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作者】 张 佳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活动获取语言信息,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学活动设计的目标要明确,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每个学生的需要,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活动要做到让语言从教学回归生活,返回自然,激起学生对生活的向往与渴求。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教学活动,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合理安排,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启发心智,快乐“读”书。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大量阅读。很多人都热衷于做题,以为这是学习英语的正确途径。结果做得头昏眼花,兴趣全无,英语水平却并没有实质性提高。学习英语的确要做适当练习。但归根结底,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但阅读并非“苦读”。如果把这两个字理解成读书需要花功夫,倒也有理。阅读英语应当轻松愉快,也可以轻松愉快。要做到这一点,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重要的。也就是说,要选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启发心智的材料(或书籍)。这类材料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①可读性很强,让人立即产生阅读的欲望,一旦上手,就放不下来了,不会感到学英语是沉重的负担了。②容易读,不大会产生阅读障碍。③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语言吸收上的“潜移默化”,在于获得语感。阅读需要“量”,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是难以学好英语的。而我们的英语学习者恰恰语言输入量太少,当然输出量就更少。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二、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仅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集中到授课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英语作为一门外语,需要学生在课堂中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活动,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可采用。但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增加课堂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之外,还需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情绪变化,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由于多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仍停留在外在工具型动机阶段,他们遇到困难时很容易退却,所以教师要以多种方式,持续不断地刺激和保持他们的内在动机。例如,运用一些具体案例结合教学进行教育渗透,使学生的外部动机逐渐稳定和内化。此外,利用学生渴望成功、希望得到他人鼓励和关注的心理,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也是一种激发其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有效方式。
三、小组活动,促进合作。
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一种常用形式。它通过分组活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同时,它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加强训练强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快速反应的方式通过“pair by pair”的形式,有节奏地让学生练。这样无论学习成绩好差,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这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一个仿真的语言环境中参与活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小组活动可活跃课堂气氛,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
四、多样评价,有效学习。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对同一种事物长时间的存在兴趣,容易分散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上下功夫,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增加趣味性,刺激竞争,激活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我在评价多样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比如“爬楼梯”游戏,小组成员
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脚板就上升一个台阶,最先到达楼顶者为胜方。培养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态度,以此启迪学生要踏踏实实地学习,脚踏实地地做人。还有“拼单词”活动。单词是英语学习中最基本的一个元素,中年级学生学习英语记忆单词是非常必要的。此评价方法是把全班分成四人小组,每组成员每回答对一个问题,会得到教师给予的一个字母卡片,在本节课结束时,该组成员用所得到的字母来组合单词,并用所组成的单词说一个句子才算最终胜利,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也让英语学以致用。
课堂评价的目的在于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评价还要注意把握好准确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来表达,使学生能及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评价应以赏识为主,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很完美,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也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再次参与的勇气和继续努力的自信心。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尽量做到自然、简练、准确、恰到好处。以此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
五、结合实际,有效掌握。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不能只按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更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教学活动设计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据此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大部分是学生所没有经历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还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形式和进度。
有效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对其进行更多的思考,给予更多的关注,深入地研究“课堂教学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每个学生的需要;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手段,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努力做到让语言从教学回归生活,返回自然,激起学生对生活的向往与渴求,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活动,一种生活,一片乐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让学生享受英语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教学活动,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合理安排,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启发心智,快乐“读”书。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大量阅读。很多人都热衷于做题,以为这是学习英语的正确途径。结果做得头昏眼花,兴趣全无,英语水平却并没有实质性提高。学习英语的确要做适当练习。但归根结底,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但阅读并非“苦读”。如果把这两个字理解成读书需要花功夫,倒也有理。阅读英语应当轻松愉快,也可以轻松愉快。要做到这一点,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重要的。也就是说,要选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启发心智的材料(或书籍)。这类材料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①可读性很强,让人立即产生阅读的欲望,一旦上手,就放不下来了,不会感到学英语是沉重的负担了。②容易读,不大会产生阅读障碍。③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语言吸收上的“潜移默化”,在于获得语感。阅读需要“量”,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是难以学好英语的。而我们的英语学习者恰恰语言输入量太少,当然输出量就更少。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二、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仅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集中到授课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英语作为一门外语,需要学生在课堂中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活动,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可采用。但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增加课堂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之外,还需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情绪变化,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由于多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仍停留在外在工具型动机阶段,他们遇到困难时很容易退却,所以教师要以多种方式,持续不断地刺激和保持他们的内在动机。例如,运用一些具体案例结合教学进行教育渗透,使学生的外部动机逐渐稳定和内化。此外,利用学生渴望成功、希望得到他人鼓励和关注的心理,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也是一种激发其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有效方式。
三、小组活动,促进合作。
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一种常用形式。它通过分组活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同时,它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加强训练强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快速反应的方式通过“pair by pair”的形式,有节奏地让学生练。这样无论学习成绩好差,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这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一个仿真的语言环境中参与活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小组活动可活跃课堂气氛,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
四、多样评价,有效学习。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对同一种事物长时间的存在兴趣,容易分散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上下功夫,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增加趣味性,刺激竞争,激活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我在评价多样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比如“爬楼梯”游戏,小组成员
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脚板就上升一个台阶,最先到达楼顶者为胜方。培养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态度,以此启迪学生要踏踏实实地学习,脚踏实地地做人。还有“拼单词”活动。单词是英语学习中最基本的一个元素,中年级学生学习英语记忆单词是非常必要的。此评价方法是把全班分成四人小组,每组成员每回答对一个问题,会得到教师给予的一个字母卡片,在本节课结束时,该组成员用所得到的字母来组合单词,并用所组成的单词说一个句子才算最终胜利,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也让英语学以致用。
课堂评价的目的在于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评价还要注意把握好准确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来表达,使学生能及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评价应以赏识为主,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很完美,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也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再次参与的勇气和继续努力的自信心。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尽量做到自然、简练、准确、恰到好处。以此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
五、结合实际,有效掌握。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不能只按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更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教学活动设计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据此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大部分是学生所没有经历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还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形式和进度。
有效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对其进行更多的思考,给予更多的关注,深入地研究“课堂教学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每个学生的需要;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手段,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努力做到让语言从教学回归生活,返回自然,激起学生对生活的向往与渴求,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活动,一种生活,一片乐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让学生享受英语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