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技巧

【作者】 杨 昕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荣山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情境创设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义、技巧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境创设;教学技巧;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义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富有情感和生动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创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情境的创设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每一个情境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生活化原则:情境创设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利用他们熟悉的事物或场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3.情感性原则:情境创设应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语文。
  4.技术性原则: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工具,增强情境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情境创设的具体技巧
  1.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讲述风景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风景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中。
  2.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情境。对于故事性强的课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境。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3.讲述背景故事,引入情境。在正式讲解课文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结合生活实际,模拟情境。对于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模拟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提出问题,创造悬念情境。通过提问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为他们创造一个悬念情境。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6.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具,创建情境。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课文,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实物或模型作为教具,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
  7.语言描绘,构建想象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为学生构建一个想象的情境。这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语言为学生描绘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场景。
  8.课堂活动,活跃情境。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如朗读比赛、写作练习、小组讨论等,通过这些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
  9.板书设计,呈现情境。一个设计巧妙的板书不仅能清晰地呈现课文的重点内容,还可以作为情境创设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利用板书构建一个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场景。
  10.利用学生的疑问,创造探究情境。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此为他们创造一个探究的情境。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11.课堂氛围营造,模拟真实情境。通过调整课堂氛围,模拟真实的外部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例如,在讲述有关季节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调整教室的布置和温度,让学生感受到那个季节的特点。
  12.组织课堂游戏,融入趣味情境。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设计教学环节,连续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系列连贯的教学环节,每个环节都创设相应的情境,形成一个连续的故事线索或情感线索。这样能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
  14.互动交流,生成动态情境。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分享和补充,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5.作业设计,延续情境。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设计具有延续性的作业任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进一步拓展相关情境。  
  四、情境创设的注意事项
  1.适度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应该注意适度,过多的情境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2.真实性原则:尽量让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
  3.技术辅助与内容为本:虽然技术有助于情境的创设,但教师仍需以教学内容为核心,避免过于依赖技术而忽略实质性的教学内容。
  4.及时调整与反馈: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实际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情境创设的方式和内容,确保其有效性。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不断完善情境创设的方法。
  5. 保持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一定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能够从情境中获得有意义的体验和学习。
  6.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能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尽量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结束语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深入了解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技巧。一个好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应遵循针对性、生活化、情感性和技术性原则,并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同时,也要注意适度性、真实性、技术辅助与内容为本、及时调整与反馈、保持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问题。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情境创设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也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情境创设的研究和实践,共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学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情境教育精义》:李吉林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2]《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研究》:张婷婷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3]《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案例与实务》:杨丽娟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