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引思”的应用策略分析

【作者】 林小燕

【机构】 浙江省苍南县宜山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建构小学数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范式,是基于儿童本位的教学主张,是对以学定教、为学而教、以生为本等教学思想实践性的诠释。在教学设计环节上,教师从“让学”和“引思”两个纬度的思想框架出发,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设计科学、合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机会、让时间、让活动给学生探索,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让学引思;教学范式;建构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走到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不少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处于高耗低效境地。如果从学与教的关系审视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不难发现,现在很多数学课堂教学仍然未走出两个典型的误区:一是学生怕“自学”,习惯等待教师的“教”,表现出学习上的不自信、不主动。二是教师怕“不教”。许多数学老师觉得现在知识体系比较庞杂,如果不面面俱到、仔细咀嚼,万一考试考到了相关内容,不好交代。作为新的教育改革积极推动的教育理念,反思学校的想法不仅符合现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而且还能激发教师真正的开放精神,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因此,教师应适当注意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学习灵感的概念,以便制定真正有效和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识字能力。
  近两年,笔者通过自己的小课题《小学数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范式的建构研究》进行深入思考,积极探索走出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的策略,获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让学生提问题,引领课堂互动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之中,问题的提出与课堂教学的活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传统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一般情况下所采取的都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仅仅让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枯燥的学习,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跟随着教师的脚步,不敢提出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活跃度。所以想要真正的发挥“让学引思”这一教学方法的作用,教师就要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产生一个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学习“平行四边形与图形”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有效情景的创设形式,把各类图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类,然后在这期间提醒学生:四条线所围成的一个封闭式的图形,就为四边形。随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展示他们最终分类的成果,并且说一说自己在分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是把自己解决的问题逐条列出,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解决,然后再把所存在的统一的问题提出,大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通过逐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地对自己所存在的疑问进行解决和分析,实现学生学习效果最大化的同时,也能够让课堂教学工作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真正的实现坚持以生为本和“让学引思”这一模式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学习的兴趣是教学理念应用和实施的基础激励学习,是小学数学有效课堂建设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对学习表现出浓厚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学习和数学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数学是比较抽象和无聊的科目,学习困难在理解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限的年轻学生中很常见,这也是许多学生缺乏学习数学兴趣的原因,使学习变得深思熟虑很困难因此,必须通过科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结合起来,创造教学情境,直观地呈现抽象的数学知识,使数学学习更加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和思考。例如,在“非理性数字”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一个非理性数字和三个理性数字,然后让学生看看和思考这些数字中哪一个是最特别的,哪一个是最大的差异。学生会发现非理性数字不能直接用自然数字来表示,而必须用符号来表示,教师随后解释了非理性数字不能直接用数字表示的原因,这是其不合理的特点,使学生有。
  三、增强师生互动,烘托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教师的教学任务事半功倍。然而,课堂气氛的反差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主导地位和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从而提高与学生的交流频率。在提高教学任务效率的同时,也充分把握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有利于后期教学任务的安排。比如在讲解《统计》的时候,教师在讲解完知识点之后,可以提出更有意思的问题,比如对学生能想到的统计方法和各种统计方案进行归纳分类,选择更有效、更实用的方案进行表扬和鼓励。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学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意义,而且在课堂上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四、让学生找规律,引发学生灵动学
  在课堂上教师想要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位置,就需要让学生自主的探究数学知识学习的规律,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知识学习体验,也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整个过程。在这个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本教材所包含的公式和概念性内容进行总结,找出不同概念和相关知识点所存在的不同之处,以此利用一个动态性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且进行相应的点拨,让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以及教师指导下得以成长。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一种多视角、多层次的教学活动,不仅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实现,而且也阻碍了学生数学思想、综合学习和应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创造有利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充分发展这一倡议的条件,教师应适当注意并不断优化学习灵感概念的科学应用,以便为创新发展数学教学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研究[J]. 余邵洪.考试周刊,2020(39)
  [2] 如何基于“让学引思”使小学数学课堂彰显活力[J]. 孙阳法.新课程导学,2022(30)
  [3] 基于“让学引思”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 路华.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2(04)
  [4] 小学数学中“让学引思”的应用与教学方式解读[J]. 徐鹏举.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12)
  [5] 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 蔡安珍.小学生(下旬刊),2022(07)
  [6] 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引思的应用[J]. 卢自强.数学大世界(上旬),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