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小学美术优教增质的实施方法
【作者】 王久霞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作为新课标推进者、一线教学的实施者的我们要使自担的美术学科达成优教增质效果就必须丰富实施方法。本文探讨了快乐教学法、生活化教学以及情趣教学法等让小学美术优教增质的三种实施方法。
【关键词】 小学美术;优教增质;愉快教学;创新实践;德育渗透
在学校担当素质教育任务的众多学科中,美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主力军”,其教学实施是一个可以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实践能力的好平台,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无可取代的学科地位。但是,个别教师由于受到时下“应试”思想的冲击教学取向发生错位,观念有些走偏,将自担的美术教学视“豆芽科”。这种做法不仅忽略了其在育人中的重要意义,也简化了教学流程,既使学生得不到美术学习的应有惠及和能力培养,也让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大大降低。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推进“双减”政策的当今我们应如何使美术教学踏上优教增质的教改之路,应成为每一位美术教学担当者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这年间,我经过积极探寻获得了这样一些实施方法。
一、实施快乐教学法,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义教阶段的美术教学是为每个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奠基的学科实施,面向全体是其根本要求。其优教增质的体现不是看学生画了多少张优秀画作,而是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其不同的潜能上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而潜能发展是学生自我主体作用发挥的结果。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良好的美育培养就必须将他们的主体作用完全地释放出来,使他们能够用心用力地参与到课堂中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多年来的经验和学习让我知道,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采用快乐教学实施方式,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原因在于这种方法不仅能促使学生心理自由和思维活跃,而且易点燃他们“我要学”的求知欲,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体。能促进学生倍感快乐的具体路径有多种,教师良好教态、愉悦表情、幽默化的教学语言以及积极的激励评价、游戏竞争、悬念情境、音乐伴随创作等都可以使课堂和谐愉悦,活力涌现,让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并充分发挥作用。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作为其中一个分支自然也有这种属性。因此,在其教学展开中我们就可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趣味性,这样他们不但想学知识而且还想变知识为实践进行美术创作,通过美术的知识和方法创作出为生活服务的作品来。例如《校徽设计》《纸带穿编》《千变万化的帽子》以及各个册数安排的《电脑美术》等课程实施,都是很接地气的内容,都可实施生活化教学且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目标的。值得注意的是,为实现优教增质效果的目标我们在实施时还要结合教学需要,结合学生认知特征,通过多媒体增加他们的生活体验,增加认知维度。这样实施的好处就是可以获得丰富的创作素材,还能为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扩大想象空间、创造出新的创意作品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帮助。在实施生活化教学中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自然界中去,让他们用身体力行去感受和研究生活中的美术作品,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学美术。例如《美丽的纹样》《美丽的建筑》等一些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内容都需要亲历参与与实践,才能有让学生在观察中有更多体验感获得。这样才能丰富他们创作素材,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
三、实施情趣教学法,加强课堂德育渗透
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德育实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美育实施的有机组成。美术学科教学的优教增质不仅体现在学生美术实践能力上还要体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培育上。也就是说美术学科教学必须注重德育实施,让学生在美术知识和方法获得的同时与技能一起发展的还有道德形成。能实现这种增质的,那就是在美术课堂中实施情趣教学法,其首要任务就是用一幅优美的画面来影响和熏陶同学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有一种高尚的品德意志,并通过富有特色的美术作品使他们对自己的国家产生一种热爱。情趣教学法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其在展开中与政治课、品德课不同,美术课不是依靠理论讲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学实施作为展开方法,它更多的是利用视觉艺术形象,或者是利用艺术审美活动对其进行感染、熏陶,从而让学生获得启发,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得到品德教育和良好情感的养成。例如,以玩具为主题的内容实施,整个小学阶段都安排了,但不同册数又稍了差别,“会滚的”“会摇的”“会转的”“会爬的”“会响的”“会飞的”“会走的”……这些内容的教学实施本身就很趣,如果再实施情趣教学法自然就可以让学生爱上美术学科爱上美术实践,形成美术学习良好情感,起到优教优学增质效果。
总之,美术优教增质的教学实施需要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而展开,在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要搭建更多有价值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欣赏美、感悟美和创造美。作为新课标推进者、一线教学的实施者的我们既要高度认识又要大胆进行教法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和发展的实施方法,尽可能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艺术学习的特点并建立起基本的艺术素养,为他们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继红,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9年。
[2]王雪琴,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J].新课程,2020年。
【关键词】 小学美术;优教增质;愉快教学;创新实践;德育渗透
在学校担当素质教育任务的众多学科中,美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主力军”,其教学实施是一个可以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实践能力的好平台,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无可取代的学科地位。但是,个别教师由于受到时下“应试”思想的冲击教学取向发生错位,观念有些走偏,将自担的美术教学视“豆芽科”。这种做法不仅忽略了其在育人中的重要意义,也简化了教学流程,既使学生得不到美术学习的应有惠及和能力培养,也让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大大降低。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推进“双减”政策的当今我们应如何使美术教学踏上优教增质的教改之路,应成为每一位美术教学担当者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这年间,我经过积极探寻获得了这样一些实施方法。
一、实施快乐教学法,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义教阶段的美术教学是为每个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奠基的学科实施,面向全体是其根本要求。其优教增质的体现不是看学生画了多少张优秀画作,而是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其不同的潜能上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而潜能发展是学生自我主体作用发挥的结果。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良好的美育培养就必须将他们的主体作用完全地释放出来,使他们能够用心用力地参与到课堂中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多年来的经验和学习让我知道,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采用快乐教学实施方式,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原因在于这种方法不仅能促使学生心理自由和思维活跃,而且易点燃他们“我要学”的求知欲,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体。能促进学生倍感快乐的具体路径有多种,教师良好教态、愉悦表情、幽默化的教学语言以及积极的激励评价、游戏竞争、悬念情境、音乐伴随创作等都可以使课堂和谐愉悦,活力涌现,让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并充分发挥作用。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作为其中一个分支自然也有这种属性。因此,在其教学展开中我们就可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趣味性,这样他们不但想学知识而且还想变知识为实践进行美术创作,通过美术的知识和方法创作出为生活服务的作品来。例如《校徽设计》《纸带穿编》《千变万化的帽子》以及各个册数安排的《电脑美术》等课程实施,都是很接地气的内容,都可实施生活化教学且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目标的。值得注意的是,为实现优教增质效果的目标我们在实施时还要结合教学需要,结合学生认知特征,通过多媒体增加他们的生活体验,增加认知维度。这样实施的好处就是可以获得丰富的创作素材,还能为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扩大想象空间、创造出新的创意作品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帮助。在实施生活化教学中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自然界中去,让他们用身体力行去感受和研究生活中的美术作品,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学美术。例如《美丽的纹样》《美丽的建筑》等一些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内容都需要亲历参与与实践,才能有让学生在观察中有更多体验感获得。这样才能丰富他们创作素材,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
三、实施情趣教学法,加强课堂德育渗透
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德育实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美育实施的有机组成。美术学科教学的优教增质不仅体现在学生美术实践能力上还要体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培育上。也就是说美术学科教学必须注重德育实施,让学生在美术知识和方法获得的同时与技能一起发展的还有道德形成。能实现这种增质的,那就是在美术课堂中实施情趣教学法,其首要任务就是用一幅优美的画面来影响和熏陶同学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有一种高尚的品德意志,并通过富有特色的美术作品使他们对自己的国家产生一种热爱。情趣教学法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其在展开中与政治课、品德课不同,美术课不是依靠理论讲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学实施作为展开方法,它更多的是利用视觉艺术形象,或者是利用艺术审美活动对其进行感染、熏陶,从而让学生获得启发,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得到品德教育和良好情感的养成。例如,以玩具为主题的内容实施,整个小学阶段都安排了,但不同册数又稍了差别,“会滚的”“会摇的”“会转的”“会爬的”“会响的”“会飞的”“会走的”……这些内容的教学实施本身就很趣,如果再实施情趣教学法自然就可以让学生爱上美术学科爱上美术实践,形成美术学习良好情感,起到优教优学增质效果。
总之,美术优教增质的教学实施需要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而展开,在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要搭建更多有价值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欣赏美、感悟美和创造美。作为新课标推进者、一线教学的实施者的我们既要高度认识又要大胆进行教法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和发展的实施方法,尽可能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艺术学习的特点并建立起基本的艺术素养,为他们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继红,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9年。
[2]王雪琴,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J].新课程,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