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新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作者】 吴三平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第四十五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以“科学+”小问号课程为例
【摘 要】 幼儿园课程建设是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对于一所新建幼儿园来说,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在武侯智慧教育和区域高科技产能的背景下,园所抓住时代机遇,如何依托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进行课程建设;怎样正视挑战,革新教育模式、优化教育环境、丰富教学内容,将科技更好的融入到幼儿的学习与生活中,“科学+”小问号课程给新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新建幼儿园;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近年来,新建幼儿园数量越来越多,武侯区四十五幼儿园抓住课程建设这个牛鼻子,以“科学家+”小问号课程为载体,成功申报四川省教育学会2023年度立项的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编号:ZD2023008),凸显“科学+”课程特色,实现整体优质高效发展。现将阶段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一)天时——立德树人,科教兴国
2023年5月29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引导学生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科技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种子,引导孩子们编织当科学家梦想。2022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界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地利——结缘科技的地域文化
武侯区教育局自2019年成为全国首批八个“智慧教育示范区”之一,围绕“教育教学新生态、智慧服务新样态、智能治理新形态”三大任务,为建设武侯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智教乐学”教育强区提供了坚实保障。第四十五幼儿园位于武侯新城核心区域,紧邻西部智谷、悦湖科技城,是产城一体的高端绿色低碳生态社区,一墙之隔的武青西三路小学开学,中学修建完成,初具区域优质教育资源链规模。
(三)人和——打造科技特色的办园共识
2021年3月筹建组成的四十五幼儿园,多方调研,以“问号”为标志性符号的科学启蒙教育,从小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科学习惯,是创建科技幼儿园的基本定位,成为第45幼儿园全体教师的办园共识。在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开端,应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科学素养,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虞永平教授认为:“幼儿园课程文化是指特定的团体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和践行的,能影响课程建设进程和水平的知识、理念、信仰及处事方式等精神特质,课程文化能让每个幼儿园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教育风格和特质,更能引领园本课程有内涵、有品质的发展”。
(一)研究总目标
通过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园的实际,系统开发适合我园幼儿的科学探究课程,构建起目标体系、主题活动内容体系,探索出实施的基本路径、策略和方法,促进我园幼儿科学素养的养成。
(二)研究分目标
1.通过研究构建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的科学探究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研究构建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的科学探究课程主题活动内容体系;
3.通过该课题的实施探究出系列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路径、策略和方法;
4.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科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我园幼儿的科学素养的基本实际情况,构建起幼儿科学素养评价指标,探索出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基本路径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儿童立场的内涵与特征;
2.研究幼儿科学素养的内涵与评价;
3.我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现状研究;
4.研究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文献;
5.研究幼儿园科学探究课程的目标体系;
6.研究幼儿园科学探究课程的主题(内容)选择;
7.研究幼儿园科学探究课程的实施方案;
8.研究幼儿园科学探究课程的评价体系。
2019年8月建园至今,一直坚守课程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总和,课程建设过程中对儿童的追随也一直未曾改变,坚信科学探究课程应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和游戏,以此实现“努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孩子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
三、课程体系的创生与建构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新建幼儿园,从2021年建园之初就开始构建课程体系,历经三个阶段,课程体系、课程图谱在逐步完善,课程名称、课程内容、课程环境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课程价值和对儿童的追随一直未曾改变,科学探究一直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和游戏。三个阶段的课程图谱如下:
(一)课程发展阶段(2021.9-2022.1)
(二)课程发展阶段(2022.2-2023.1)
(三)课程发展阶段(2023.2-至今)
四、课程环境的创设与拓展
依托课程,建园至今课程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园级、班级环境进行了整体的构建,创设了“一问二探三分享四创造”的游戏环境,契合科学主题教育,构建“10+6+3+3”园级科学探究空间。
(一)10个主题的科学游戏小广场
充分利用户外空间、自然地形、自然材质,分布在幼儿园户外的各个小角落,每个广场聚焦一个主题,满足幼儿每天户外两小时多元场景下各类主题体验探究活动,五育并举。“问号厅、风车廊、翻转堡、寻宝园、绕园路、冒险林、涂鸦墙、投投乐、沙之城、水世界”,满足幼儿在多元场景下各类主题体验探究活动;如,在投投乐中:投得高、投的远,在体育活动中,运用科学知识游戏,积累科学经验。在涂鸦墙中:挥洒的颜料、不溶于水的油画棒,在艺术活动中运用科学原理,感受科学的神奇。
(二)6个科学游戏共享体验场
“生命探索区、创意建构区、木工巧匠区、农夫种植区、艺术创想区、绘本畅游区”,让室外和室内链接,实现活动空间延伸,各具特色的角色体验游戏,完整连续的科学体验活动,通过亲自操作、亲自体验获得丰富的情感认知。如,在艺术创想区:各种废旧材质大变身,装点生活。在农夫种植区:种植、浇水、施肥、收获,劳动教育渗透其中。
(三)3个科学游戏探索走廊
“一楼探索健康和社会,走跑跳平衡攀爬;二楼探索科学,探索声光电;三楼探索语言和艺术”,充分利用新建园宽阔的走廊,满足儿童碎片化时间自由观察与探索,空间和儿童互动。如,二号走廊以探索科学为主题:尽情探索声光电力,遨游太空迷宫。
(四)3个科学知识普及楼道
分别普及人物、动物、植物的小知识,为孩子提供科普知识的多种空间。如,一号楼道以昆虫为主题:妙趣虫生,认识昆虫,探秘自然“虫趣”密语。
五、课程内容的丰富与优化
课程内容是实现科学启蒙教育的载体,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关注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的科学事物与现象,建园至今,“科学+”小问号课程设置了科学小实验、科学小探究、科学小阅读、科学小制作、科学小研学等课程内容,并不断的丰富和优化,具体如下:
(一)科学小实验
1.科学集教活动
科学小实验:每周三依托科学材料实验包开设的科小实验,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涵盖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空间科学,通过集教活动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具体内容设置如下图表所示。
科学小实验实验课程列表(小班)
科学小实验课程列表(中班)
科学小实验课程列表(大班)
2.亲子小实验
幼儿和父母在家一起探索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增进亲子感情。具体内容设置如下表所示。
亲子科学小实验课程列表
(二)科学小探究
方寸之地,玩科学。充分利用班级宽阔的走廊,和室内区角整合,聚焦班级幼儿共同关注的科学现象开展持续性探究活动,亲子体验,亲身操作,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具体内容设置如下表所示。
三年龄段科学小探究活动列表
(三)科学小阅读
在园级语言区、园所绘本空间等投放与科学相关的绘本书籍、利用走廊和楼道等环境创设,使幼儿随处可以充分地了解到科学及科学家的小故事以及进行科学和科学小故事的讲述,以阅读科学家的故事、成长经历为主线,让孩子们感受创新者的人格特征,植入爱科学的种子,播种长大后当科学家的梦想。具体书目如下表所示。
(四)科学小制作
引导幼儿大胆进行科学小发明和小创作等,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发明成果。平时,在木工房、种植园、艺术空间天马行空,把生活中的材料和废旧物改造大胆创造。利用科技节进行“头脑创意大赛”“科学小制作比赛”,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具体内容设置如下表所示。
(五)科学小研学
突破幼儿园的围墙,将课程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拓展开放的学习空间,充分利用成都市周围丰富的各类场馆,让幼儿走进自然、社区和社会,走进科技馆、参观地质博物馆等,将其对科学的学习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如:国庆节,我们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研学活动“童眼看世界”;11月,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走进水韵园”研学活动。具体安排如下表所示。
新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是一项持久工作,从实际出发,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丰富了幼儿“科学+”小问号课程,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问题诊断、重点问题攻关、重要资源的吸取和利用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实践性研究,把长期的课程建设任务分解到每个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加强课程管理,合理、充分地协调课程建设中的各项工作,推进园本课程建设每个阶段的良性运转,拓展了幼儿科学教育路径,提升了师幼的科学素养,成为武侯区幼儿科学教育探索和发展的新窗口、新起点,成为成都幼儿科学教育的特色品牌。
参考文献:
[1]李木桂.幼儿园科学探究课程的有效开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2(Z1):78-79.
[2]朱会娟.基于幼儿发展的幼儿园科学探究园本课程建设策略[J].新课程,2021(42):72.
[3]张捷纯.活教育思想下的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J].林区教学,2019(07):122-124.
[4]葛江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17.
[5]孙英敏.科学教育活动有效提升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07):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