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作者】 陈 薇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伏龙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非一两节高效的语文课便可实现,需要把此作为常态化追求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其中重要的培养策略就促进听说读写的实施方法。本文从兴趣培养、语文实践和读写结合多个方面展开了培养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比语言能力更能概括在学生于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获得和培养的一切能力的统称。这个概念的获得是对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发现,源于“语文素养”一词。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成为语文学科的核心词汇。这种改变,并不是为了体现出本次的新课程标准要与前十年的课标有所不同,而是人们对教育本质的一种发现,我们不仅要学会语言表达,还要学会语言写作输出运用。这当中有的是有形的,如能力,而有的是无形的东西,例如理想、担当、情感、价值之类的因素。而利用核心素养一词,最主要的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应着力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我们多年的培养中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三有”好学生。接下来,我结合这年来语文教学探索聊聊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强化兴趣培养,增强主体学习动力
  兴趣是促进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的最好激励源,主体性的强弱取决于激励的强弱。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努力促进他们兴趣生成,并以此为径增强主体学习动力,使他们产生不催自要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学生一次一次收获学习成功增强自信时,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需要就会使他们在学习中变得更加强烈,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主体性。为了能快速实现这个效果我们可采取个性化教学实施来落实。即在语文学习展开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需要,立足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语文现实需要进行实施。对已有良好功底的同学要提高标准,而对写作能力差的同学则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指导和适时帮助。比如说,要想让他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朗读特长,就可以从最基础的“读流畅”开始,减少错读、唱读现象,能够区分标点符号所带来的不同语气。在培养他们朗读兴趣和自信心过程中增强声情并茂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读的素养在享受朗读实践带来的快乐体验中得到形成。
  二、搭建语文实践平台,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开始后,“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语用实践这项关键能力,而其中涉及理解等多种要义,每项“小”能力同样都需要反复培养和自主实践才能发展的。因此,为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语文教学就必须为其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以丰富语用机会,让锻炼得到“反复”进行。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注重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训练。要落实就可根据学生喜欢活动的心理来进行语文实践设计,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经常与语文素材进行接触、思考与实践,从而提高他们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兴趣。这种效果的实现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课外课余中进行。但在课外课余进行则需要“课内授方法”和“激兴趣”。而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他们对母语的认识与运用,要充实他们的语文知识储备,要增强他们的语文意识。实践表明,有情感的阅读培训能够提升学生对语言文本的感知、理解等能力,增加语用培养效果。因此,在教学实施中我坚持每个学期开展两次班级读书竞赛,以评选“阅读之星”作为奖励,使同学们通过老师们提供的读书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每一学期结束时,会安排一次阅读测试,测验的分数会被计入到他们的成绩档案之中。此举大大提高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在“活动课”中,有必要采取多种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了语文学习同样是非常快乐的。在具体操作上,通过“我是主持人”、“普通话榜”、“选拔才艺之星”、“诗词歌赋之王”、“读书之星”等多种形式进行择优选拔。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同学们课外的兴趣,还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信心,而且使同学们体会到了语文阅读的丰收快乐。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实施能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积累方面可以获得无限制的收获和夯实。
  三、利用读写结合之径,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写是语文实践中的最难关,也是令无数学生最头痛的语文实践。当然,也是我们语文教学难度最大、效率最低、最不受教师热衷的语文组成模块。为了让这项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并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关键能力,我们就要破难题,提升其效率,切实让学生写作能力我们在精心设计的教学实施中得到有效培养,就可利用读写结合之径来进行展开,让学生先读,感悟其写作之法、构思之辙、选材之径,再引导学生仿其格、仿其思进行写作。这样,有了借鉴之范就可顺利展开,头痛的写作就可变得轻松不再难。写作这项关键能力就可得到发展。比如《巨人的花园》的教学,课堂实施中就可采取读写结合这条教学之径来促进学生把读到的关于情感表达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值得注意的是,读写结合要做到先读后写,先品读多悟,悟语言、悟方法、悟辞格等,然后再进行仿。学生写作这项关键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口吃出来的胖子”,是反复实践的结果。这一点,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总之,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能把希望放在一两节语文课的高效实现上,要作为一种常态追求。作为一线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无处不需、无处不在的资源优势和机会便利,让学生多接触多实践,从而在能力渐进发展和增多中形成更稳定的能力结构,实现核心素养提高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宏军,论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师,2019年。
  [2]谢学宏,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激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