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小学语文提质增效预期达成的有效策略

【作者】 陆亚萍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东方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全面落实政策“双减”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提质增效预期达成的策略探寻潮。作为执教者积极探寻有效策略进行预期达成。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现存问题出发探讨小学语文提质增效预期达成的有效策略,并结合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教材教学实例进行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提质增效;预期达成;有效策略

  随着政策“双减”的有效实施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在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质量和效率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何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并实现最大化育人效果——让学生在提质增效中得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一线语文教师在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几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同样也加入了提质增效预期达成的策略探寻队伍,获得了这样一些认知。
  一、语文教学的现存问题分析
  传统语文教学往往都能贴上“低”“慢”“差”“费”这四个效果标签,在育人上不能实现优教和提质,学生受益量不大,所获的知识也不多。造成的原因在我探索中发现有这样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部分教师在追求“双减”提质增效预期达成中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注重知识灌输,忽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弱化个性培养。这种滞后的教学理念以及其引发的教学行为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单一
  课程改革已这么多年,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实施,过多地使用“一人言”,缺乏创新和变化。这种“平铺直叙”的纯语言教学方式不但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教倦学情绪,而且在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中还不能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课堂练习缺乏针对性
  课堂练习是巩固课堂知识和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然而,一些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由于没有作过多的学情分析而致使练习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所教对象的实际情况和课时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导致练习效果不佳。
  二、小学语文提质增效预期达成的有效策略
   提质增效预期达成是个多因一果的问题,需要教师集“小效”为“高效”,从多个途径出发进行追寻目标达成。在这几年探索中我从这几方面进行了着力实施。
  (一)做好教学设计,夯实课前准备,为提质增效预期达成打好基础
  1.深入了解学生特点
  在进行课前准备时,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让教更有针对性。
  2.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在选择内容时,要注重内容的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以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堂互动能增动力。
  3.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课前准备的重要步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时间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计划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以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
  (二)强化课中教学,丰富教学方法,为提质增效预期达成夯实过程
  1.趣味吸引法
  趣味吸引法是通过富有趣味性的知识讲解及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例如,在讲解人教版教材中的《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在视听盛宴中被卷入,在了解课文内容中积极动脑思考。
  2.情境营造法
  情境营造法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把学生卷入其中,让学生在动脑思考解决问题中增强情感体验的方法。例如,在讲解《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雷锋叔叔的故事,创设一个学习雷锋的情境让学生感受雷锋精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例如,在讲解人教版教材中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古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点醒对方,使疑惑在相互启发中得到点拨。
  (三)优化课堂练习,注重语文实践,为提质增效预期达成减负培能
  1.设计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才能达到减负效果。而要达到培能效果就需要使练习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实践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要注重练习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语文实践动力;要具有开放性,能培养学生创造力。
  2.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谓培能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开展语文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多积累词汇,训练他们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开展写作竞赛,在读写结合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提质增效预期达成需要执教者从多个方面进行着力实施。要实现这一目标,执教者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课堂练习等方面入手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强化个性培养,关注课堂中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点这两个能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内驱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在优教优学中真正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益,在全面达成语文教学提质增效预期中为学生的多方面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学联,巧“整”妙“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J].山东教育,2022年。
  [2]王成平,“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J].黑河教育,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