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
【作者】 钟华平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鸳溪镇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负责自己的学习。本文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估,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学习策略;学习效果
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自主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相较于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其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本文将从自主学习策略的定义和理论基础、实施方法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 自主学习策略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1、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需求,自愿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合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活动,负责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
2、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a.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主观体验和个体差异。自主学习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的个体化学习过程。b.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个人的经验、观察和思考来构建新的知识和理解。自主学习提供了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机会,促使他们通过自主解决问题和建构新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c.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产物。自主学习包括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通过社会互动和合作合理利用他人和环境资源,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d.情感认知理论,情感认知理论认为情感与认知密切相关,情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的情感投入,促进学习的产出。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方法。
1、问题驱动法。在教学中引入问题,让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讨论和资料搜集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例如,在教学中引入一个关于比例的问题:“小明可以在30分钟内跑完1000米的跑道,那么他用多长时间能跑完500米的跑道?”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或图形的方式来找到答案。
2、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验,主动发现和构建数学概念。教师提供一些情境或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和总结,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探究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逐步发现数学规律,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绘制图形,探究并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通过实践中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发现数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通过小组内互相合作、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共同完成任务。
4、研究性学习法。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和拓宽思维领域,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数学课题,通过搜集资料、实验和观察等方式来研究和解决问题,最终撰写一个研究报告。
5、个性化学习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设置不同难度和类型的数学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练习。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解答,提供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指导。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效果评估。
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效果评估对于指导教学和调整教学策略非常重要。以下是评估自主学习策略效果的一些方法:
1、观察和记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行为,了解他们对于自主学习策略的接受程度和应用情况。观察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等。记录的方式可以是写日志、拍照、录像等,以备后续统计和分析。
2、调查和问卷。教师可以设计问卷或采用调查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获取他们对于自主学习策略的看法和反馈。问卷内容可以包括自主学习策略对于他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的影响等方面的评价。
3、学习成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报告、考试成绩等来评估他们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和学习成果。特别是对于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研究报告、调研结果等来判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成效。
4、小组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通过小组评价,可以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学习。
5、个体化评估。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体化评估,了解他们在自主学习中的学习进展和困难点。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习笔记等方式来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能力和表现。
结束语: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技能和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等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就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旭东. (2016).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4(5), 221-225.
[2]陈纯霞. (2017).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复旦教育论坛, 15(4), 106-114.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学习策略;学习效果
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自主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相较于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其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本文将从自主学习策略的定义和理论基础、实施方法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 自主学习策略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1、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需求,自愿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合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活动,负责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
2、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a.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主观体验和个体差异。自主学习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的个体化学习过程。b.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个人的经验、观察和思考来构建新的知识和理解。自主学习提供了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机会,促使他们通过自主解决问题和建构新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c.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产物。自主学习包括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通过社会互动和合作合理利用他人和环境资源,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d.情感认知理论,情感认知理论认为情感与认知密切相关,情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的情感投入,促进学习的产出。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方法。
1、问题驱动法。在教学中引入问题,让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讨论和资料搜集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例如,在教学中引入一个关于比例的问题:“小明可以在30分钟内跑完1000米的跑道,那么他用多长时间能跑完500米的跑道?”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或图形的方式来找到答案。
2、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验,主动发现和构建数学概念。教师提供一些情境或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和总结,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探究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逐步发现数学规律,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绘制图形,探究并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通过实践中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发现数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通过小组内互相合作、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共同完成任务。
4、研究性学习法。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和拓宽思维领域,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数学课题,通过搜集资料、实验和观察等方式来研究和解决问题,最终撰写一个研究报告。
5、个性化学习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设置不同难度和类型的数学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练习。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解答,提供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指导。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效果评估。
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效果评估对于指导教学和调整教学策略非常重要。以下是评估自主学习策略效果的一些方法:
1、观察和记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行为,了解他们对于自主学习策略的接受程度和应用情况。观察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等。记录的方式可以是写日志、拍照、录像等,以备后续统计和分析。
2、调查和问卷。教师可以设计问卷或采用调查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获取他们对于自主学习策略的看法和反馈。问卷内容可以包括自主学习策略对于他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的影响等方面的评价。
3、学习成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报告、考试成绩等来评估他们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和学习成果。特别是对于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研究报告、调研结果等来判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成效。
4、小组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通过小组评价,可以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学习。
5、个体化评估。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体化评估,了解他们在自主学习中的学习进展和困难点。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习笔记等方式来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能力和表现。
结束语: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技能和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等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就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旭东. (2016).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4(5), 221-225.
[2]陈纯霞. (2017).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复旦教育论坛, 15(4), 1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