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对策

【作者】 阿卜力提普·阿卜杜拉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吐外特乡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素质化教育时代发展背景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保障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时代教育及教学建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部分。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中的内容,注重分析课程中的思想教学因素,从课程中先挖掘到德育切入点,然后开展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策略探讨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为学生进行德育工作能过帮助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德育是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也是学科育人的必然要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德育渗透。本文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路径。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我国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学习现代化教育理念,了解到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对学生信息化素养和网络道德素养的培育重要性,并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也是新课改提出的必然要求,而这也是初中信息技术改革创新的必然途径。这就需要学校为校内教师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会和研讨会,学习其他优秀教师和专家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手段,意识到德育教育渗透对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除了要在线下注重德育教育渗透,也要在网络平台中加强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元素挖掘,帮助学生分辨网络上不良信息和思想,培养学生分辨能力和学习能力,以此确保学生今后能健康良好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让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
  我们说让学生有道德观念能够正确的运用信息技术,其实就是希望学生可以拥有网络道德观念。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其实就是想要让学生可以认识、理解并且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要求,要让学生明白网络的复杂,并且了解一些负面的内容。像网络上经常会有一些文化观念等等的传播,或是垃圾信息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我们也不希望学生会变成我们常说的网络喷子。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网络道德的观念,增强自身的分辨能力以及控制能力,能够正确认识网络垃圾,分辨出网络诈骗,抵制不文明上网等行为,这样才能有利于网络环境的净化。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正面积极的网站,以供学生进行学习,既要满足学生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也要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渴求,这样不会对学生进行过度的保护,但是要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使其能够正确的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有益无害的。
  三、在教学课堂上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目前,很多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都是在机房开展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要先引导学生对计算机进行正确且规范的操作。在座位的布置上,学生也需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定,即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对号入座,不可随意调换座位。这样严格规范的座位安排一方面能方便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位置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化行为习惯,且这些习惯在学生日后步入社会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师应该要求每一位学生在上课之前及下课之后对自己的座位进行整理。下课之后,学生需要将座位上的所有设备都还原成之前的样子,并且严格按照计算机操作流程陆续关闭计算机,打扫好机房的卫生,只有完成以上这些工作才能离开机房。虽然这些事情看起来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好处非常有限,但是学生反复规范化地完成这些事情,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
  四、拓展教材内容,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要求、学科特点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深入挖掘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元素,在做好技术教学和理论知识教授的同时,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在教学目标设置、教学任务确定的过程中要设定教育目标,在丰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同时,也要提高该门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掌握搜索、查询网络资源等相关技巧的同时身心健康发展。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想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应当保证自身的素质,是否能够做到以身作则,让初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得到顺利开展。首先,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德育教育,并提升自己的德育素质,进而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立德树人,引导的作用。其次,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也的班级中的领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所效仿和学习。因此,教师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证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为学生做一个优秀的榜样。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与学生一起做到遵纪守法、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等。例如,在上课时不能迟到早退,在与人交流时应当做到谦让有礼貌,在上课时应当认真听讲等,除了学生要遵纪守法外,教师也应当时刻遵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学生心服口服地听从教师的教育。
  六、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与推行是当今素质化教育的核心要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考验,需要任课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发展意义、实施现状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任课老师需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在互联网网络发展环境中出现的道德感缺失、价值观偏移等问题的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树立起积极、正确的道德观念,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任课老师需要充分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征等进行德育教育的合理渗透,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全面响应素质化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高一棋.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家长,2020(18).
  [2]田颖萃.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