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

【作者】 1.盛永强 2.陈小刚

【机构】 1.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第十小学 2.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高明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如何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学校、教师关注的热点。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要素,既能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又能促进学生思想、智力等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应当未雨绸缪,事事想在先、事事做在前,在对班级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的同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创新管理;策略探讨

  小学是学生成长发育的起始阶段。此时,学生的智力与身心发展速度较快,对外界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优秀的班主任是学生发展的中坚力量,高质量的班主任工作方法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新时期的小学管理工作,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学班级的管理逐渐趋于信息化与智能化,这也给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小学班主任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需要考虑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并由以上的关注要点来创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明确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理念和原则,就成为了提升班级管理,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小学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具有多重性质,一方面,他们的工作职责和科任老师的职责相同,实现老师价值,但同时,他们又是班级管理的带头人,是活动的组织者,对本班的所有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具体而言,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充分挖掘有潜能的学生,特别重视具有管理才能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安排不同的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们能在课堂上广泛地参与。激励学生,制订与班级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聚力;其次;班主任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指导,及时地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管理。
  二、新时期提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的策略
  (一)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小学生对小学班主任有一种敬仰的情绪,甚至是一种狂热的崇拜。我想,很多父母都有所体会,不管父母怎么提醒都没有用,不过如果这个小毛病被班主任指出来,学生们都会记在心上,并且,他们会迅速地纠正。这一现象说明:小学的学生需要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因此,在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时,必须以一种平等的态度,才能为班级的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这一点,小学班主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比如,实行班长轮换制,每个学生都有一天当班长,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通过一天值日班长,让学生参加学校的管理,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责任心;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小学生。让学生们因夸奖而骄傲,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
  (二)构建友爱、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对学生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与健康人格为目标,构建友爱、和谐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学生在班级都能够感受到关心与爱护,从而愿意参与班级活动,提升个人素养。首先,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集体活动等形式,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弘扬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精神。例如,组织学生制作班级口号、班旗、黑板报等,共同参与班级活动策划与组织,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以及凝聚力。其次,班主任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沟通,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合作活动、班级互助计划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促进他们之间的友好交往。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家校合育
  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而言,其属于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学校要努力获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实现家校合育,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不到位,就会影响到工作的有效性。新时代背景下,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创建顺畅的家校沟通平台。班主任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家长提供教育培训,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了解更多的管理技巧,更好地完成家庭教育管理工作。此外,班主任也要利用网络平台分享学生的情况与优秀的教育文章,引导家长进行认真的观看与阅读,然后进行留言以及讨论,从而找到在家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及时的解决。不仅如此,班主任与家长也可以利用微信或者QQ等社交平台,及时地针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沟通,从而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四)加强师生互动,融入德育教学体系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特别是在教师的课堂上,大多教师都是以一种单向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忽视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而且在德育课上,大多都是由教师指挥学生或者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种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本质道理,很容易让学生陷入迷茫,从而导致学生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问题。大部分教师根本没意识到这些行为会长期阻碍学生的德育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加师生之间沟通的机会,在德育上要做到一律平等,并积极对话、倾听和关心学生。比如在设计课外活动时,班主任可以组织小型拔河比赛,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两队,由班主任自己担任评委,让学生按照指令完成项目,在活动中构建起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不需在意最终成绩的好与坏,但一定要在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班级是一个整体,这进一步扩大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联系,并使之更加紧密,为之后的课堂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素质教育逐渐代替应试教育,成为当下时期的主要发展趋势,基层教育部门对班主任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也提出更多要求,而班级是学生学习知识与生活的主要环境,在某方面来讲,也属于是小型社会体系。所以,为了在基础上保证学生可以健康发展下去,班主任既需要根据当下班级管理工作困境提出突破方法,而此工作是漫长的路程,班主任需要坚持不放弃,使小学生健康成长下去,并将班主任的指导作用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华.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效果的策略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4):110-111.
  [2]于剑英.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