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作者】 曾振春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语文新课程从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高度,对孩子的课外阅读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小学,作为孩子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有效指导其进行课外阅读,将对他们的终生学习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种自主的、非强制性的活动,兴趣性是第一位的,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的兴趣
孩子不会天生就喜欢阅读,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的乐趣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统编版的新教材从一年级就有一个环节是亲子共读,要求家长在家里营造阅读氛围,放下心爱的手机,摆脱电视纷繁的世界,和孩子一起捧起书本,越是低年级的孩子,亲子共读效果越好。建立“家庭图书角”,开展“家庭阅读竞赛活动”和“家庭图书漂流活动”,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做到“3个一”——每天伴读一会儿书,提供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挑选一批可读性强的书。班级进行环境布置,黑板报的“读书角”介绍好书,教室里的“图书角”供同学们交流借阅。设立图书角,是一个很老土的办法了,但它仍不失为一个有效阅读的做法。“书非借不能读也”,一旦让每个学生从家中带来一两本课外书,成立一个“角”后,情况就迥然不同了。书架上放满了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各类书籍,教室的墙壁上都粘贴了多条读书的名言警句,孩子们一进入教室,这些名言警句犹如一个个无声的引导者,让他们自觉地捧起书本。班级每天设立固定的两个时间段进行课外阅读,早上晨读15分钟,中午午休时间安排15分钟,合起来30分钟,孩子如果能够坚持在每天的这30分钟专注地看书,阅读的习惯基本可以说是形成了。不同风格、不同种类的书籍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阅读范围,那种看别人书的愉悦感更促使孩子不断地去阅读、再阅读。
二、立足课堂,激发阅读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生才有了阅读的兴趣,才会主动进行阅读。学生阅读兴趣哪儿来,语文课堂是激发阅读兴趣的主要阵地。
1.以文带文,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意识以课文作为引子,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喜欢上语文。再找出多篇类似的文章或者书籍推荐给学生去阅读,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课文引伸,课外阅读恰是切合了“教学与活动的统一”这一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我们要想方想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以自立的,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变教师的主观心愿为学生的主观要求。例如学了《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我就立刻向学生推荐《宝葫芦的秘密》、《海的女儿》等各种童话故事书籍。学生们趣味盎然的阅读,老师再组织交流分享,阅读兴趣的不断激发,促使学生阅读、阅读、在阅读。
2.课外读物导读,激发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推荐,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教师选择贴近他们生活、故事性强、有趣,篇幅比较短,图文并茂的读物带着他们进行阅读。如果读物适合他们年龄段,容易引起共吗,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愿望,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因此,课外导读课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直接、最有效。我班自开设每周一课外阅读导读课后,学生阅读兴趣明显更加浓厚,每周的课外阅读导读课是他们最期待的。故事人人都爱听,火烧眉毛地想一听为快。导读课上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贴荡起伏、交错庞大,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趁机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享受故事情节中带来的奇妙境界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三、精选读物,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我们既然要给小学生选择课外读物,那么我们就要依据小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情况和知识能力等,来给他们选择最适合各年龄段小学生的课外读物,还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只有他们可以接受了,我们才能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书籍的兴趣。人们常说,不同的人想法是不一样的。当然不同的学生对阅读兴趣也是不同的,山于小学生在学段、年龄、性别、心理特点等几个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对阅读兴趣是不同的这种情况,我们要给学生合理的推荐书籍。一般情况下:小学一二年级属于低年级,这时期孩子的专注力保持不超过30分钟、这个时期的课外书主要是绘本,绘本通常是由一幅幅图配上一小段文字,绘本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容易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绘本的文字朗朗上口,比较易读,可以在看得时候引导孩子多读,通过读感受文章的美,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家长千万急着让孩子读名著,读经典,除非孩子自己有很强烈的兴趣,否则家长不要急于让学生读纯文字读物,包括童话。这个时期学校教育也是看图写话,课内课外刚好一致,同步学习效果最佳。三四年级开始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纯文字读物,部分学生基础差的,可以读配合拼音的读物。涉及的范围也要开始拓展,包括童话、科普读物、古诗词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作文的结构,看人家怎么开头,怎么讲故事,怎么写对话,怎么起承转合,怎么结尾。课内课外同步,阅读会相得益影。五六年级是小学高年级,这是一个提升冲刺的时期,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也需注意增量提质。除了童话,还应该增加一些应试范文,有条件的可以适当读一些散文。
四、多种活动的评价,激发阅读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活动是产生兴趣最直接的起因。定期组织读书活动、写读后感、介绍好书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把阅读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机会,也可以定期张贴读书心得,优美句段的摘录;还可以组织作文竞赛、开展读书办报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激发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从活动中得到成功的机会与喜悦,进一步增强自主阅读的意识。我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走进唐诗”、“感恩故事会”、“我的阅读之路”等。我还让学生互相阅读修改习作,然后将改好的习作以小组为单位排版,做成手抄报粘贴在教室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他们展示才能提供了一个平台,也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以激发兴趣为前提,以正确导向为方法,在丰富的活动中展示自我,必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我们班还定期评选班级的“采蜜能手”和“阅读之星”,授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褒奖,此项活动评价成为学生主动阅读的强大动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教给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限。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五个步骤:读、查、思、注、摘。拿到一篇读物,要认真的读一遍,可以是默读或朗读。在读的过程要专注其中,感受情节,捕捉文章信息。通过工具书解决难懂字词的意思,思考重点语句的含义,体验角色所处的环境,感悟文章传达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动动笔墨,把自己的所感所思做一些批注。最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平时多诵读积累,把这些语言文字的精华融入到写作实践中。
阅读是智者对孩子心灵的告知,还孩子心灵一片纯净的沃土。作为老师要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快乐地展开课外阅读,博览群书,促进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
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的兴趣
孩子不会天生就喜欢阅读,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的乐趣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统编版的新教材从一年级就有一个环节是亲子共读,要求家长在家里营造阅读氛围,放下心爱的手机,摆脱电视纷繁的世界,和孩子一起捧起书本,越是低年级的孩子,亲子共读效果越好。建立“家庭图书角”,开展“家庭阅读竞赛活动”和“家庭图书漂流活动”,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做到“3个一”——每天伴读一会儿书,提供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挑选一批可读性强的书。班级进行环境布置,黑板报的“读书角”介绍好书,教室里的“图书角”供同学们交流借阅。设立图书角,是一个很老土的办法了,但它仍不失为一个有效阅读的做法。“书非借不能读也”,一旦让每个学生从家中带来一两本课外书,成立一个“角”后,情况就迥然不同了。书架上放满了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各类书籍,教室的墙壁上都粘贴了多条读书的名言警句,孩子们一进入教室,这些名言警句犹如一个个无声的引导者,让他们自觉地捧起书本。班级每天设立固定的两个时间段进行课外阅读,早上晨读15分钟,中午午休时间安排15分钟,合起来30分钟,孩子如果能够坚持在每天的这30分钟专注地看书,阅读的习惯基本可以说是形成了。不同风格、不同种类的书籍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阅读范围,那种看别人书的愉悦感更促使孩子不断地去阅读、再阅读。
二、立足课堂,激发阅读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生才有了阅读的兴趣,才会主动进行阅读。学生阅读兴趣哪儿来,语文课堂是激发阅读兴趣的主要阵地。
1.以文带文,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意识以课文作为引子,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喜欢上语文。再找出多篇类似的文章或者书籍推荐给学生去阅读,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课文引伸,课外阅读恰是切合了“教学与活动的统一”这一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我们要想方想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以自立的,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变教师的主观心愿为学生的主观要求。例如学了《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我就立刻向学生推荐《宝葫芦的秘密》、《海的女儿》等各种童话故事书籍。学生们趣味盎然的阅读,老师再组织交流分享,阅读兴趣的不断激发,促使学生阅读、阅读、在阅读。
2.课外读物导读,激发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推荐,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教师选择贴近他们生活、故事性强、有趣,篇幅比较短,图文并茂的读物带着他们进行阅读。如果读物适合他们年龄段,容易引起共吗,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愿望,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因此,课外导读课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直接、最有效。我班自开设每周一课外阅读导读课后,学生阅读兴趣明显更加浓厚,每周的课外阅读导读课是他们最期待的。故事人人都爱听,火烧眉毛地想一听为快。导读课上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贴荡起伏、交错庞大,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趁机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享受故事情节中带来的奇妙境界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三、精选读物,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我们既然要给小学生选择课外读物,那么我们就要依据小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情况和知识能力等,来给他们选择最适合各年龄段小学生的课外读物,还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只有他们可以接受了,我们才能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书籍的兴趣。人们常说,不同的人想法是不一样的。当然不同的学生对阅读兴趣也是不同的,山于小学生在学段、年龄、性别、心理特点等几个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对阅读兴趣是不同的这种情况,我们要给学生合理的推荐书籍。一般情况下:小学一二年级属于低年级,这时期孩子的专注力保持不超过30分钟、这个时期的课外书主要是绘本,绘本通常是由一幅幅图配上一小段文字,绘本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容易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绘本的文字朗朗上口,比较易读,可以在看得时候引导孩子多读,通过读感受文章的美,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家长千万急着让孩子读名著,读经典,除非孩子自己有很强烈的兴趣,否则家长不要急于让学生读纯文字读物,包括童话。这个时期学校教育也是看图写话,课内课外刚好一致,同步学习效果最佳。三四年级开始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纯文字读物,部分学生基础差的,可以读配合拼音的读物。涉及的范围也要开始拓展,包括童话、科普读物、古诗词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作文的结构,看人家怎么开头,怎么讲故事,怎么写对话,怎么起承转合,怎么结尾。课内课外同步,阅读会相得益影。五六年级是小学高年级,这是一个提升冲刺的时期,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也需注意增量提质。除了童话,还应该增加一些应试范文,有条件的可以适当读一些散文。
四、多种活动的评价,激发阅读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活动是产生兴趣最直接的起因。定期组织读书活动、写读后感、介绍好书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把阅读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机会,也可以定期张贴读书心得,优美句段的摘录;还可以组织作文竞赛、开展读书办报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激发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从活动中得到成功的机会与喜悦,进一步增强自主阅读的意识。我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走进唐诗”、“感恩故事会”、“我的阅读之路”等。我还让学生互相阅读修改习作,然后将改好的习作以小组为单位排版,做成手抄报粘贴在教室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他们展示才能提供了一个平台,也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以激发兴趣为前提,以正确导向为方法,在丰富的活动中展示自我,必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我们班还定期评选班级的“采蜜能手”和“阅读之星”,授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褒奖,此项活动评价成为学生主动阅读的强大动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教给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限。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五个步骤:读、查、思、注、摘。拿到一篇读物,要认真的读一遍,可以是默读或朗读。在读的过程要专注其中,感受情节,捕捉文章信息。通过工具书解决难懂字词的意思,思考重点语句的含义,体验角色所处的环境,感悟文章传达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动动笔墨,把自己的所感所思做一些批注。最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平时多诵读积累,把这些语言文字的精华融入到写作实践中。
阅读是智者对孩子心灵的告知,还孩子心灵一片纯净的沃土。作为老师要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快乐地展开课外阅读,博览群书,促进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