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
【作者】 阿卜力孜·阿卜力米提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芒来乡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是初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且相较其他学科来说,数学本身包含了更多抽象性、概念性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难度也相对比较大。在新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翁。
【关键词】 数学课堂;自主能力;策略探讨
数学是初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且相较其他学科来说,数学本身包含了更多抽象性、概念性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难度也相对比较大。教学主要包含了教师的有效引导以及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两点缺一不可,并且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初中教师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重要的是把学习方法授予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主动学习的权利交到学生手里。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所具备的能力,它具体表现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能做到自己做主,不受别人的支配,有能力排除外界的干扰持续地投入到学科学习中,使个体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综合的能力提升。其基本特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目标是使学生能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在学习中能自省、自励、自控,逐步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这也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二、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传统教学理念是以教为中心,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重知识、轻获取知识的过程,以教给学生多少知识为教学目标,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单向交流或是简单的双向交流过程。要改变这一教学模式,教师要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学生获取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是如何学习知识和怎样发展能力的。当教师认为教学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时,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前,教师不仅要仔细研读《标准》,钻研教材,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环节,以及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内容。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观察、猜想、计算、推理、证明等学习活动中,有时更是要融入其中,与学生合作。总之,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关注自己”转变为“关注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
(二)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不受他人以及外界干扰自己进行学习。现在初中生的年龄大多都在14岁到16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思维意识也有所增强,在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过程之中,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思维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非常重要。学案导学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当下的教学中,教师对其都格外重视,教师可以利用学案进行辅助教学。但是学案与教案有着很大的不同,存在本质性的差别,学案主要是围绕学生,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专门而设置的,学生可以利用其进行预习,了解学习的内容,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可以对知识进行补充,在课下也可以通过其中的问题进行复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提升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营造和谐关系,让学生爱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爱学习,进而自主学习。初中生处在特殊的年龄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比较叛逆,但是有较强的“亲师性”。如果教师能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真诚地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便会因此而乐于学习数学,慢慢地形成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同时,教师应该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对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多加肯定,给予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当学生自主预习、大胆提出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流时,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意学习、自主学习。
(四)重视疑问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验证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学生都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容易僵化,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都比较差,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其根据问题寻找相应的答案,进行自主验证。而在质疑和自主验证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也能随之不断提升。相关研究表明,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和自主验证,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需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提问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验证方法和理解。期间,教师则要做好引导工作,或者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当抛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科学地予以推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润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5):91-93.
[2]韩军霞.初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2021(50):81.
[3]孙彦振.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55(10):19
【关键词】 数学课堂;自主能力;策略探讨
数学是初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且相较其他学科来说,数学本身包含了更多抽象性、概念性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难度也相对比较大。教学主要包含了教师的有效引导以及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两点缺一不可,并且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初中教师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重要的是把学习方法授予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主动学习的权利交到学生手里。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所具备的能力,它具体表现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能做到自己做主,不受别人的支配,有能力排除外界的干扰持续地投入到学科学习中,使个体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综合的能力提升。其基本特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目标是使学生能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在学习中能自省、自励、自控,逐步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这也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二、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传统教学理念是以教为中心,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重知识、轻获取知识的过程,以教给学生多少知识为教学目标,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单向交流或是简单的双向交流过程。要改变这一教学模式,教师要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学生获取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是如何学习知识和怎样发展能力的。当教师认为教学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时,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前,教师不仅要仔细研读《标准》,钻研教材,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环节,以及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内容。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观察、猜想、计算、推理、证明等学习活动中,有时更是要融入其中,与学生合作。总之,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关注自己”转变为“关注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
(二)学案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不受他人以及外界干扰自己进行学习。现在初中生的年龄大多都在14岁到16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思维意识也有所增强,在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过程之中,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思维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非常重要。学案导学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当下的教学中,教师对其都格外重视,教师可以利用学案进行辅助教学。但是学案与教案有着很大的不同,存在本质性的差别,学案主要是围绕学生,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专门而设置的,学生可以利用其进行预习,了解学习的内容,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可以对知识进行补充,在课下也可以通过其中的问题进行复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提升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营造和谐关系,让学生爱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爱学习,进而自主学习。初中生处在特殊的年龄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比较叛逆,但是有较强的“亲师性”。如果教师能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真诚地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便会因此而乐于学习数学,慢慢地形成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同时,教师应该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对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多加肯定,给予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当学生自主预习、大胆提出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流时,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意学习、自主学习。
(四)重视疑问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验证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学生都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容易僵化,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都比较差,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其根据问题寻找相应的答案,进行自主验证。而在质疑和自主验证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也能随之不断提升。相关研究表明,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和自主验证,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需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提问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验证方法和理解。期间,教师则要做好引导工作,或者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当抛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科学地予以推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润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5):91-93.
[2]韩军霞.初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2021(50):81.
[3]孙彦振.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5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