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作者】 汪国梅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领域格外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新时期教育建设工作中,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重日常锻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中学体育要从提高学生体质、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依托科学健康的运动课程,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 体育教学;终身体育;策略探讨

  体育学科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通过有效的教育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进而将体育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时,教师应多激励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指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将体育锻炼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实践,培育终身体育意识。文章基于终身体育意识,对终身体育意识视域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展开分析与探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
  一、终身体育意识的概念
  终身体育意识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态度、持续参与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和实践。它强调体育活动不仅仅是学生时期的一项任务,而是一种终身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终身体育意识的内涵:首先,体育运动被视为一种愉悦和积极的活动,不仅能够提供身体锻炼和健康效益,还能够带来快乐和社交交往的机会;其次,个体对不同体育项目和运动形式的了解和认知,能够培养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的能力;最后,终身体育意识也强调长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即持之以恒地保持身体活动,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方式包括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个体的自主选择和参与。通过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个体可以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和乐趣,并将其视为一种长期的生活方式。
  二、培养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有效革新传统教学理念,不仅要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还要借助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逐步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关系,推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培养。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前提就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积极针对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为他们提供自由的成长空间,使学生可以逐步形成独立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探究精神,推动学生深层次地对体育产生深层的理解和认知。
  (二)提高认识,加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高中体育教学阶段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在教学规划工作中首先需要正确认识高中体育教学,只有在思想上明确体育运动的价值,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践行学习活动。体育运动需要在主观意识的认同下,才可以实现长期学习提升。首先,在如今素质教育背景下,在人才评价标准方面绝不再是以成绩一概而论,若是在体育学科方面有所建树,一样可以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其次,实施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身体健康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基础,文化知识、高考固然对于学生至关重要,但是有效的体育锻炼是学生学习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最后,充分发挥出体育学科的教育价值,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精力,集中思想,以便对于今后文化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帮助,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有效学习的必要保证。
  (三)引入信息技术,加强课堂互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中,包括体育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同时也可以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数字化体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电子书、教学视频等。借助这些资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项目的技巧和规则,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些体育历史和背景知识,从而更好地深入体验和了解体育运动的魅力,从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又如,教师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建立互动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开设微信群或者微博账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运动经历和感受,并在互动中交流。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一些关于体育知识和技巧的小测试,通过互动和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社交能力。
  (四)组织体育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他们需要面对繁重的高考学习压力,因此他们在学习和体育锻炼当中很难做到平衡,再加上教师和家长都对学生的高考给予了急切的期望,这使高中生也背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但内心得不到释放的学生也展现出沉闷的学习状态。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通过体育竞赛等不同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帮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能够得到身心放松,提高他们体育课程探究的主动性,便于学生轻松愉悦的掌握文化课知识,保障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创建体育竞赛活动,针对性的竞赛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提高体育课程的整体教学效率,保障学生得到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塑造。
  (五)加强家校联动频率
  对于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而言,体育教师往往是家长心中最没有存在感的那一个。甚至几年教学下来,可能连体育老师的面貌都不曾见过。这样的交流状态家长怎么会同意将学生将应对严峻的时代挑战中的学生分离部分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呢。为了体育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师要加强和家长之间联动频率。向家长报告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情况、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对体育运动能够带给学生的帮助。要向家长承诺体育课程的存在与语数外的存在是同等重要的,学生只有在拥有健康的身体状态下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我们让学生保持运动的习惯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一个综合型素质人才,而不是单一型。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才是迎接时代挑战的最有力的武器,努力摒弃家长对学习体育的偏见,并争取得到家长支持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总而言之,新一阶段的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意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学习成长产生的重要影响,结合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障学生得到学习兴趣的有效调动,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进而为日后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巩家新,张海涛.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路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1):199-202.
  [2]刘传镇,魏宜海.高中体育训练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J].田径,2022(9):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