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激励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 段伊凌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华封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课堂上的激励教学法在实践应用中不只是语言上的激励、表扬和肯定,还有趣味激励、求知激励、目标激励等多种形式。本文既探讨了实践现状又对其应用注意作了阐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激励教学法;实践应用
激励和唤醒作为教育本质的重要属性,在促进人的知识获得过程中起到了动力供给和经验铺垫的作用。激励是满足人最基本的肯定需求的重要手段,唤醒是促进人潜能发挥的诱发方式,二者结合构成了教育本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为了让学生满足最基本的被人认可的需求我们就可以实践应用激励教学法,让学生能在多样化的激励中得到被欣赏的眼光、被肯定的认可和被表扬的语赞。
一、激励教学法实践应用的现状
(一)过度使用激励。过分看重激励就会使这种教学法频繁出现在课堂上,很多教师张口就来的“你真棒”“你真聪明”,导致课堂处处是点赞。虽说课堂离不开评价,但评价有褒扬有批评,不能是一味的表扬。
(二)缺乏应用规范。激励教学法的应用没有现成模板可仿可借鉴,也没有对应用作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只能在摸索中实践。在数学课堂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者和学习情景,采取相应的激励方法来进行。
(三)激励方式单一。激励教学法种类繁多,不是只有语言激励、情感激励。我们说只要能调动学生内驱发挥作用的都可以说是激励教学法的应用。这样的激励实际上在课堂上是常常出现的,只是我们教师没有研究和放大其教学作用,没有使其最大化地为教学提质服务。
二、数学课堂上实践应用激励教学法的有效举措
激励教学法应用在数学课堂上不是一味的表扬或欣赏之类的语言激励,这些都是外在的驱动。真正能使这种教学法发挥作用的做法是调动学生内驱所形成的自身激励,那才是真正有效。
(一)趣味激励。有趣是最好的煽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做法就是实施趣味激励。不论是教学手段带来的有趣还是数学内容中的有趣都可以作为煽动学生兴趣之火的有效方式,都可让学生从被动变成主体。故而,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选择了趣味激励一策。新的课标对此也向我们老师提出了实施要求,要求我们要以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特征为基础展开教学实施,以他们的真实生活和他们的童真世界为出发点,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乐。这就需要老师要擅长创造一个好的课堂环境,把要学的东西渗透在一种让他们喜欢的气氛中,让他们有趣味的刺激中受到激励煽动而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认识》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强烈的兴趣之火我们就可以将“唐僧分馍”的故事融之于课堂,让学生在兴趣所形成的内驱中受到激励而学。
(二)求知激励。人的求知欲是天性的,是人的固有需要。激发求知欲一旦成功,学生往往会不得不学。因此,在激励教学法的应用中我们就可以通过表扬的声音让学生点燃求知欲。在新知的导入中利用求知激励就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例如,在教学《周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其概念就可以采取求知激励,通过多媒体呈现小蚂蚁沿着树叶边沿爬行一周所走的路线,留下一条弯曲线,让学生想一想其长度。这个长度就是树叶边沿一周的长度,简称周长。概念的得来在形象化的呈现下自然进入学生脑际,而且易理解接受。当然,光有视频场景刺激还不能激发其求知欲,这种欲往往是提问诱思下的产物。这时只要我们稍加启思,他们就会去探索象长方形这样简单又规则的图形的周长了。求知激励是我们在每课堂都在践行的策略,只是我们没有在意其研究,其教学应用的意义不可小觑,特别是在促进学生自身主体作用发挥中。
(三)目标激励。目标是任务驱动学习的行为方向。合理利用目标激励是增强学生主体性的又一重要方式。新课标下的目标激励常常是在任务提出之前利用多媒体呈现,让学生在微视频的导引下明确本次任务之旅的获得目标。如今目标不是“三维”而是“三基”“四能”。我们在预设时要让目标真正能起到催人学习的效果就必须选择好目标起点,能基于学生数学现实。只有如此的目标才能诱发学生去试“跳一跳”,如果过高的目标望而生畏,不会让学生有试一试的心动。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展开中我们所设的目标一定要合理。
三、数学课堂上实践应用激励教学法的几点注意
在激励教学法应用中,我们倡导语言激励,但更倡导利用学生自身内驱来激励。毕竟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多需要的是内驱动。所以,在实践激励教学法时我们要做到这样几点才能使其作用最大化。
(一)明确实施范围。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采用语言激励或者其他激励方式的,但注意学情分析,择其需要而激励,才是最能调动学生内驱的。所以,在实施激励教学法时要明确实施范围,做到因人而施,提高针对性。
(二)应用适度得当。不论采取何种形式的激励都要注重适度得当,不宜过于频繁,不然则容易导致压力过大或者审美产生疲劳,使主体性减弱。另外,过于频繁的激励也容易使学生降低重视,形成心理阻抗。
(三)要提高针对性。激励策略中的目标要分层,能对学生现有基础有针对性。人是有差异的,激励也应因人而异,防止“标准”践行“一刀切”。激励实施的手段和方法也同样要具针对性,因人择法也是激励实施中应讲究和追求的。
总之,在全面践行学生主体理念的今天我们在数学优教过程中实践应用激励教学法也是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和提效提质目标的。作为一线教师,不但要丰富其实践路径更要使其作用最大化,为学生发展赋能奠基。
参考文献:
[1]董世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
[2]易立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年。
【关键词】 小学数学;激励教学法;实践应用
激励和唤醒作为教育本质的重要属性,在促进人的知识获得过程中起到了动力供给和经验铺垫的作用。激励是满足人最基本的肯定需求的重要手段,唤醒是促进人潜能发挥的诱发方式,二者结合构成了教育本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为了让学生满足最基本的被人认可的需求我们就可以实践应用激励教学法,让学生能在多样化的激励中得到被欣赏的眼光、被肯定的认可和被表扬的语赞。
一、激励教学法实践应用的现状
(一)过度使用激励。过分看重激励就会使这种教学法频繁出现在课堂上,很多教师张口就来的“你真棒”“你真聪明”,导致课堂处处是点赞。虽说课堂离不开评价,但评价有褒扬有批评,不能是一味的表扬。
(二)缺乏应用规范。激励教学法的应用没有现成模板可仿可借鉴,也没有对应用作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只能在摸索中实践。在数学课堂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者和学习情景,采取相应的激励方法来进行。
(三)激励方式单一。激励教学法种类繁多,不是只有语言激励、情感激励。我们说只要能调动学生内驱发挥作用的都可以说是激励教学法的应用。这样的激励实际上在课堂上是常常出现的,只是我们教师没有研究和放大其教学作用,没有使其最大化地为教学提质服务。
二、数学课堂上实践应用激励教学法的有效举措
激励教学法应用在数学课堂上不是一味的表扬或欣赏之类的语言激励,这些都是外在的驱动。真正能使这种教学法发挥作用的做法是调动学生内驱所形成的自身激励,那才是真正有效。
(一)趣味激励。有趣是最好的煽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做法就是实施趣味激励。不论是教学手段带来的有趣还是数学内容中的有趣都可以作为煽动学生兴趣之火的有效方式,都可让学生从被动变成主体。故而,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选择了趣味激励一策。新的课标对此也向我们老师提出了实施要求,要求我们要以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特征为基础展开教学实施,以他们的真实生活和他们的童真世界为出发点,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乐。这就需要老师要擅长创造一个好的课堂环境,把要学的东西渗透在一种让他们喜欢的气氛中,让他们有趣味的刺激中受到激励煽动而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认识》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强烈的兴趣之火我们就可以将“唐僧分馍”的故事融之于课堂,让学生在兴趣所形成的内驱中受到激励而学。
(二)求知激励。人的求知欲是天性的,是人的固有需要。激发求知欲一旦成功,学生往往会不得不学。因此,在激励教学法的应用中我们就可以通过表扬的声音让学生点燃求知欲。在新知的导入中利用求知激励就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例如,在教学《周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其概念就可以采取求知激励,通过多媒体呈现小蚂蚁沿着树叶边沿爬行一周所走的路线,留下一条弯曲线,让学生想一想其长度。这个长度就是树叶边沿一周的长度,简称周长。概念的得来在形象化的呈现下自然进入学生脑际,而且易理解接受。当然,光有视频场景刺激还不能激发其求知欲,这种欲往往是提问诱思下的产物。这时只要我们稍加启思,他们就会去探索象长方形这样简单又规则的图形的周长了。求知激励是我们在每课堂都在践行的策略,只是我们没有在意其研究,其教学应用的意义不可小觑,特别是在促进学生自身主体作用发挥中。
(三)目标激励。目标是任务驱动学习的行为方向。合理利用目标激励是增强学生主体性的又一重要方式。新课标下的目标激励常常是在任务提出之前利用多媒体呈现,让学生在微视频的导引下明确本次任务之旅的获得目标。如今目标不是“三维”而是“三基”“四能”。我们在预设时要让目标真正能起到催人学习的效果就必须选择好目标起点,能基于学生数学现实。只有如此的目标才能诱发学生去试“跳一跳”,如果过高的目标望而生畏,不会让学生有试一试的心动。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展开中我们所设的目标一定要合理。
三、数学课堂上实践应用激励教学法的几点注意
在激励教学法应用中,我们倡导语言激励,但更倡导利用学生自身内驱来激励。毕竟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多需要的是内驱动。所以,在实践激励教学法时我们要做到这样几点才能使其作用最大化。
(一)明确实施范围。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采用语言激励或者其他激励方式的,但注意学情分析,择其需要而激励,才是最能调动学生内驱的。所以,在实施激励教学法时要明确实施范围,做到因人而施,提高针对性。
(二)应用适度得当。不论采取何种形式的激励都要注重适度得当,不宜过于频繁,不然则容易导致压力过大或者审美产生疲劳,使主体性减弱。另外,过于频繁的激励也容易使学生降低重视,形成心理阻抗。
(三)要提高针对性。激励策略中的目标要分层,能对学生现有基础有针对性。人是有差异的,激励也应因人而异,防止“标准”践行“一刀切”。激励实施的手段和方法也同样要具针对性,因人择法也是激励实施中应讲究和追求的。
总之,在全面践行学生主体理念的今天我们在数学优教过程中实践应用激励教学法也是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和提效提质目标的。作为一线教师,不但要丰富其实践路径更要使其作用最大化,为学生发展赋能奠基。
参考文献:
[1]董世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
[2]易立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