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打造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与探究

【作者】 地丽努尔·买买托合提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新课改中明确指出生活化是物理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物理教师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物理课堂;结合生活;策略探讨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的本质与性质,是自然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由于物理学本身的理论性和现实性,学生也不具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生活化教学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是为了让学生进入更加真实的教学场景,更是为了帮助学生全方位的理解物理知识。如果学生只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而没有参与生活化实践证明,就不会了解物理知识的价值,也不能从中锻炼思维,发展想象、创造力。所以物理生活化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推进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生活化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考试成绩、分数成了许多学校和家长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公式成了传统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模式。学生成天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很难对物理课程培养起来兴趣,更谈不到学校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广大初中物理教师要认识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和价值,积极探索有效开展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架起物理学习和生活实践的桥梁,使枯燥乏味的物理理论知识充满生活气息,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推动物理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生活化教学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
  物理知识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初中生本身的逻辑性就不是很强,还有待培养,因此,学习物理知识就比较困难。生活化教学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物理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能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理解相关物理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降低学习物理的难度。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现状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实施路径不合理
  传统教育理念对教育者普遍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目前初中物理课堂上仍有很多物理教师沿用“填鸭式”教学模式,理论知识讲解与题海战术占据主导。教师无法实践教学意识,没有基于学生生活经验构建生活化教学框架,导致教学过程枯燥、效率低下。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对物理知识的实践应用价值缺乏认知,这也违背了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初衷。
  (二)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开发和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这是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一步。但是在多种原因制约下,初中物理课堂中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比如教师对自制教具的开发不足,教学资源单一;又如教师对教学设施、设备利用不充分,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资源浪费。目前,提高生活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也是提高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质量的有效举措之一。
  三、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课堂导入中结合生活实际
  学生起初接触物理这一学科时肯定会有一种陌生的感觉。然而,这样的感觉会导致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不在状态,从而使中学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需要尽快消除学生和物理知识之间的隔阂,在课堂导入中结合生活实际。由于课堂导入是老师课堂活动的开始阶段,老师在这个时候结合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学习。老师还需要联系课堂教学的内容,利用一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较熟悉的物理现象,抓住学生的学习兴奋点,科学、合理地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情境。
  (二)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生活化学习意识
  物理实际教学过程也是教学理念和目标落实的具体过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开展物理教学,将生活融入教学,通过实际教学过程的引导来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生活化学习意识能够更好地将课堂教学范围拓展延伸,利用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做到自主学习和分析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难题,从而不断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征得到全面体现,更符合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规律。
  (三)生活化实践活动创新学生思维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物理知识探究的动力。从教学创新方面进行优化,将生活化情境融入教学当中,采用创新的形式,对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结合具体的物理知识点,可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动手能力,通过实践参与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例如,物理教学中为学生讲述“声现象”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声现象以及相应的知识内容。教师为学生设计“打电话”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准备相应的道具,如纸杯、细线、剪刀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简易的“电话”。学生之间通过长距离的通话,能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其中的乐趣,有助于提升物理知识探究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进而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教会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形成良好的物理观念,能用物理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科学态度和责任感,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生活化的素材积累和运用过程考验着教师的素材利用与设计能力,有趣的生活化素材不仅可以避免物理的枯燥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所以,对于生活化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选择和合理应用,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治.关于构建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的探讨[J].神州,2018(2):213.
  [2]徐光宇.以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J].现代商贸工业,2018(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