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数学中德育目标的渗透分析

【作者】 邝秀萍

【机构】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包含着重要的教育资源,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将德育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教师应积极发掘小学数学中的德育元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促进德育元素融入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德育目标;渗透分析

  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只单纯地讲解课本知识,这容易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不利于课堂活动的展开。把德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是非常关键的,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极强的促进作用。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教育既是基础也是起点。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放在第一位,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好青年,为今后进入社会做准备。
  一、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教育各个领域也相继进行了改革。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改革,小学数学必须坚持生活化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只有如此,才能结合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要及时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和实践中,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在更大程度上让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更有活力,对小学数学渗透德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德育的作用,要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制订出科学的教学方案,在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德育的渗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国家领导人在会议中多次指出,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很多教师也在教育过程中积极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但是从实践来看,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德育工作覆盖面积比较广,和各个学科都有一定的关联;其二,德育是终生的事情,需要教师进行持续性引导和教育。在小学数学学科中体现德育思想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思想方法。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转换法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客观且全面看待事物的习惯。其次,学生的求知精神。经过系统性的小学数学学习之后,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再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再者,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数学家的故事等内容,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最后,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小学生仍处于模仿学习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与品格形成将直接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与言谈举止。
  三、小学数学中德育目标的渗透分析
  1.在数学实践创新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数学理论知识都是先辈们从无数的实践探索中得出的精华,小学数学教学也应根据实际的教学方式,将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生活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掘数学元素,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如,开展数学主题活动,利用数字化教学等方式,使得学生不但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将德育元素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利用实际的数学知识与德育元素相结合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在教学生认识纸币的过程中,可以以百元人民币、五十元人民币、十元人民币、五元人民币以及一元人民币为例,在教会学生认识人民币和基本的换算方式后,可以告诉学生人民币图案的意义。如一百元人民币上的人物头像,是为了纪念我国的伟人毛泽东,告知学生人民币象征着国家的尊严,在使用钱币时应节约用钱,培养正确的金钱意识。另一方面,在学校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相应的教学PPT,在具体的数学知识讲解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寻找相关的小游戏,使得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巩固教学知识。以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等相关数学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寻找简笔画的房子建筑图形,让学生在建筑图形中寻找有多少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进而让学生了解长方形每组对立边都是相等的,正方形具有长度相等的棱长,三角形的稳定性能最好等,从中渗透建筑的稳固性需要不同的元素和精密的计算,引导学生以更加严谨、认真的方式对待学习。通过动态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能够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2.强化德育的教学理念,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德、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本职工作,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观念,开拓学生的数学学习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德育既包括心理教育,又包括非智力心理因素,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这两种因素的共同驱使。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不够了解,当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在不断探索和前进中提升自己的学习技巧。其次,德育品质包括很多行为习惯,如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计算数学例题时仔细审题的习惯、教师提出问题后积极思考的习惯等。教师比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经验,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他们目前应该做的事。对于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我们可以制订完整的教学计划,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时效性,让学生认真感悟数学中的真理和知识。活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就可以适度地对课堂方案进行扩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3.注重德育的教学渗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小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需要注重德育的渗透,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多制订课堂方案,约束自身的行为,不迟到,不早退,对待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应有耐心与恒心,帮助他们寻找数学学科德育的切入点,逐步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的学生对学校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听从教师的安排和教育,我们可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我国是数学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在数学方面有很多辉煌成就。为了发挥数学课堂的教学优势,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数学伟人的事迹,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教育。如在“有理数”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以真实的背景故事感染学生。这种背景故事的介绍,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而且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这也符合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新课标改革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关教育部门和教师一定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为小学数学的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谢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J].江西教育,2021(27):54.
  [2]韦礼德.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讨[J].成才之路,2021(27):40-42.
  [3]郝珍.网络平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效能的研究与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1(2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