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色彩认识现状对小班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

【作者】 唐 玲

【机构】 四川省剑阁县鼓楼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色彩认识现状对小班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的影响。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我们对小班幼儿进行了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方面的测试和评估。结果表明,色彩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以促进小班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色彩认识;小班幼儿;审美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对于幼儿来说,色彩认识是他们感知世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色彩认知对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对于小班幼儿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色彩认识现状对小班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的影响,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方法
  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某幼儿园小班的3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3-4岁之间。
  2.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了观察法和实验法两种方法。观察法主要用来记录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的色彩认知表现;实验法则是通过设计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测试题,对幼儿进行测试和评估。
  3. 研究过程。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测阶段、教学干预阶段和后测阶段。在前测阶段,我们对幼儿进行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的初步测试,以了解他们的起点水平。然后,在教学干预阶段,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色彩认知教学活动,包括色彩识别、色彩搭配、色彩表现等,以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最后,在后测阶段,我们对幼儿进行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的再次测试,以评估教学干预的效果。
  二、结果与分析
  1. 前测结果与分析。在前测阶段,我们对幼儿进行了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的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幼儿能够基本识别红、黄、蓝三种颜色,但对于一些细微的色彩差异和复杂的色彩组合缺乏敏感性和识别能力。同时,幼儿的审美能力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部分幼儿能够进行简单的色彩搭配和表现,而另一部分幼儿则相对较弱。
  2. 教学干预结果与分析。在教学干预阶段,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色彩认知教学活动,以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通过教学干预,我们发现幼儿的色彩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仅能够准确识别红、黄、蓝三种颜色,还能够识别更多种类的颜色。同时,幼儿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他们逐渐掌握了简单的色彩搭配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后测结果与分析。在后测阶段,我们对幼儿进行了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的再次测试,以评估教学干预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教学干预后,幼儿的色彩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均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不仅能够准确识别各种颜色,还能够进行丰富的色彩搭配和表现。同时,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激发,他们在绘画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中展现出更丰富的色彩运用能力。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研究方法的选择。本研究采用了观察法和实验法两种方法,旨在全面了解小班幼儿的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观察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色彩认知表现,从而获取更真实、更自然的数据。实验法则通过设计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测试题,对幼儿进行测试和评估,以获取更具代表性的数据。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幼儿的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现状。
  2、研究对象的选取。本研究选取了某幼儿园小班的3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3-4岁之间。在选取研究对象时,我们遵循了随机抽样的原则,确保所选对象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同时,我们还对研究对象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情况进行了了解,以排除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3、教学干预措施的设计与实施。在教学干预阶段,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色彩认知教学活动,包括色彩识别、色彩搭配、色彩表现等,以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这些活动不仅具有趣味性,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幼儿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同时,我们还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在前测阶段、教学干预阶段和后测阶段,我们对幼儿进行了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的测试,并记录了他们的表现和成绩。在数据分析时,我们采用了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幼儿在各个阶段的成绩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前测和后测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教学干预对幼儿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的影响效果。
  5、研究结果的解释与应用。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干预措施,幼儿的色彩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均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幼儿的色彩认知训练和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教育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注重色彩认知的基础训练。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色彩认知的基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基本的颜色和它们的名称,如红、黄、蓝等。同时,还可以通过简单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逐渐掌握颜色的分类、比较和排序等技能。这些基础训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色彩认知能力,为后续的审美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2)结合艺术教育活动进行培养。艺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可以结合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欣赏等艺术活动,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的力量。例如,在绘画教学中,可以让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手工制作中,可以让幼儿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进行搭配和拼贴;在音乐欣赏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鲜明色彩的音乐作品,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色彩。(3)引导幼儿发现色彩的美。引导幼儿发现色彩的美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家长和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观察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观的颜色变化。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优美的绘本故事、欣赏优秀的儿童影视作品等途径,引导幼儿感受色彩的美和魅力。此外,还可以鼓励幼儿尝试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和表现,激发他们对色彩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结束语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小班幼儿的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通过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结合使用,我们获取了更真实、更全面的数据,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了幼儿的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现状。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色彩认知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干预措施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幼儿的色彩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教学中,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注重色彩认知的基础训练、结合艺术教育活动进行培养、引导幼儿发现色彩的美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幼儿的色彩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还可以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育实践中,家长和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兴趣。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特点。在教学干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其次,要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幼儿时期是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最强烈的时期。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最后,要注重家园合作和共同培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在教学干预过程中,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总之,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小班幼儿的色彩认知和审美能力现状,并探讨了有效的教学干预措施和方法。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临霞.小班幼儿色彩认知与审美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8(10):24-28.
  [2]王晓俊,王临霞.幼儿色彩认知与审美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4):45-49.
  [3]杨婷婷,王临霞.幼儿色彩认知与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7):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