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党海燕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陈江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思维能力是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各种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此外,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过于注重教材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知识的扩展和延伸。这就导致了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综合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
  (二)教学方式陈旧。
  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但是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这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挥。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创新教学方式,还需要丰富教学内容。首先,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习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路程、时间、速度”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何求解速度,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求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实际性和应用性。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例如,在教授“平面图形”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或者让学生用纸张剪出各种不同的平面图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再次,教学内容应该具有探究性和挑战性。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者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研究中来,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思维挑战和锻炼。例如,在教授“统计图”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调查一组数据并制作统计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授“认识分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分蛋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蛋糕分成相同的部分,并且让每个人得到的蛋糕大小相等。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分数的概念和运算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探究问题、提供探究材料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例如,在教授“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图形素材,让学生自主探究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再次,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例如,在教授“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进行总结和反思。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练习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业和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作业和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耘, 马文萍.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 2020(3): 69-70.
  [2] 张志霞.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5(23): 89-90.
  [3] 王海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内蒙古教育, 2019(35):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