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作者】 陈 丽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第二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习惯是一种极其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好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坏习惯则会使孩子终身受害。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就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幼儿园将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入手,运用灵活、有效、规范的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一日生活
什么是习惯呢?习惯其实就是一种重复性的日常行为规律。当人们一再重复同一种行为后,这种行为就变成了习惯,然后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支配我们。《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有: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熊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园将从小班幼儿入手制定科学的一日作息安排,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及条件,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细心观察,正面引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的一些不良好的行为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教师要细心观察,正面引导。例如,我班上的保育员会每隔两三天会折好一叠厚厚的卫生纸方便幼儿用,而有一段时间,天天要准备一鲁纸,我觉得奇怪。无意中被我发现了纸快速用完的秘密,原来是班上一名叫xx的小朋友的“杰作”,她每次除自己用纸外,还把纸装在口袋和书包里。发现这个秘密后,我不露声色,在上课时我就说:“我们班上的卫生纸宝宝长了翅膀,它会飞走,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口袋里,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书包里,飞走的纸宝宝它找不到家了,那个小朋友会帮助纸宝宝的,把它送回家。”课后我就把小朋友带到户外活动,返回教室时,纸悄然返回。干是我让全班小朋友用掌声庆祝纸宝宝回家,同时也教育全班小朋友分清自己和他人物品,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更不能带回家。经过这件事,被xx小朋友带回家的磁性图钉也在一朵小红花的鼓励下,在老师和小朋友都未注意的时候回到了黑板上。许多幼儿丢失的铅笔、橡皮、玩具、书籍也都物归原主了。
二、习惯的养成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将每种习惯的内容自始至终贯穿于各项教育之中,其目的是,使各项教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在日常工作中应通过系统教学、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家长工作、环境创设五种途径,遵循“将每种好的行为先计幼儿认识再产生情感,端正态度,然后通过培养其能力和技能,最后变成幼儿自觉自愿的行动——即形成好的习惯”的原则,在习惯养成过程中,真正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幼儿本身,要调动起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自我约束,按照各种行为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如针对洗上卫生习惯的养成,一是可以通过让幼儿观察隔夜变质的洗上水,知道洗了手的脏水放上一两天会变混浊,有味,而一盆清水放一两天它仍然是清澈的。二是让幼儿结合看录像,听故事,有关不讲卫生。不洗手就拿东西吃,然后吃了肚子疼的图书、图片和有关资料,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三是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先挽起袖子,用自来水把手打湿,然后抹上香皂,手心手背轻轻的来回搓,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把手擦干)。为了增强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我在教室门口创设了一个“我是值日生”的小栏目,把幼儿分成五组,分别在星期一至星期五做值日(摆椅子、分筷子、整理图书、倒垃圾、午餐管理等),每个幼儿都有劳动的机会,到了周五请幼儿评出最佳值日生,并发小奖品以示鼓励,还把照片粘贴在“勤劳的小蜜蜂”一栏中。通过这样积极鼓励的方法孩子的信心增强了,动于能力提高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养成了。
三、情境教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好习惯的形成
如,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情景教学活动“粮食来之不易”和幼儿一起观看粮食的种植过程、组织幼儿在安全的情况下走进厨房,直视叔叔阿姨如何把原材料制作成可口饭菜的每一个环节,只见孩子们小声嘀咕“叔叔阿姨做菜真不容易呢”“我们真不能浪费粮食了”……从而懂得珍爱粮食,逐步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又如,为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习惯时,我们创设以物换物的情境教学,让幼儿从家中带若干件物品来园,在置换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如何才能快乐地以自己的物品换取别人的物品。在交换过程中,只见幼儿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和思想行为,经过几次的活动,孩子们懂得同伴间的友善、真诚最能赢得信赖;在互动时,小东告诉笔者,他换来礼物的经过:“其实小悦的小玩具,我是不太喜欢的,但是因为她太想得到我的滚珠盆了,她说学琴老师有,但需要有10颗星才能得到,太难了,因为小悦平时跟我是好朋友,所以我换给她。”由此可见,日常建立的友谊是多么重要啊!我们在培养幼儿的安全习惯时,特邀请了民数进园给幼儿讲解安全防范意识:如何保护自己,课室实地演习了“地震逃生”“突发火灾逃生”等,幼儿聚精会神,还大方与民警叔叔互动,大胆提问:妈妈说,不能让别人触摸身体,为什么?我们家对门的叔叔来敲门,我们能开吗?等等,民警叔叔都作了详细的解释,幼儿在情景教学中掌握了很多的安全知识,在日常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习惯。
总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重要。它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严格要求;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耐心抓、反复抓、抓反复,最终能促进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从而为孩子以后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一日生活
什么是习惯呢?习惯其实就是一种重复性的日常行为规律。当人们一再重复同一种行为后,这种行为就变成了习惯,然后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支配我们。《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有: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熊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园将从小班幼儿入手制定科学的一日作息安排,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及条件,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细心观察,正面引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的一些不良好的行为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教师要细心观察,正面引导。例如,我班上的保育员会每隔两三天会折好一叠厚厚的卫生纸方便幼儿用,而有一段时间,天天要准备一鲁纸,我觉得奇怪。无意中被我发现了纸快速用完的秘密,原来是班上一名叫xx的小朋友的“杰作”,她每次除自己用纸外,还把纸装在口袋和书包里。发现这个秘密后,我不露声色,在上课时我就说:“我们班上的卫生纸宝宝长了翅膀,它会飞走,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口袋里,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书包里,飞走的纸宝宝它找不到家了,那个小朋友会帮助纸宝宝的,把它送回家。”课后我就把小朋友带到户外活动,返回教室时,纸悄然返回。干是我让全班小朋友用掌声庆祝纸宝宝回家,同时也教育全班小朋友分清自己和他人物品,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更不能带回家。经过这件事,被xx小朋友带回家的磁性图钉也在一朵小红花的鼓励下,在老师和小朋友都未注意的时候回到了黑板上。许多幼儿丢失的铅笔、橡皮、玩具、书籍也都物归原主了。
二、习惯的养成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将每种习惯的内容自始至终贯穿于各项教育之中,其目的是,使各项教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在日常工作中应通过系统教学、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家长工作、环境创设五种途径,遵循“将每种好的行为先计幼儿认识再产生情感,端正态度,然后通过培养其能力和技能,最后变成幼儿自觉自愿的行动——即形成好的习惯”的原则,在习惯养成过程中,真正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幼儿本身,要调动起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自我约束,按照各种行为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如针对洗上卫生习惯的养成,一是可以通过让幼儿观察隔夜变质的洗上水,知道洗了手的脏水放上一两天会变混浊,有味,而一盆清水放一两天它仍然是清澈的。二是让幼儿结合看录像,听故事,有关不讲卫生。不洗手就拿东西吃,然后吃了肚子疼的图书、图片和有关资料,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三是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先挽起袖子,用自来水把手打湿,然后抹上香皂,手心手背轻轻的来回搓,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把手擦干)。为了增强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我在教室门口创设了一个“我是值日生”的小栏目,把幼儿分成五组,分别在星期一至星期五做值日(摆椅子、分筷子、整理图书、倒垃圾、午餐管理等),每个幼儿都有劳动的机会,到了周五请幼儿评出最佳值日生,并发小奖品以示鼓励,还把照片粘贴在“勤劳的小蜜蜂”一栏中。通过这样积极鼓励的方法孩子的信心增强了,动于能力提高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养成了。
三、情境教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好习惯的形成
如,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情景教学活动“粮食来之不易”和幼儿一起观看粮食的种植过程、组织幼儿在安全的情况下走进厨房,直视叔叔阿姨如何把原材料制作成可口饭菜的每一个环节,只见孩子们小声嘀咕“叔叔阿姨做菜真不容易呢”“我们真不能浪费粮食了”……从而懂得珍爱粮食,逐步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又如,为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习惯时,我们创设以物换物的情境教学,让幼儿从家中带若干件物品来园,在置换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如何才能快乐地以自己的物品换取别人的物品。在交换过程中,只见幼儿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和思想行为,经过几次的活动,孩子们懂得同伴间的友善、真诚最能赢得信赖;在互动时,小东告诉笔者,他换来礼物的经过:“其实小悦的小玩具,我是不太喜欢的,但是因为她太想得到我的滚珠盆了,她说学琴老师有,但需要有10颗星才能得到,太难了,因为小悦平时跟我是好朋友,所以我换给她。”由此可见,日常建立的友谊是多么重要啊!我们在培养幼儿的安全习惯时,特邀请了民数进园给幼儿讲解安全防范意识:如何保护自己,课室实地演习了“地震逃生”“突发火灾逃生”等,幼儿聚精会神,还大方与民警叔叔互动,大胆提问:妈妈说,不能让别人触摸身体,为什么?我们家对门的叔叔来敲门,我们能开吗?等等,民警叔叔都作了详细的解释,幼儿在情景教学中掌握了很多的安全知识,在日常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习惯。
总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重要。它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严格要求;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耐心抓、反复抓、抓反复,最终能促进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从而为孩子以后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