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议小学生数学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邱 辉

【机构】 新疆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理科学习的重点,而创新意识的形成,不仅可以推动数学学科的进步,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会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空间观念不仅是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还是小学生需要重点培育的核心素养之一,更是数学核心素养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是小学生发展的必备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空间思维;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学科,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成了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几何图形等相关知识。小学阶段的学习思想还不发达,生活经验有不足,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空间观念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育因素,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一、利用生活表象,建立学生空间观念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化,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生活化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由于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借助生活化表象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正在读小学的学生来讲,其自身的数学思维刚开始发展。此阶段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数学现象的挖掘,丰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各种表象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让教学活动更加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从生活角度出发拉近数学知识在学生思想认知中的距离,以此确保小学时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联系实际生活,促使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部分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基于此,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时,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以降低学习难度,并促使学生透过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的特点。例如,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文具、食物、建筑物等都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载体,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内容引出重难点知识,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配合完成教师下达的各项指令。
  三、提供想象机会,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实践表明,小学是学生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而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几何教学中融入趣味素材,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思考问题,发挥想象力,促进空间观念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锻炼空间观念
  实践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始终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而动手实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小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知识,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同时,动手实践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实践中培养想象创造能力。这也符合小学生爱动手、爱操作的天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手工制作、角色扮演、游戏交流等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概念认知。
  五、有效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再加上在上课之前,学生一直处于休闲娱乐的状态,学生很难在上课时突然转换自己的状态,进入到学习的模式中,在课堂上更不能长时间保持专注。对此,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集中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这也能加深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理解,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教师还需要注意提问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悟性来准备问题,而且要将重点聚焦在数学课本上的一些难点问题,这样才能让提问教学变得更有价值。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学会用询问的方式,尽量用和善的口吻提问,确保学生们不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同时在其中加入用疑问的口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学生会进一步被吸引,从而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六、培养合作精神,发散创新思维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沉闷的学习环境,会影响学生的思考,对创新能力的形成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而且,学习也并不是单兵作战的过程,有的时候增加合作交流的机会,反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利用课堂时间,以及在课下与数学相关的活动中,会增加学生之间,或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效地利用时间及方法,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共同发展与进步的效果。
  七、开展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史宁中说过:“教师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实践证明,空间观念的形成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于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悟,才能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以《体积和容积》这节课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体积和容积这两个概念,在教学容积这一计量单位的时候,课题组教师设计了一个“挤一挤”的体验活动,活动内容为教师拿来一个冰箱的外包装纸箱,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挤进这个纸箱。通过这个体验活动,学生就可以明白容积就是一定空间范围内所能容纳的最大量。接着教师又对其进行拓展,对比分析文具盒、水杯、教室的容积等,加强学生对容积的理解掌握。
  总之,小学时期数学课程是重点的课程内容,也是整个小学时期学习的核心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想要确保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就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将教学改革工作落在实际的课堂当中。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发展背景,全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强的感知力,进而有效理解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何美英.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J].亚太教育,2022,(17).
  [2]雒迎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探微[J].理科爱好者,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