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作者】 刘 雪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十一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作为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占据着重要位置。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要求,为此如何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成为了我们当前关注的重点。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产生习作兴趣,掌握正确习作方法外,必须要使学生有话可写,即采用以生活为素材习作、发挥想象习作、创设情景习作等习作方法,把“封闭式习作”转化为“开放式习作”。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探究出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

  习作可以全面体现小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它可以全方位的展示一个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它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同时它也是令许多语文教师为难的教学任务之一。随着新课标的实行和教育方式的改革,我们对习作又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然而,小学生习作中的一些传统“固疾”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所以,教师有必要根据新的要求去制定新的教学目标和改变旧的传统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重要性分析
  习作能力充分体现了一个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想提升学生语文水平,我们需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展开训练,而这四点中写作是提升其他三个方面的重要手段。另外习作充分体现出了一个学生的思想,利用习作能够有效和他人进行沟通,体现出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提升学生习作能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培养的重点是学生的探究力,那么我们需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同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习作水平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习作和习作教学中所存在的传统“固疾”
  1.学生写作素材积累不充分
  写作水平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目前小学生在语文写作素材积累上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他们缺乏必要生活经验的积累,生活中没有意识去观察,对于周围的现象熟视无睹、不闻不问,自然在真正的写作中不能够将发生在周围的事物进行再现,也自然不会存在自己的观点,使得文章空洞没有内涵。另外目前小学生阅读量明显不足,虽然很多教师给学生安排了一些阅读作业,但是他们在进行阅读时并没有真正做到用心,不能够主动而有意识地对一些好词好句进行积累。也不能够学习文章中的一些表达方式,使得写出来的文章缺乏逻辑性。
  2.学生习作内容模仿度较高
  目前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千篇一律。很多文章其实都是学生生搬硬套写成的,不具备每个人鲜明的特点。并且随着网络普及,很多学生写作时习惯从网络中选择一些范文然后进行一些改编来完成写作任务。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懒惰的态度。更不会对生活留心观察,不能够和他人分享到写作乐趣,使得写作流于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师急功近利,模式固定
  大部分教师在教授习作课的时候仍就纠结于如何取得高分,所以一般更多的会选择给小学生灌输写作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本身情感的流露,甚至强制性要求在写记事方面的时候必须要用写全“六要素”,写作文一定要分三段等,限制了小学生的情感发挥。平时还会要求小学生背诵大量的范文、例句和成语,直接导致小学生习作思维的固定化。
  4.习作时间安排少而短
  很多学校作文课一周才安排一次,一次也就短短两节课,大部分教师都会当堂安排习作题目,没有给小学生材料收集的时间,并且要求当堂完成,使得很多小学生感到极大的压力,并因此厌恶习作课。
  三、对于习作教学改进的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指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从实际生活出发,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最后,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引导阅读,激发兴趣
  兴趣是做一件事,甚至是做好一件事的开端,对于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的习作兴趣十分重要,只有学生真正的爱上习作,才会在习作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兴趣才是习作能力提升的不竭动力!另外,阅读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最基础的一种方法,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阅读各种书籍,并做好优美词句的摘抄,才能为习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也要挖掘教材中的深刻内容,通过某一个语句来发散学生的想象力,在适当的时候去拓宽知识面,让学生从一堂课中学习到各个方面的知识,慢慢的积累,习作时的“墨水”就多了。阅读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加真实的去了解感受作者当时习作的情感,而且阅读的时间长,文章多,潜移默化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吸收不少的素材。古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积累自然不会有高昂的兴趣去习作,一旦老师做好引导,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长时间的阅读习惯培养,就不用担心学生在习作时没有思路,因此,阅读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最终提高习作能力。
  2.习作思路的确定
  习作之前的思路非常重要,并不是说我们拿到一个题目就急着下笔,没有清晰的思路,正片文章读起来就会感觉很乱没有条理,没有逻辑性,让人没有看下去的冲动。因此习作思路的明确需要注意。思路主要就是在动笔之前在脑海里构想作文的脉络,包括写什么,怎么写。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需要从思路开发确定入手。只有明确了思路,知道自己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作文的编辑,后面的文章习作就像填空一样简单。思路可以理解为提纲,框出大概的结构,利用自己的积累,组织好语言填进各个提纲内。习作就不再是天方夜谭,反而信手拈来,自信满满。
  3.选取题材,展开想象
  为了让自己的作文更加具备生命力,就需要选取好的题材。有了提纲有了思路之后,虽然后面的文章只需像填空一样把自己积累的素材嵌入到各个框架中,但是不加以修饰,就会使得文章缺乏生机,没有活力。所以学生需要将自己脑海中的材料进行有机的整合,不断展开想象,进行加工,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主题的内涵进行深刻的剖析,有声有色的演绎每一个易被常人忽略的细节。因此老师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短文的练习,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主题,把积累的知识融会贯通,将笔下每一个人物或每件事物都能描绘的具备生命力,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敢于发挥想象力,将简单的一个问题看得更加透彻。也只有这样,文章才能显得内容充实,习作起来也能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习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我们教师要探索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将写作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记录身边发生的事,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记录他们的读书感悟和生活感悟,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真情实感。我们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秀媛.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培训.2016(24).
  [2]王莉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