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趣味教学的实施就是让学生时时以最佳的活力状态与进行数学知识的建构。而且,在这样的状态中学生思维也在不断运转,学生间的智慧交流与碰撞与频频发生,更利于思维直觉向抽象的升化,实现培能培思双促进。
二、灵活择取实施路径,让过程“活用教法”
近代教育学理论指出,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实施路径在优教提效效果实现中具有普遍性。只有灵活择取才可能步及精准化教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因材施教,其遵循就要做到应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及学力层次、不同的实施环境而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实施方式,让过程在“三活”理念指导下实现“教法活用”的最高效果。落实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结合课程的实际,针对不同的学情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凸显学生主体理念而展开,避免“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多时出现。在课堂展开上,即便是同样的课程实施,因课堂上学生状况的差异和临时情况的出现,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要做到不尽相同的进行。比如,对于那些有很好自主性和求知欲的学生实施,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平台,让他们自己或者结伴合作的方式去探索。然而在先学后教的实施中针对共性问题展开讲解分析法,让学生去内化并建构。比如,在我们引导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的基本图形进行认识的时候,同样要遵循他们认知规律化认识为动手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实际测量他们的边长、用三角板的直角比量他们的角的操作方法来引导学生体验,当然还可以开展一些拼、摆活动来促进他们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基本图形的特点。而对于那些缺乏自主性的学生,则需要把更多时间关注付诸在过程中,同时还要给予更多的启发和指导来促进其内在驱力的生成。又如,在转化后进生的数学补习中的教学实施就要采取慢节奏、勤指导的教法将教与学很好地结合进行实施,以先教后练的方式展开。
在实际教学中活用教法还要做到多法结合,特别是一些理念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更是如此,例如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往往要与情境式教学法、媒体式教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往往要问题诱导法、激励评价法、动手操作法等进行配合实施。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多法合并展开,以达到教学互补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运用中,就可以采取媒体式、情境式、诱导式的方法,并在适当的说明下搭建操作平台,让学生在测量实际数据中去进行生活化的问题解决。这样的实施,既增添了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变化性,又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过程中获得了最有体验感的数学教育和能力培养。
三、拓展课堂实践渠道,让练习“活化资源”
数学课堂在教方面是流程的展开,在学方面是实践的推进。前者主体是教师,后者主体是学生。作为教的实施者应化教为导为学的实践不断拓展实践渠道,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有更多的知识运用的练习机会。特别是在课堂练习这个环节上,教师应下大力气使教向练转化,做实训与练的协同推进,精讲的训与多学的练时间上应向后者滕。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就要多搭建平台和机会,充分利用资源让学生展开数学实践,实现“活化资源”惠及学生发展,把“四能”变成训练过程追求的核心。在过程中,教师要具有分层训练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更要在练习资源上体现梯度与层级,努力打造让优者飞、能者跑、弱者动起来的数学练习模式,使各取所需变成现实,尽可能使各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跳一跳”的跨越。
总之,在充分应用“三活”理念促进教学提高实施效果过程中我们要在理解其理念核心的基础上作教法细化的实施利用。身为一名老师不仅要认真地备课,更要以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来展开教学实施的方法选择,来确定要选用何种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育育人效果的最佳化。这就需要我们实施者对教学方式进行更多的“智力投资”才能将预期中的优教提质效果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周洁慧,小学数学教学高效化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8年。
[2]李石浩,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