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作者】 沙拉买提·吾买尔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乌尔其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品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有效保障学生的学习。在小学这一关键时期,教师要全方位、多角度挖掘课程教学资源,做好开发与利用工作。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应注重优化教学方法,制订出更为合理的教育计划,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质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构建新的教学课堂,传授学生法治知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减轻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师生互动概述
  课堂教学是以教育媒体为中介传递教学内容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钟启泉教授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课堂互动就是要调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要素,围绕实现总的教育教学目标,进而形成彼此之间良性的交互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教师与学生以道德与法治知识和活动作为中介,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包含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以及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两种形式,具体表现为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做出回答,或者师生合作探究、相互反馈评价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同于初中和高中,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两种错误的教学理念:一种是未摆脱传统教学观念桎梏的“一言堂”教学观念,教师在课堂上专注于知识点的灌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育人作用,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另一种教学观念是忽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忽视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素质、法治观念的引导。
  三、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办法
  (一)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
  心理学实验证明,小学阶段的孩子很难由表象过程快速转换为认知过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认识事物或者现象的本质从而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单调的授课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难以调动他们的评判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运用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如运用多媒体、人机交互技术,做到多模态呈现和互动,形成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情感教育实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歌曲、表演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道德意识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方式发展思维,提升综合能力。在进行分组时,可以根据“组间同类,组中异质”的原则实行分组,各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并以协作的形式来完成相应的工作。老师首先要让同学们做好准备,对学习目标有个初步认识,各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收集有价值的材料。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用自己的道德和法治知识进行分析。在互动中,小组成员由于视角不同,对生活现象有不同的理解。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的观点,可以提问和质疑,小组成员进行深入讨论。在吸收借鉴其他小组成员观点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学会运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分析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三)回归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心灵感悟
  道德教育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中,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空洞地、机械地表决心,而忽略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使学生学会适应社会,造福社会,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让道德培养回归学生的生活,通过对学生生活中有关伦理、价值、法规等问题的探讨去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明确自己在集体责任和使命,形成善于判断是非、明智抉择的能力,养成对他人尊重、关爱、同情等良好的品行。
  (四)引入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非常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由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优化教学环境,通过为学生展示图片,播放短视频、电影或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验。例如,进行《做遵规守法的公民》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交通事故图片或播放交通事故警示片等,引导学生总结产生交通事故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怎样做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的经验、做法。如红绿灯颜色、行人过马路规则以及如何保障自身安全等,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规则,进行自我约束,自我保护。
  (五)开展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放在主导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落实生本理念,在课堂中进行“人性化管理”,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从实际需求出发,转变师生之间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探究知识。首先,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初步了解课程内容,并通过预习完成任务。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中播放微视频,以视频的形式将知识点细化,引导学生逐步探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合作学习、设计游戏活动、创生教学情境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化被动为主动。
  综上,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养成高尚的德育情操、形成正确的三观、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公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此,在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教育者管理者应提高对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均衡专业学科师资,定期组织开展好道德与法治科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学科执教者的专业素养。课程执行教师应研读课标、教材,提高认识,关注学生心理,科学设计,精心施教,营造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多元化,做到寓教于乐,真正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灵魂品质的导向作用,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莉.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小学时代,2020(10):89.
  [2]吴夕妍.刍议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举措[J].天津教育,2021(0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