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探析

【作者】 张 端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安吉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形结合思想是经典数学思想之一,也是初中学生最初形成的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培养数形结合思想,能够进一步建立起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整合数学中的数字问题和图形问题,挖掘数学的本质和规律,拓展数学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形结合;策略探讨

  数学是一门将数与量紧密结合的学科,十分强调学生对数量关系的逻辑理解。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基于数形结合思想的基本特点,结合教材的基础知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无形中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深刻内涵,并能够有意识地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应用。本文深入研究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以求为相关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
  “数”与“形”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为基本的两个概念。数形结合的思维运用其关键就是通过数量和图形相互结合,促进学生对数学解题有更加深刻的解题思维。数形结合需要将数学定理、公式与图形相结合,并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教学形式主要表现在用数来研究图形与用图形来研究数,根据教学形式的不同分为了“以形助数”与“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在初中数学中,数量问题主要分为代数问题、函数问题、集合问题等。在初中数学的解题步骤中要运用好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抽象的数量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图形问题,或者将直观的图形转化为准确的数量。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概念中的渗透
  在数学概念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理解一些概念时往往会产生困难,而概念的理解又是学生进行数学学科深入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的讲解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概念的讲解。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数形结合思想就为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概念的讲解提供了新的途径。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将数字和图形灵活运用,通过图形讲解这种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运用数字对图形进行系统的阐释。
  (二)注重在预习环节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科目较多,学习压力较重,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较少,因此很少有学生会单独拿时间进行数学知识的预习,大多是在教师上课时边听边勾画,遇到较为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时又不敢上课期间举手询问教师,下课后将问题丢到脑后,又去赶布置的课后作业,如此循环反复,使得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累积的数学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更是大大影响了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因此,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一堂课固定的时间段中进行预习,拿出草稿本,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将课文中典型的例题进行梳理,因为是数形结合,省去了学生抄写题目的时间,不用花过多的时间在抄写上,有时一个数学作业本,单是题目就抄了几大段,教师虽然希望学生在抄题过程中理解出题意图,但大量的文字也使得学生缺乏对应的解决耐心。
  (三)创设情境,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求。部分学生对于数形结合的应用意识薄弱,本质原因在于其对数形结合理念和特点理解不够深入,教师要反思教学情境创设是否能够满足学生需求,教学方法是否能够调动学生兴趣,教学流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
  (四)把握课堂目标,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初中数学中“数字”与“图形”是两个主要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是构成数学知识点的关键组成部分和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两种形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对课程和课堂任务作出正确设置,使学生在数形结合理念的推动下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并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历程。而且,初中对数学知识的教学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保证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科学高效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引导学生重塑数形观念。
  (五)重视基础训练,强化数形结合思想
  教师应在课堂过程中,引导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以数形结合思维为重点,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同时指导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通过“数”与“形”转换问题,帮助他们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并提高他们的数形结合思维,有助于他们形成好的数学习惯,提高教学效果。
  (六)加强训练,有效运用数形结合方法
  在初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中,数学教师要协助学生学习与掌握好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方法。数学教师还可以在做题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从题目出发去进行数与形的变化,而不是以试题的最终答案为核心。数形结合的运用是为了让数学解题的办法更具精确性和逻辑性,让数学思想方法和理论变得更加形象,以此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们运用数形结合方法做题的训练,提升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方法的效率。
  (七)全面归纳总结,完善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学习能力是在不断地归纳和总结中实现一步步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还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灵活、愉快的气氛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入思考自身在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同时,能够有效完善数形结合思想,并且掌握有效的运用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还应充分发挥数形结合思想中以形助数、以数解形的作用,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到教学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周仙明.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9(23):2.
  [2]仇敏君.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爱情婚姻家庭:教育科研,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