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让学生增强音乐学习主体性的有效策略
【作者】 杨 雷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为了使自担的音乐教学达到优教优学效果就应强化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调动。本文探讨了重组教材、直观实施、注重参与三种手段,阐述了融入流行音乐进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助教和用好激励手段驱动等三种主体性增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音乐;学习主体性;增强;有效策略
主体性作为学生积极学的内驱力,增强主体性有利于在课堂实现学生自主学和“我要学”,更而甚者使之向好之者角色转变。让学生增强音乐学习主体性是音乐教学获得师生互动和高效育人的前提,作为奠基性的义教音乐教学不能只对具有良好音乐天赋的学生进行培养,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体对象,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才能都得到发展成为现实。下面,我结合我县“五育合一”课改推进的一些要求和自寻教改之心得谈谈让学生增强音乐学习主体性的有效策略。
一、重组教材,融入流行音乐进课堂
以往教学实施,我们都是严格依照教科书进行教学展开的,内容在前就先进行。这种是典型的“教教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改的推进,这种做法对于今天的学生已经不适合了,不仅没有吸引力而且还易使教学失去互动没有积极对话,得不到学生主体支持。特别是“五育合一”课改下的教学实施更讲究“用教材教”的做法。作为一线老师就要有这种改革意识,大胆地去舍那些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内容,添加一些学生流行元素,将学生希望能够听到一些积极向上、健康的流行音乐写进导学案中,体现音乐教学时效性。要知道,教材再及时重排都有滞后性。而只有大胆重组和优化设计才能使我们所教内容保持时代感。例如,我们熟知的《妈妈的歌》《隐形的翅膀》《十送红军》,这些流行音乐我们都可整合进课堂中,对其中蕴含的知识点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做到针对性的增补和优化。这样既可满足学生好新求奇的需求又可增强他们音乐学习主体性,特别是这些平时都在嘴上哼的歌曲出现在课堂上时更让他们倍有亲切感,主体性超强的他们自然就乐于做音乐学习的好之者。
二、直观实施,运用多媒体课件助教
与其它学科相比,音乐课中的许多音像资料都是要经过老师的搜集、整理,再由老师进行播放,让同学们去欣赏、去学习的。在音乐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是一种重要的直观实施方法。多媒体课件具有信息丰富、音像并茂、动静交互等特点,它为老师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很多曲子不仅旋律优美,性格鲜明,感情丰富,而且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自然和人文知识。以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要想充分了解乐曲的含义是很困难的,以往都是以老师反复讲解来助力学生理解的。而今天,在数字化背景下藉由多媒体辅助展开直观实施,提供许多有关视觉信息给学生,并配以图片和声效,更可使同学能更好地了解、理解并建构知识。例如,在教学《茉莉花》的时候我可以利用智能教学一体机来呈现一段江苏歌舞剧院的《好一朵茉莉花》视频,通过优美的舞步来激发学生欣赏美丽茉莉花的情趣雅致,从而增强他们主体性使之更好地体会到江南的无限韵味。而且这样的教学实施在视频中的音频和视频信息帮助下还创设起了一种使人产生爱花、护花情怀的情境,使同学们在聆听美妙歌曲的同时,还可以观赏到一场艺术上的视觉盛宴。这种视觉上的冲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我要学”需求,进而扮演为好之者角色。这样的优教优学效果是传统“纯口讲”教法不可比肩的,即使反复强调也是不可能实现这种效果的。所以,在激发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运用多媒体开展激发求知的直观实施是有效的,也是科学合理的。
三、注重参与,用好激励手段驱动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施就要采取参与式教学策略,这种策略是基于任务驱动而展开的,其实施前提就要激发学生参与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原因在于这二者都是主体性生成的内驱源。加强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激发就可让学生自缀主动,不感探究苦,总以学乐相伴去获取音乐知识。例如,在教学《小螺号》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波音、上滑音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我们就要加强兴趣激发,增强他们求知欲,实现此效果虽然教法有千万,但在这一课教学中我们认为用“小螺号”的由来和其带来的美妙乐音更能激发学生对该歌曲的热爱。而且也能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中点燃活泼欢快的情绪,适合该歌曲的演唱情感需要。正是这样实施,学生在其中的参与需求是非常强的,而且主体性爆棚,教学效果好。为了让学生维持这种主体性,在课堂实践练习中我展开了分层进行,做好了分层激励和评价。只是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在分层开展参与评价时要尊重个体差异,就是要以每个人的现有音乐基础为依据,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为具有不同知识水平的小内容、小目标,看学生在参与中是否把这些目标实现达成,对此进行适当的评价,从而让他们的音乐体验持续地得到充实并升华,进一步刺激内驱生成。
当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主体性的路径策略还有多种,特别是在课改推进中我们会发现这些多如牛毛的策略大都指向学生兴趣、情感、爱好、需要培养的。而这些的由弱变强又直接促进了其内驱力的增强,进而促使主体性生成。有了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学就相当于找到了金钥匙,用它来开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心灵之门就轻而易举,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热爱也就有了动力支持和良好方法保障。
参考文献:
[1]尹云芝,主体性音乐学习方式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年。
[2]曾力平,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主体性调动[J].科技风,2018年。
[3]张映梅,论音乐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提高[J].基础教育论坛,2015年。
【关键词】 小学音乐;学习主体性;增强;有效策略
主体性作为学生积极学的内驱力,增强主体性有利于在课堂实现学生自主学和“我要学”,更而甚者使之向好之者角色转变。让学生增强音乐学习主体性是音乐教学获得师生互动和高效育人的前提,作为奠基性的义教音乐教学不能只对具有良好音乐天赋的学生进行培养,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体对象,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才能都得到发展成为现实。下面,我结合我县“五育合一”课改推进的一些要求和自寻教改之心得谈谈让学生增强音乐学习主体性的有效策略。
一、重组教材,融入流行音乐进课堂
以往教学实施,我们都是严格依照教科书进行教学展开的,内容在前就先进行。这种是典型的“教教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改的推进,这种做法对于今天的学生已经不适合了,不仅没有吸引力而且还易使教学失去互动没有积极对话,得不到学生主体支持。特别是“五育合一”课改下的教学实施更讲究“用教材教”的做法。作为一线老师就要有这种改革意识,大胆地去舍那些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内容,添加一些学生流行元素,将学生希望能够听到一些积极向上、健康的流行音乐写进导学案中,体现音乐教学时效性。要知道,教材再及时重排都有滞后性。而只有大胆重组和优化设计才能使我们所教内容保持时代感。例如,我们熟知的《妈妈的歌》《隐形的翅膀》《十送红军》,这些流行音乐我们都可整合进课堂中,对其中蕴含的知识点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做到针对性的增补和优化。这样既可满足学生好新求奇的需求又可增强他们音乐学习主体性,特别是这些平时都在嘴上哼的歌曲出现在课堂上时更让他们倍有亲切感,主体性超强的他们自然就乐于做音乐学习的好之者。
二、直观实施,运用多媒体课件助教
与其它学科相比,音乐课中的许多音像资料都是要经过老师的搜集、整理,再由老师进行播放,让同学们去欣赏、去学习的。在音乐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是一种重要的直观实施方法。多媒体课件具有信息丰富、音像并茂、动静交互等特点,它为老师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很多曲子不仅旋律优美,性格鲜明,感情丰富,而且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自然和人文知识。以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要想充分了解乐曲的含义是很困难的,以往都是以老师反复讲解来助力学生理解的。而今天,在数字化背景下藉由多媒体辅助展开直观实施,提供许多有关视觉信息给学生,并配以图片和声效,更可使同学能更好地了解、理解并建构知识。例如,在教学《茉莉花》的时候我可以利用智能教学一体机来呈现一段江苏歌舞剧院的《好一朵茉莉花》视频,通过优美的舞步来激发学生欣赏美丽茉莉花的情趣雅致,从而增强他们主体性使之更好地体会到江南的无限韵味。而且这样的教学实施在视频中的音频和视频信息帮助下还创设起了一种使人产生爱花、护花情怀的情境,使同学们在聆听美妙歌曲的同时,还可以观赏到一场艺术上的视觉盛宴。这种视觉上的冲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我要学”需求,进而扮演为好之者角色。这样的优教优学效果是传统“纯口讲”教法不可比肩的,即使反复强调也是不可能实现这种效果的。所以,在激发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运用多媒体开展激发求知的直观实施是有效的,也是科学合理的。
三、注重参与,用好激励手段驱动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施就要采取参与式教学策略,这种策略是基于任务驱动而展开的,其实施前提就要激发学生参与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原因在于这二者都是主体性生成的内驱源。加强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激发就可让学生自缀主动,不感探究苦,总以学乐相伴去获取音乐知识。例如,在教学《小螺号》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波音、上滑音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我们就要加强兴趣激发,增强他们求知欲,实现此效果虽然教法有千万,但在这一课教学中我们认为用“小螺号”的由来和其带来的美妙乐音更能激发学生对该歌曲的热爱。而且也能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中点燃活泼欢快的情绪,适合该歌曲的演唱情感需要。正是这样实施,学生在其中的参与需求是非常强的,而且主体性爆棚,教学效果好。为了让学生维持这种主体性,在课堂实践练习中我展开了分层进行,做好了分层激励和评价。只是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在分层开展参与评价时要尊重个体差异,就是要以每个人的现有音乐基础为依据,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为具有不同知识水平的小内容、小目标,看学生在参与中是否把这些目标实现达成,对此进行适当的评价,从而让他们的音乐体验持续地得到充实并升华,进一步刺激内驱生成。
当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主体性的路径策略还有多种,特别是在课改推进中我们会发现这些多如牛毛的策略大都指向学生兴趣、情感、爱好、需要培养的。而这些的由弱变强又直接促进了其内驱力的增强,进而促使主体性生成。有了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学就相当于找到了金钥匙,用它来开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心灵之门就轻而易举,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热爱也就有了动力支持和良好方法保障。
参考文献:
[1]尹云芝,主体性音乐学习方式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年。
[2]曾力平,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主体性调动[J].科技风,2018年。
[3]张映梅,论音乐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提高[J].基础教育论坛,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