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探索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批改新方法

【作者】 罗尚斌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批改作业既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定理或公式的进一步理解、巩固及应用,是教师了解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我想与大家一起探讨几点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
  一、全批全改
  传统意义上的全批全改,是指让学生完成所有课后练习题(很多是机械性的重复练习),教师收齐后逐份批改。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一个担任两个班级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每天至少要花去两个小时的时间改作业,如果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备课等,整个人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教学改革很难付诸实施。这样的全批全改更是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因而学生主动思考、查漏补缺、深入探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甚至部分学生为了按时上交只好抄袭作业,使信息反馈失真。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全批全改不仅使教师辛苦,而且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更束缚了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
  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所提倡的全批全改是指教师在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时间的前提下,精心挑选作业(更多的是分层次作业),然后教师通过逐一批改,及时掌握各个层面的学生学习巩固的情况,这样不仅能减少学生的作业量,而且能减少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更能让学生“吃饱吃好”。
  二、全批半改
  具体做法是:按学生的座位次序,以列为单位编成A组与B组,即同桌分为A号与B号,每次批改非A即B,轮流进行。对于只收不改的一半作业,教师在批“阅”时建立这些学生的作业档案,认真登记学生的做题情况,避免个别学生“钻空子”。然后,由同桌参照自己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予评价。由于同桌对自己的了解往往胜过教师成人的目光,所以同桌的评价意见最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同桌评价的实施,使学生重视了与同学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班风、学风的建设与发展。这样,不仅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减少了,而且调动了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
  三、随堂批改作业
  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竞赛抢答、小组比赛等方法,当堂集中统一批改,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加快完成作业的速度,还可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其竞争意识,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师面批
  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练习,为了达到人人过关,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面对面,逐题批改,及时指出其错误,启发弄清错误的原因,并要求学生马上进行订正。例如某些应用题、几何题,若不采取面批,学生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如何订正,进行面批的效果就好多了。
  五、小组批改作业
  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课堂上的有些练习,教师可以检查最早完成的学生的作业,每小组只须检查一人,指出其错误所在,然后由他去批改另外三人的练习,并监督、帮助他们进行订正。对于课外有些非常简单的作业,如课堂内讲过的练习及课外需巩固的知识,数学公式、定理的默写等,同样可采取这种办法,直接交由小组长负责,让其督促组员抽时间完成。当然,教师对小组长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以及时了解作业的完成和批改情况。
  六、自改和互改
  对于一些简单的练习,教师可先报出答案,让学生自批自改,自己发现错误并订正;或者让同桌或前后桌同学相互批改,如有问题,马上提出,教师立即讲解;或者课后小组讨论订正,对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汇报教师。每个学生都是很负责的,一定意义上往往能进行比教师更为细致的批改。学生在学习当中常有的马虎大意、缺乏自我检查的习惯等问题,在经常运用自改法后会慢慢克服,久而久之,也能让学生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
  七、二次记分
  在评价学生作业的问题上,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教师经过一番审阅和批改,然后给予一次性的成绩,学生很少去思考和订正,为应付教师,可能会到其他同学那里抄答案。二次记分的做法是:教师先对学生的试卷、练习、作业等打一个基础成绩,并配以切中要害、恰如其分的评语,然后将作业发还给学生,要求他们对照评语,深刻反思自己的作业过程,认真订正自己的作业,如果正确,便修改分数,否则便不给分。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一方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仔细检查作业过程、自觉优化作业思路等良好习惯。
  八、批改“典型”
  这种方法与“生‘评’师”的方法相似,只是教师自己不做作业,而是选择典型的作业用实物投影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批改,这种方法如组织得好、运用得妙,可让学生记忆深刻,甚至会成为学困生转变的一个契机,使学困生在集体面前获得成功,这种成功可在他们内心产生“愉快效应”,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批改作业既是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更是触及学生心灵的灵动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