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五育合一”课改下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方法探讨
【作者】 吴大琼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旧县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摘要:“五育合一”课改不断走向深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适应改革的趋势,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寻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也要非常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让所有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
【关键词】 “五育合一”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方法
随着“五育合一”课改推进,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要求得到了一线教师的积极呼应。这也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突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情境教学在全面践行新课改、新课标的今天成为了一种常态。在情境展开中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的过程。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往往会被一些无关的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以趣制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小小图书馆》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又根据儿童们乐于助人的特点,设置了给图书管理员帮忙这一任务,让学生们想一想,你能帮她干什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紧扣主题。在后面的练习中,让学生展开竞赛,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运算技能,把枯燥的计算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学生乐学、爱学。
二、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学生自能创造的前提。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正确做法就是根据教学要求把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通过启发性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
因此,在“五育合一”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明确提问的主体不仅是教师,更应该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所以要做到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的目的。这要求教师授予问的方法,强化问法指导,让学生关于把心中的疑思通过恰当的问题的表达出来,能让别人解答。
三、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交流是“五育合一”课改的教学要求,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展开中应加强这一平台搭建,让学生主体作用在此发挥出来。
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是课堂生成比较活跃的环节,无论科学的“预设”如何尽可能地估计,都无法穷尽课堂“合作”的“生成”。因为数学课堂本身的“生成”就有其不可知的一面,更何况合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组成合作学习群体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社会背景上的差异,造成学生思维、表达上的差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生成许多的精彩,教师要成为课堂信息的重组者,将差异看成资源,立足教育目标,相机引导,把课堂的合作学习一步步引向深入。必要时动态地创设交流的机遇,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较为丰厚的教育教学底蕴,具有呼之即出的教学智慧,以学定教、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流程。
四、优化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反馈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正确的做法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层次设计课堂练习,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使优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提高,学困生学有所得。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因此,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重练习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动物运动会》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一堂枯燥简单的数学练习课变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活动课,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尤为显著。值得注意的是,优化课堂练习还要注意练习作业的整合性、启发性和层次性,尽可能使人人参与变成现实。
五、关注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唤起学生心中的自豪感。因此,在课堂评价中应主要采用真诚的鼓励性评价。如:你真棒!你说的真精彩!你真行,连老师也佩服你!你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等;还可以利用教室后面的评比栏,在黑板上评红花、添笑脸、奖励小红星等;也可以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称赞;当孩子回答完问题后可以与之握握手、摸摸他的头,对他们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切不可为了表扬而表扬,以免迁就错误而产生误导,使学生迷失了自我。
总之,“五育合一”课改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战略性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教师要研究策略,讲究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快乐、轻松和高效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能迅速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闫玉伟,浅议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的变革[J].才智,2013年。
[2]张志家,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
【关键词】 “五育合一”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方法
随着“五育合一”课改推进,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要求得到了一线教师的积极呼应。这也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突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情境教学在全面践行新课改、新课标的今天成为了一种常态。在情境展开中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的过程。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往往会被一些无关的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以趣制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小小图书馆》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又根据儿童们乐于助人的特点,设置了给图书管理员帮忙这一任务,让学生们想一想,你能帮她干什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紧扣主题。在后面的练习中,让学生展开竞赛,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运算技能,把枯燥的计算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学生乐学、爱学。
二、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学生自能创造的前提。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正确做法就是根据教学要求把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通过启发性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
因此,在“五育合一”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明确提问的主体不仅是教师,更应该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所以要做到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的目的。这要求教师授予问的方法,强化问法指导,让学生关于把心中的疑思通过恰当的问题的表达出来,能让别人解答。
三、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交流是“五育合一”课改的教学要求,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展开中应加强这一平台搭建,让学生主体作用在此发挥出来。
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是课堂生成比较活跃的环节,无论科学的“预设”如何尽可能地估计,都无法穷尽课堂“合作”的“生成”。因为数学课堂本身的“生成”就有其不可知的一面,更何况合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组成合作学习群体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社会背景上的差异,造成学生思维、表达上的差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生成许多的精彩,教师要成为课堂信息的重组者,将差异看成资源,立足教育目标,相机引导,把课堂的合作学习一步步引向深入。必要时动态地创设交流的机遇,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较为丰厚的教育教学底蕴,具有呼之即出的教学智慧,以学定教、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流程。
四、优化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反馈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正确的做法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层次设计课堂练习,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使优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提高,学困生学有所得。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因此,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重练习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动物运动会》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一堂枯燥简单的数学练习课变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活动课,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尤为显著。值得注意的是,优化课堂练习还要注意练习作业的整合性、启发性和层次性,尽可能使人人参与变成现实。
五、关注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唤起学生心中的自豪感。因此,在课堂评价中应主要采用真诚的鼓励性评价。如:你真棒!你说的真精彩!你真行,连老师也佩服你!你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等;还可以利用教室后面的评比栏,在黑板上评红花、添笑脸、奖励小红星等;也可以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称赞;当孩子回答完问题后可以与之握握手、摸摸他的头,对他们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切不可为了表扬而表扬,以免迁就错误而产生误导,使学生迷失了自我。
总之,“五育合一”课改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战略性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教师要研究策略,讲究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快乐、轻松和高效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能迅速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闫玉伟,浅议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的变革[J].才智,2013年。
[2]张志家,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