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学生语文阅读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李代英

【机构】 四川省武胜中心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强化学生阅读实践能力培养就要化重视为教学行动,通过创建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让学生以主体姿态的方式参与。本文探讨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实践的阅读方法、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和提高阅读的实践频度等培养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是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行为,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阅读并非是学生个性张扬的学习标签,有的甚至阅读兴趣和方法都没有,这样的学生又怎能与个性化行为联系起来?在倡导得阅读者得语文的今天我们应加强学生以阅读过程有兴趣和阅读实践有方法的授予培养,让接受阅读的学生成为阅读学习和实践的主体,从而在众多阅读实践中不断提升阅读实践这项关键能力。接下来,就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这个学习平台上培养学生阅读实践能力的方法策略作一阐述。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发展阅读实践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这既是任何一项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说明。“喜欢阅读”效果实现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实践证明,让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其最大的意义就是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被激发和调动,直接促使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我要阅读”的状态中去。故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可忽视兴趣激发和培养在促进学生阅读实践能力中的作用。落实到实践中,就可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喜欢探究未知事物这一心理特征加强兴趣激发,通过行之有效的导入情境、或者令人感动的故事、或者激情四起的语言煽情、或者富有挑战性的竞争等来促进学生兴趣大增,把学生分散于课外的心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专心听讲和积极参加语文实践,做乐于阅读学习的好之者。例如,在教学《纪念白求恩》一课时为了点燃学生的阅读进入兴趣,在开课时我以白求恩生平故事作为教学的发起端,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后再接触文本,这样他们有了故事激趣,自然主体性就会大增,从而积极收心,把专注力投入到互动参与中。这样开启的新课自然有很多人脉支持,学生主体也有很强的动力支撑。
  二、教给实践的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的提高,仅有对阅读实践有浓厚的兴趣作动力还不够,还需要方法作支撑,这样的“二合一”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一步一步有脚印地螺旋提升。故而在语文阅读课上,作为执教的我们还要在激趣的基础上让他们获得阅读实践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让他们得语文,得阅读惠及。由于阅读实践涉及太多项目和责任担当,在这儿,仅以阅读“三步走”中的初读、熟读和精读三个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聊聊方法。
  初读阶段以感知整体主题为主。大致了解内容是这次文本接触的主要目的。这是人们为什么把初读说成“粗读”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这项阅读实践我们可授予学生了解内容的方法,让他们沿着“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顺序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感知和简单归纳。
  熟读阶段以排除阅读障碍为主。所谓排除阅读障碍就是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对文中有违理解内容的生字、新词、难句进行破解,使之不成为理解内容的障碍,同时对重要的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析出并初步理解。
  精读阶段以深度理解掌握为主。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时要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多感官协同,古人谓之的“三到”是基础,同时还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批注,在“三到”“三边”的基础上实现对课文主要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掌握,并在奔向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效果实现的过程中达到思想道德修养的提炼净化,获得审美情感培养。
  三、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
  深度阅读是近年来阅读教学课改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有利于让学生从文本表层走向深度、深刻。为达成此效果,根据古人的“文之思也,其神远矣”的说法我们在实施中应引导学生入景入境。先接近文中所描之景,再通过感受、体验、体悟等方式入文中意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地亲历中体验文本深层的蕴含之意。落实到教学展开中,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创设诱发学生思想和想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入其景之中,由景创境,境随我思。这样,深度阅读才有透彻、拓展的深度收获。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多篇神话、寓言、小说等课文,结构布局的巧妙性和人物故事的形象性和情节过程的生动性是它们的共有特征。对于这样的教材我们执教者就要多作动力上的激发和方法上的导向,让他们更有主体性地或者设身处地的表演重创文本,领悟文本,获得深度理解和语感培养。
  四、提高阅读的实践频度
  培养学生阅读实践能力不能仅放在口头上光说不练。任何能力的提升都是有足够的锻炼平台和展现机会作保证的结果。阅读实践性强,更需要教师放下“满堂讲”的做法而把时间用于学生阅读实践的锻炼中来,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平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其中进行锻炼。这样才能确保预期在持久的训练中得以落实。现实中有很多教师把课堂作为阅读教学的阵地而不是学生阅读实践的阵地,缺乏机会锻炼自然就只能名不符实,到了初中还只有小学水平。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标要求。我的做法是还课堂于阅读实践,还时间于阅读主体,提高阅读的实践频度,让学生反复参与。
  总之,在全面践行新课标(2022版)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并开创阅读教学新局面,让学生阅读实践这项能力培养迎来发展的春天。作为执教的我们既要重视更要化重视为行动,多提供兴趣支持和方法支持,让他们有信心、有动力、有能力促进自我阅读实践能力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马玲芳,浅谈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2年。
  [2]翟金玲,浅谈学生阅读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