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技巧
【作者】 王碧芳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可以提供学生合作、互助、交流的机会,培养主动参与和团队合作能力。本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技巧,旨在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技巧;教学策略;学生参与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为小学生提供了合作、互助、交流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团队合作能力。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分组与配对的策略、互助学习的组织和管理、问题导向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角色分配与合作分享的技巧等方面。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技巧,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通过研究和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技巧,能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和特点。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群体合作和互助,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共同目标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合作学习的特点包括:一是学生之间的互相支持和互助,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二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他们可以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分工合作、讨论解决方案;三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思维碰撞,扩展视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四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相互倾听、尊重他人观点,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五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灵活、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原则。
1.多元组合:组内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可以将不同水平的学生、高、中、低水平的学生相互搭配,形成多元化的组合。
2.兴趣匹配:组内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似,可以根据学生个人喜好和兴趣进行搭配,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互补优势:组内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互补,可以将有较强解题能力的学生和善于分析问题的学生相互配对,以便互相学习和借鉴。
4.性别平衡:组内男女生比例均衡,可以促进男女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避免性别差异对合作学习的影响。
5.尊重选择: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鼓励学生主动选择自己认为可以良好合作的同伴。
通过以上原则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动,提高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情境、制定任务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彼此协作、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情况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下面列举几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1.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圆桌讨论法,由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同时也可以采用角色分工法,由小组内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记录员、讨论发言员、时间管理员等,促进小组内成员的积极参与和互助合作。
2.互帮互助法: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每组一名学生担任“教师”,另一名学生担任“学生”。“教师”出示题目,并向“学生”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题。然后角色互换,由“学生”变为“教师”,进行题目讲解和引导。通过相互帮助和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表达思路的能力。
3.任务协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任务,例如制作数学游戏、设计数学实验、解决数学难题等,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研究、合作完成任务,并最终展示成果。通过任务的制约和限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分别扮演一个不同的角色,例如观察员、记录员、提问者等。在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每个角色扮演者发挥自己的作用,与小组成员协作解决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学习责任感。
5.课堂合作游戏法:在课堂上设计数学合作游戏,例如数学标语接龙、数学问答环节、数学比赛等。学生参与游戏,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答,通过竞争和合作共享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有很多种,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策略和方法,并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教师应该清楚地向学生阐明学习任务的目标和要求,确保所有学生理解并明确自己在合作中的角色和责任。其次,要注重小组选配和组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特点,合理地组成小组,确保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程度和互补性。同时,教师需要制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充分参与和发挥作用。此外,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反馈和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要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从中提取出有益的经验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借鉴。在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重任务明确、小组选配、鼓励参与和总结归纳等方面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法、互帮互助法、任务协作法、角色扮演法和课堂合作游戏法等多种策略与方法,学生可以在互相启发和支持的环境中,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善亮.(2010).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理论研究及策略探讨. 教师教育研究,(07),150-152.
[2]何佳荣,王琼贞.(2018).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教育实践与研究,35(01),61-64.
[3]张明博,姬成林.(2015).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45(17),49-51.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技巧;教学策略;学生参与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为小学生提供了合作、互助、交流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团队合作能力。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分组与配对的策略、互助学习的组织和管理、问题导向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角色分配与合作分享的技巧等方面。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技巧,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通过研究和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技巧,能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和特点。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群体合作和互助,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共同目标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合作学习的特点包括:一是学生之间的互相支持和互助,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二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他们可以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分工合作、讨论解决方案;三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思维碰撞,扩展视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四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相互倾听、尊重他人观点,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五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灵活、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原则。
1.多元组合:组内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可以将不同水平的学生、高、中、低水平的学生相互搭配,形成多元化的组合。
2.兴趣匹配:组内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似,可以根据学生个人喜好和兴趣进行搭配,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互补优势:组内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互补,可以将有较强解题能力的学生和善于分析问题的学生相互配对,以便互相学习和借鉴。
4.性别平衡:组内男女生比例均衡,可以促进男女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避免性别差异对合作学习的影响。
5.尊重选择: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鼓励学生主动选择自己认为可以良好合作的同伴。
通过以上原则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动,提高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情境、制定任务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彼此协作、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情况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下面列举几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1.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圆桌讨论法,由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同时也可以采用角色分工法,由小组内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记录员、讨论发言员、时间管理员等,促进小组内成员的积极参与和互助合作。
2.互帮互助法: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每组一名学生担任“教师”,另一名学生担任“学生”。“教师”出示题目,并向“学生”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题。然后角色互换,由“学生”变为“教师”,进行题目讲解和引导。通过相互帮助和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表达思路的能力。
3.任务协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任务,例如制作数学游戏、设计数学实验、解决数学难题等,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研究、合作完成任务,并最终展示成果。通过任务的制约和限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分别扮演一个不同的角色,例如观察员、记录员、提问者等。在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每个角色扮演者发挥自己的作用,与小组成员协作解决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学习责任感。
5.课堂合作游戏法:在课堂上设计数学合作游戏,例如数学标语接龙、数学问答环节、数学比赛等。学生参与游戏,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答,通过竞争和合作共享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有很多种,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策略和方法,并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教师应该清楚地向学生阐明学习任务的目标和要求,确保所有学生理解并明确自己在合作中的角色和责任。其次,要注重小组选配和组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特点,合理地组成小组,确保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程度和互补性。同时,教师需要制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充分参与和发挥作用。此外,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反馈和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要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从中提取出有益的经验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借鉴。在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重任务明确、小组选配、鼓励参与和总结归纳等方面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法、互帮互助法、任务协作法、角色扮演法和课堂合作游戏法等多种策略与方法,学生可以在互相启发和支持的环境中,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善亮.(2010).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理论研究及策略探讨. 教师教育研究,(07),150-152.
[2]何佳荣,王琼贞.(2018).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教育实践与研究,35(01),61-64.
[3]张明博,姬成林.(2015).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45(1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