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
【作者】 常海亮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三峡启蒙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目前幼儿教育逐渐受到家长重视,而幼儿语言表达是幼儿所需的一项基础技能,其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教师要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传统的教育活动进行调整,优化幼儿教育形式,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主动表达和积极思考,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良好性格。
【关键词】 幼儿教育;语言表达;策略探讨
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各教育阶段的教师均要切实地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入探索,以便满足教育改革提出的各项新要求,取得更加符合预期的教育教学成果。在幼儿园教育阶段也是如此,教师要确保幼儿实现综合性的成长与发展,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教师必须及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断巩固和提高幼儿的日常语言口头表达交际能力。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幼儿家长,在整个幼儿教育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都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引导,让幼儿逐步获得语言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幼儿受益终身。
一、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学前教育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建立良好表达习惯的阶段,也决定了幼儿广泛阅读和写作发展的效果。只有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语言能力,才能鼓励幼儿在与他人交流时准确地传达个人想法,确保沟通与互动顺畅,并明确表达个人需求。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以改善幼儿身心健康,提高整体沟通能力;可以鼓励幼儿用有效的方法与周围的人互动,拉近关系。这种关系构建了一个高质量的学习圈和生活圈,促进了幼儿生命潜能和特长的发展,可以增加教师对幼儿的了解,鼓励教师学习和使用教材,为幼儿的学习进步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二、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情境导入,自主提取语言要素
目前部分教师在为幼儿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太过于专注语言的知识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语言的工具属性与人文属性。这样的教学引导模式导致了幼儿在很多情况下都只是单纯地根据教师的示范来掌握语言能力,并未思考语言的发展规律。因此,教师应当注重以教学材料为引导,促使幼儿关注语言的不同应用特征,发掘幼儿语言潜能,并促使其更好地掌握语言使用技巧。以幼儿园绘本教学为例,绘本是教师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材料,其拥有大量的语言应用场景,能够对幼儿产生启发作用。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绘本中携带的语言场景进行加工处理。
(二)掌握语言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由于幼儿的可塑性较强,大多数的学习都来自对周围人的模仿。在开展幼儿语言能力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运用规范性的语言进行表达,为幼儿树立典范,让幼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模仿学习,以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语言讲解法,加深幼儿对语境和词汇的认识。语言讲解法是指教师运用某一种较为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循序渐进地向幼儿详细讲解一些文化方面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从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幼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
(三)加强交流合作,积累经验
幼儿期是思维活跃时期,因此教师不仅应该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幼儿之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让他们相互启发,共同分享彼此的收获。需要注意的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因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的语法失误,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及时对出现该类问题的幼儿进行提醒,并加以纠正。如幼儿说话不规范可能会导致老师的批评,也可能会被同伴嘲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当鼓励幼儿说出符合自身身份和实际情况的话。
(四)规范语言训练方式,让幼儿会说
很多幼儿在平时的语言表达中虽然能说出自己的意见,但是语言的整体性并不强,有时简单的说出几个字或者几句话就完成,还有的在交流中经常出现语序颠倒的情况,使得对方无法知道其想法,这与幼儿语言训练不规范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平时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教师要教会儿童一些规范用语,使得幼儿在表达的时候,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论述,形成较强的语言逻辑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想象力,比如让孩子们对看到的一座漂亮的房子、一朵小花等进行描述,引导他们用“雄伟”、“壮观”、“美丽”、“五颜六色”等形容词对事物进行描绘,这样孩子们的语言才更有艺术效果,对提高幼儿的语言素养将会带来很大帮助。在规范语言训练方式上,教师也要关注儿童在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语速是否太快、语调是否合适、交流的时候是否带有肢体动作等,引导幼儿在表达一件重要事情的时候做到语言简洁,这样才能让幼儿学会说话。
(五)开展语言活动,推动幼儿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是展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窗口,准确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能促使人与人之间进行更好的沟通。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需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及情感态度开展语言活动,使幼儿更容易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进而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天性,组织开展讲故事的活动,依托看绘本说故事、看图编故事、说心得体会等形式,培养幼儿的转述、概括等能力。又如教师可利用幼儿爱表演的天性,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指导幼儿依据剧目内容创编台词,在表演中运用语言表达技巧。
综上所述,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增强目前已成为幼儿教师的共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幼儿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传统教学思维和观念,通过各种手段来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在不同阶段变化发展状况的了解和认识,并立足全局视角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重新审视。这样才能增强整个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与锻炼的有效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劲蕾.以绘本为载体提高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J].读天下:综合,2021(17):5-6.
[2]刘海英.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6):12-13.
【关键词】 幼儿教育;语言表达;策略探讨
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各教育阶段的教师均要切实地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入探索,以便满足教育改革提出的各项新要求,取得更加符合预期的教育教学成果。在幼儿园教育阶段也是如此,教师要确保幼儿实现综合性的成长与发展,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教师必须及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断巩固和提高幼儿的日常语言口头表达交际能力。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幼儿家长,在整个幼儿教育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都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引导,让幼儿逐步获得语言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幼儿受益终身。
一、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学前教育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建立良好表达习惯的阶段,也决定了幼儿广泛阅读和写作发展的效果。只有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语言能力,才能鼓励幼儿在与他人交流时准确地传达个人想法,确保沟通与互动顺畅,并明确表达个人需求。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以改善幼儿身心健康,提高整体沟通能力;可以鼓励幼儿用有效的方法与周围的人互动,拉近关系。这种关系构建了一个高质量的学习圈和生活圈,促进了幼儿生命潜能和特长的发展,可以增加教师对幼儿的了解,鼓励教师学习和使用教材,为幼儿的学习进步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二、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情境导入,自主提取语言要素
目前部分教师在为幼儿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太过于专注语言的知识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语言的工具属性与人文属性。这样的教学引导模式导致了幼儿在很多情况下都只是单纯地根据教师的示范来掌握语言能力,并未思考语言的发展规律。因此,教师应当注重以教学材料为引导,促使幼儿关注语言的不同应用特征,发掘幼儿语言潜能,并促使其更好地掌握语言使用技巧。以幼儿园绘本教学为例,绘本是教师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材料,其拥有大量的语言应用场景,能够对幼儿产生启发作用。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绘本中携带的语言场景进行加工处理。
(二)掌握语言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由于幼儿的可塑性较强,大多数的学习都来自对周围人的模仿。在开展幼儿语言能力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运用规范性的语言进行表达,为幼儿树立典范,让幼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模仿学习,以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语言讲解法,加深幼儿对语境和词汇的认识。语言讲解法是指教师运用某一种较为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循序渐进地向幼儿详细讲解一些文化方面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从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幼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
(三)加强交流合作,积累经验
幼儿期是思维活跃时期,因此教师不仅应该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幼儿之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让他们相互启发,共同分享彼此的收获。需要注意的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因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的语法失误,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及时对出现该类问题的幼儿进行提醒,并加以纠正。如幼儿说话不规范可能会导致老师的批评,也可能会被同伴嘲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当鼓励幼儿说出符合自身身份和实际情况的话。
(四)规范语言训练方式,让幼儿会说
很多幼儿在平时的语言表达中虽然能说出自己的意见,但是语言的整体性并不强,有时简单的说出几个字或者几句话就完成,还有的在交流中经常出现语序颠倒的情况,使得对方无法知道其想法,这与幼儿语言训练不规范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平时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教师要教会儿童一些规范用语,使得幼儿在表达的时候,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论述,形成较强的语言逻辑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想象力,比如让孩子们对看到的一座漂亮的房子、一朵小花等进行描述,引导他们用“雄伟”、“壮观”、“美丽”、“五颜六色”等形容词对事物进行描绘,这样孩子们的语言才更有艺术效果,对提高幼儿的语言素养将会带来很大帮助。在规范语言训练方式上,教师也要关注儿童在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语速是否太快、语调是否合适、交流的时候是否带有肢体动作等,引导幼儿在表达一件重要事情的时候做到语言简洁,这样才能让幼儿学会说话。
(五)开展语言活动,推动幼儿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是展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窗口,准确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能促使人与人之间进行更好的沟通。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需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及情感态度开展语言活动,使幼儿更容易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进而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天性,组织开展讲故事的活动,依托看绘本说故事、看图编故事、说心得体会等形式,培养幼儿的转述、概括等能力。又如教师可利用幼儿爱表演的天性,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指导幼儿依据剧目内容创编台词,在表演中运用语言表达技巧。
综上所述,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增强目前已成为幼儿教师的共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幼儿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传统教学思维和观念,通过各种手段来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在不同阶段变化发展状况的了解和认识,并立足全局视角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重新审视。这样才能增强整个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与锻炼的有效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劲蕾.以绘本为载体提高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J].读天下:综合,2021(17):5-6.
[2]刘海英.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