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小学语文高效实施的优教方法

【作者】 吴 佳

【机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让小学语文教学迎来高质量的效果就是要实施优教方法。本文探讨了让语文高效实施的培养学生朗读兴趣、采用直观化教学、创设问题诱思情景和开展小组协作学习等四种优教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优教;高效实施

  在全面推进“双减”精神高效落实的今天,探寻优教方法成为了一线教师日思夜求的重中之重。事实上,能优教、能提质的语文教育必须坚持语言的本质符合学科特征,抓住工具性多展开语言实践,培养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坚持人文性加强文化自信和必备品格培养,让学生成为有担当的人提供情感动力。唯有如此,语文教学才不会迷失方向而走错路,才能迎来高效实施的育人效果。为实现于此,我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带着“双减”提效提质诉求,在教改路上不断尝试教心学上倡导的优教方法,以期高质量育人屡屡出现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接下来我聊聊小学语文高效实施的优教方法。
  一、着力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以读为语文学习之径,不仅能走进文本获其意,也是情感领会的最好方法。之所以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充分地读”,并把很多语文教学培养目标放在“读”上面,而且还把明确要求各个学段的教学都不可忽视朗读的实施。作为一线教师,无论你从事哪个学段的教学,都要让学生有充分地与文本接触的时间和机会,不能将课堂据为己有“一直讲”。要知道,我们将“读懂”与“讲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施,既可以促进学生加深对文本的了解,又可以发挥“读懂”的引领作用,培养“读懂”的学习思维,更利于促进学生在以后学习中知道去理解文本、怎样去整体感知文本。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花大量时间在学生朗读兴趣培养上,特别是低段一、二年级,更要把朗读兴趣培养作为日常教学的目标来抓,让他们在沿着新课标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目标上拾阶而上,做到一步一夯实。这样形成的朗读能力既有兴趣支持又有方法支撑,自然会以一种习惯的方式固化下来,让学生终身受用,也对他们语文素养培养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二、采用直观化教学
  直观化是语文优教方法中最易受学生喜欢的方法,是把抽象的语文知识变成肉眼可见、亲耳可感的图片、图像、动画或者视频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实施,就是在语文课堂上采用实物、简笔画、智能电视、多媒体、智慧黑板等手段进行。比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文中的“无边无际”一词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于是我就让他们把心中的天空画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许多同学总是认为纸张不够,无法描绘整个天空。这个时候,他们自然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除了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还可以利用简笔画来创设情景揭示主题,尤其是在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中经常被使用,其形成的板书生动有趣,能更好地引起同学们的注意。除了用简笔画优教我们还常用多媒体来进行,例如,在教学《棉花姑娘》一课时就可以把棉花姑娘请人治病的过程和对话直观地呈现在学生感官中,如同影视一样把整个童话故事让学生知晓了一遍,快速激了学生兴趣。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低段的语文教学采用直观化教学不仅能满足正处于直观思维阶段的小学生的学习需要还可以很好地激发兴趣,增强学生主体性,让语文教学变得优教提质。
  三、创设问题诱思情景
  学起于思贵在有疑。启发式教学在今天的课堂上就是创设问题诱思情景的落实。作为执教者既不能采用“满堂讲”更不能采用“一直问”,要减少“口头禅问”,多一些有价值的引领和诱导,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变成质疑的学习行为,变成多思的动力。落实到课堂上,执教者就要遵循启发式的理念,以问题导向为实施手段,以发展学生创新意识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激发和想象力的培养,让他们的思想变得活泼,思维变得活跃,有对新知识的渴望。例如,在教学《棉花姑娘》中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诱导性,让学生思考棉花姑娘病前、病中、病好后不同的表现,整个过渡请了哪些治病?等等,有问引导,学生自然就可以在这则童话中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创设问题诱思情景在如今新课改中得到倡导其不仅在于有优教作用,还能培思,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甚至是创新思维都可以得到有效发展。故而,在今天我们很多教师在成果总结时都提到了它。
  四、开展小组协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实践也证明,利用协作学习的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互相借鉴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还可以在交流探讨中相互点醒、启发对方,让彼此获得顿悟。尤其是当学生在面对一个问题,一个人无法解决时,老师可让他们展开同桌协作或者四人一组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起来探索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对于我们语文这样的实践性强的学科的学习,运用协作式的方法让学生以集体的力量攻克学习难题,更能收到优教效果,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之间互相协助、互相检视,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并且集体力量解决问题快,可以节省研究的时间,增加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比如,对于作文的批改我们就可以采用组内协作的方式展开,让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互相批改纠错,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同学们的相互批改纠错水平,又能提升自能改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再认知起到强化和深化的效果。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优教之策。
  总之,高质量的语文教学需要优教方法支撑。作为执教者既要创新又要积极探寻,使好的教法能与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特别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结合上做足文章,这样才能在高效实施中助力学生语文素养获得又好又快地提升,能高质量地推进“双减”和落实新课标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淑颖,论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的优教方法[J].中华少年,2019年。
  [2]吕培琪,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质量高起来[J].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