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学前教育中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
【作者】 杨 丽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桑梓小学校附属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学前教育实施中要让幼儿以学习主体的姿态获取知识和方法就务必加强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实施愉快教育法、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幼儿求知欲和多使用表扬鼓励等四种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 学前教育;幼儿;学习兴趣;培养;有效
强化幼儿学习兴趣培养是促进幼儿快速实现幼小衔接过渡完成的有效途径。作为学前教育执教者能否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更是一个能力问题,直接影响到其教学实施的效果。尤其是在提倡以人为本的育人实施当前,执教者更应该加强儿童的主体性地位的培养建立,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迅速从被动中过渡而成为“我要学”之人。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浓厚的兴趣所形成的内驱力对幼儿的学习是很关键的,不仅影响到眼前教学的实施效果,也能为他们自身将来更积极学习夯实动力基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导致学前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淡薄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执教者实施方法不妥、期望过高、评价不当、忽视了幼儿求知欲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加强有效培养的方法探究,尽可能地找准精准的兴趣培养策略,让学前幼儿愿意学,有主体性地学。
一、实施愉快教育法
这种以愉快为体验追求的教学方式在学前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所占比例较高,原因就在于其既能营造出充满生机的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幼儿动力生成所需要的学习兴趣。故而在日常教学中被很多老师热衷。体现在实际操作中,采用多种形式这种教育方法的实施,其中较为有影响的讲故事、看录像、唱童谣、听音乐、创情景、律动表演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实施不仅可以在教学中营造出一种愉快、令人快乐的气氛还可以加强幼儿对学习过程的感受。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利用幼儿自身年龄特征下的好动和喜欢玩游戏的心理需要来进行教学展开。这样更能满足他们让他们乐中学。游戏融入这种因材施教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儿童最乐意接受和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其展开过程中幼儿由于对未知的好奇心而不断催生探究欲望,主体性就会持续增强。实践中我针对幼儿的特征在语言课中设计了“照镜子”、“打电话”、“听听是谁”等小型的游戏,这些游戏源于生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曾体验过,因此很乐意参加,主观能动性很高。又比如“照镜子”,形成面对面模仿的样子,也是孩子们乐意的活动参与,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快乐与而增强学习兴趣。
二、精心选择适合儿童特点的教学内容
根据儿童的认识特征和学习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按兴趣需要进行选择,才能使课堂成为幼儿感兴趣的地方。教学内容的符合兴趣需要与否非常关键,如果内容在难度上过于容易,孩子学习时很难集中注意力。如果过于艰深,孩子学习时又会感到费劲而没有主体性。实践表明,这两种选择都不利于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因此,在选取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对幼儿的现有学习基础进行仔细的分析,并注重掌握好难易程度,尽可能地要挑选孩子们所熟知和有兴趣的内容作为实施内容。例如,午睡管理时让孩子自己折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这些都是他们有体验、有经历的感兴趣内容,在过程中让他们成为主体由一步一步地开始,将做与说、与思有机结合,通过多次重复训练让他们形成生活自理能力。这样,他们才会在成长中收获到更多“我能做”的自信培养。
三、激发幼儿求知欲
求知欲人皆有之。强烈的求知欲是强烈兴趣使然的结果,常常成为幼儿探索新知动机的“源材料”。所以,要想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求知欲。由于求知欲是一种基本的学习需求,是人的本能需要。在激发方法中只要能满足他们对新事物了解向往就可以实现。所以在教学实施中只要我们出示的事物具有新颖感,他们注意力就会被调动,如果这个新事物还有动态变化,那他们在观察中的求知欲就会促使其静心感知,例如,一群幼儿可以对一群蚂蚁进行一天的观察,看到一群小蝌蚪可以不惧辛苦地用手捧带回家,看到池子里的小金鱼可以忘记吃午餐等。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求知欲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卷入课堂,这样我们就可以接近他们展开对话互动了。实施中我们可以用一些新鲜、有意思的事物来对他们进行趣味引导,从而让他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求知欲。
四、多使用表扬和鼓励
表扬和鼓励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在研究中我发现其也是满足幼儿寻求被肯定、被尊重、被欣赏的最根本、最经济的方法。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学龄前儿童,也适合其他学段学生。经过几年的教学运用尝试,我发现通过积极有效的夸奖和激励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课堂参与兴趣都是非常有效的,特别是在语言实践、美术实践、数学实践等方面有很好的兴趣培养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指出,赞扬必须是真诚的,赞扬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的,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做到多种方式并存。在新课程改革中,表扬和鼓励作为一种主体性促进手段也应提倡方式多样化、适时化和效果化。
总之,在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今天作为学前教育担当者应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幼儿学习兴趣培养,让他们乐于学习有动力。当然,方法也不限于上文所述的几种。作为一个创新实践者要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加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受益的幼儿在浓厚兴趣的作用下接受高质量的幼小衔接教育。
参考文献:
[1]谢红梅,学前教育中幼儿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J].教育科学,2020年。
[2]解琴梦,论在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学习兴趣[J].素质教育,2019年。
【关键词】 学前教育;幼儿;学习兴趣;培养;有效
强化幼儿学习兴趣培养是促进幼儿快速实现幼小衔接过渡完成的有效途径。作为学前教育执教者能否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更是一个能力问题,直接影响到其教学实施的效果。尤其是在提倡以人为本的育人实施当前,执教者更应该加强儿童的主体性地位的培养建立,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迅速从被动中过渡而成为“我要学”之人。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浓厚的兴趣所形成的内驱力对幼儿的学习是很关键的,不仅影响到眼前教学的实施效果,也能为他们自身将来更积极学习夯实动力基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导致学前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淡薄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执教者实施方法不妥、期望过高、评价不当、忽视了幼儿求知欲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加强有效培养的方法探究,尽可能地找准精准的兴趣培养策略,让学前幼儿愿意学,有主体性地学。
一、实施愉快教育法
这种以愉快为体验追求的教学方式在学前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所占比例较高,原因就在于其既能营造出充满生机的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幼儿动力生成所需要的学习兴趣。故而在日常教学中被很多老师热衷。体现在实际操作中,采用多种形式这种教育方法的实施,其中较为有影响的讲故事、看录像、唱童谣、听音乐、创情景、律动表演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实施不仅可以在教学中营造出一种愉快、令人快乐的气氛还可以加强幼儿对学习过程的感受。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利用幼儿自身年龄特征下的好动和喜欢玩游戏的心理需要来进行教学展开。这样更能满足他们让他们乐中学。游戏融入这种因材施教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儿童最乐意接受和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其展开过程中幼儿由于对未知的好奇心而不断催生探究欲望,主体性就会持续增强。实践中我针对幼儿的特征在语言课中设计了“照镜子”、“打电话”、“听听是谁”等小型的游戏,这些游戏源于生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曾体验过,因此很乐意参加,主观能动性很高。又比如“照镜子”,形成面对面模仿的样子,也是孩子们乐意的活动参与,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快乐与而增强学习兴趣。
二、精心选择适合儿童特点的教学内容
根据儿童的认识特征和学习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按兴趣需要进行选择,才能使课堂成为幼儿感兴趣的地方。教学内容的符合兴趣需要与否非常关键,如果内容在难度上过于容易,孩子学习时很难集中注意力。如果过于艰深,孩子学习时又会感到费劲而没有主体性。实践表明,这两种选择都不利于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因此,在选取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对幼儿的现有学习基础进行仔细的分析,并注重掌握好难易程度,尽可能地要挑选孩子们所熟知和有兴趣的内容作为实施内容。例如,午睡管理时让孩子自己折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这些都是他们有体验、有经历的感兴趣内容,在过程中让他们成为主体由一步一步地开始,将做与说、与思有机结合,通过多次重复训练让他们形成生活自理能力。这样,他们才会在成长中收获到更多“我能做”的自信培养。
三、激发幼儿求知欲
求知欲人皆有之。强烈的求知欲是强烈兴趣使然的结果,常常成为幼儿探索新知动机的“源材料”。所以,要想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求知欲。由于求知欲是一种基本的学习需求,是人的本能需要。在激发方法中只要能满足他们对新事物了解向往就可以实现。所以在教学实施中只要我们出示的事物具有新颖感,他们注意力就会被调动,如果这个新事物还有动态变化,那他们在观察中的求知欲就会促使其静心感知,例如,一群幼儿可以对一群蚂蚁进行一天的观察,看到一群小蝌蚪可以不惧辛苦地用手捧带回家,看到池子里的小金鱼可以忘记吃午餐等。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求知欲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卷入课堂,这样我们就可以接近他们展开对话互动了。实施中我们可以用一些新鲜、有意思的事物来对他们进行趣味引导,从而让他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求知欲。
四、多使用表扬和鼓励
表扬和鼓励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在研究中我发现其也是满足幼儿寻求被肯定、被尊重、被欣赏的最根本、最经济的方法。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学龄前儿童,也适合其他学段学生。经过几年的教学运用尝试,我发现通过积极有效的夸奖和激励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课堂参与兴趣都是非常有效的,特别是在语言实践、美术实践、数学实践等方面有很好的兴趣培养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指出,赞扬必须是真诚的,赞扬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的,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做到多种方式并存。在新课程改革中,表扬和鼓励作为一种主体性促进手段也应提倡方式多样化、适时化和效果化。
总之,在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今天作为学前教育担当者应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幼儿学习兴趣培养,让他们乐于学习有动力。当然,方法也不限于上文所述的几种。作为一个创新实践者要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加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受益的幼儿在浓厚兴趣的作用下接受高质量的幼小衔接教育。
参考文献:
[1]谢红梅,学前教育中幼儿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J].教育科学,2020年。
[2]解琴梦,论在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学习兴趣[J].素质教育,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