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探生命之奥秘,研教学之智慧

【作者】 李 梅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蚌谷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我国伟大教育大家孔子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也就是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师要启发性地教,发展性地教,创造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学生的学要能够自主性地学,深度性地学,积极性地学,独立性地学。生物学无处不在,世事洞明皆学问。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少教多学;设疑问难;注重实验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学生智慧。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教贵引导,学贵感悟。教育智慧点亮教育生命。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就是成功。在知识爆炸、万象更新的二十一世纪,生物学教学需要开拓创新,踔厉奋进,敢于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善于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讲究变教为导,变学为思,以导达思,促进发展,追求师生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上的双赢。
  一、注重减负增效,践行少教多学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打造生物学高效课堂,是每一个一线教师永恒的追求。“少教多学”力求在教育中融入智慧,生成智慧,让学生在生物学课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技能;让老师轻松地教,让学生愉快地学。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力求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教贵引导。学问,学问,既要学,也要问。闻道有先后,学业有专攻。初中生物学的教育教学讲究——明确的学习目的,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说一千,道一万,万变不离其宗。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深地懂得:任何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是第一位老师。只有我们的学生对生物学科感兴趣,学生才会接近,才会爱好,才会着迷,才会深入,才会领略,才会掌握;学习生物学知识要理解、多思考;一思不得,再思可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多学科交叉性、实验性、数据密集性、系统性、演化性、应用广泛性等等,我们不能满足于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做到深入细致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才能深入其中,知其然,更其所以然。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打造生物学的高效课堂,现代少教多学理念要求我们: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不讲学生一学就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心知肚明的;不讲学生怎么也感觉不可思议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注重点拨、激趣、指导;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多鼓励,少批评;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急于求成,而是静待花开。学习生物学知识需要细致耐心的因势利导,用心启发,诚心引领。只有教师的善“导”,才能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起来,把思维引向深入,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自然而然动起来,让效率芝麻开花节节高起来。
  二、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家朱熹强调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小疑有小获,大疑有大得。苏霍姆林斯基饶有兴趣地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如果说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让他们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充满智慧,那么,启发学生的睿智则是初中生物学高效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提倡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教育同仁共同的教学主张,而善于启发诱导、激思启智,则是前辈教学艺术实践的闪光点。
  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问,才能常有创新。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学者说:“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清代散文家刘开说得好:“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因此,我们只有想方设法引领学生深入教材,充分质疑问难,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巧在授法,重在练化,贵在养习。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是构建初中生物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法宝。初中生物学教学需要注重“精、巧、活、深”。抓紧抓好生物学问题的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逻辑性、层次性教学,有利于对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探究。教学就是通过一步步的有疑——释疑——再有疑——再释疑——达到无疑,教学目标化难为易。如我组织学习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的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时,我在新课导入时,激思启智道:“为什么一粒小小的树的种子给它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它就能长成一棵令人羡慕的参天大树呢?”如此这般,即兴导入,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初中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妙不可言,引入正题,恰到好处。
  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所以,构建生物学高效课堂,需要我们时时刻刻注重课堂问题的艺术引导,不断地灵活运用“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的乐学理念,有利于师生提质增效,成就教与学的双赢。
  三、耳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初中生物学需要师生不断的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只有不断地实施思维的实验,才能真正实现生物学知识的细化、深化、消化。
  实验是科学之父。实践出真知,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生物学的许多科学结论都是科学家经过长期实验得出来的结果。所以,师生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有效掌握实验过程,分享实验成功的喜悦,巩固生物学理论。
  从实验中获取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是无穷大的。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安居乐业永远离不开知识的强大和富有。学好生物学就是为了中国梦的实现,为了国泰民安的伟业,为了让炎黄子孙的兴旺发达,屹立于世界东方,成为世界民族的佼佼者,成就民族复兴的大业。
  用心教学,让学生在阳光下快乐成长。践行生物学实验教学多多益善。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生物科学学习兴趣;二是有利于拓展初中生的生物知识面;三是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四是有利于初中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五是有利于放飞初中生的视野,提高生物学的核心素养。
  任何学科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积极探究是我们构建有效课堂的捷径。企业以质量求生存,教育以成绩促发展。长期坚持不懈地引领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是我教学成功的秘诀。本人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积极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因繁就简,化难为易,让学生在生物学世界里享受生物学科魅力,感悟生物学的神奇有趣,见证生物学科学知识的原理。如我组织学习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的七年级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我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带进了充满奥秘的细胞世界,让微观的细胞世界,抽象的细胞知识,通过多个小实验,如把常见的花生、苋菜,普通的清水、铁丝等等,成为学生垂手可得的实验对象,再结合课件,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育,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细致观察,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化抽象为形象,探寻那一个个神秘莫测的细胞,让遥远的微观世界变成现实的可视对象,科学有趣,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豁然开朗,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其乐融融。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你无法教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初中生物实验在素质教育不断得到重视的今天,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意义重大。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动手操作,我们一线教师都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让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学生有效建立生物学知识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科学态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总之,生物学教学成功的秘诀不在于找到答案,而在于探究出正确的研究思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生物学教学一线,我要恪尽职守,任劳任怨,教好书、育好人,上下求索;与同仁志士,同舟共济,奋发图强,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乘风破浪,做教学改革的先锋;与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实施多元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践行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享受生物科学魅力,增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丽萍.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4);
  [2]朱惠敏.基于实验探究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22(03);
  [3]李世明.初中生物学要注重提质增效[J].生物学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