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 姜见能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物理研究无止境,探索真理无穷尽。高效课堂,点燃激情,启迪智慧。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要积极启迪学生智慧,积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思维的高山、人格的高山。物理之美,始于观察,终于理解。高效课堂在于改革,学生在于成长,成功在于实践。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技能,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
  【关键词】 高中物理;学以致用;实验探究;因繁就简

  努力,成功的必备;教改,高效的前提。创新高效课堂,让高中生的物理知识展翅飞翔。我们要用思想武装课程,用理念指导教学,用智慧引领课堂。物理是科学的基石,智慧是人生的砝码。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探究而精彩。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我们需要拥有法拉第的决心,矢志不渝地去追求真理,将物理学融入生活,激发学生睿智。
  一、紧密联系生活,坚持学以致用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习近平总书记说:“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师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
  聚焦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时,不仅仅关注物理知识的学习,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物理知识的运用,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切实改变陈旧的满堂灌,一成不变的师讲生受,把学生当着容器的老把式教育,而要切实践行新课程理念的素质教育,让学生走进物理,亲近物理,利用物理,享受物理,获得物理核心素养的喜悦。
  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特别醒目的名言:“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则名言深刻而饶有兴趣地告诉我们:只有让学生亲身体会、亲手实践,才能真正学到真知识。我们知道:实践出真知,合作才能赢。教学是知、行、做的有机统一。高中物理教学要不断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体验自主学习过程,领悟学习策略,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会时而“眼睛看”、时而“耳朵听”、时而“嘴巴说”、时而“动手做”、时而“脑子想”,活泼灵活智慧地将“看”、“听”、“说”、“做”、“想”进行有机统一,才能学有所获,做有所得。这是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法宝,也是学好高中物理知识的关键所在。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促进高中生强化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物理教学的减负增效,提高物理核心素养的技能,感悟物理学科知识的魅力。如我组织学习人教版高一年级第一册物理第四章的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时,在对“惯性”的教学引入中,我一反常态地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汽车刹车”等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进行分析调查,探究影响惯性的主要因素,并尝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惯性现象是否可以发生改变。如此这般,不仅实现了知识的灵活运用,也促使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促进了物理思维的发展,有力有据地帮助学生将惯性知识的妙用与我们的生活合而为一,学生学习就不再感觉我们的物理学科是那样的枯燥无味,而是真真实实的科学技术,特别值得我们用心研究,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学习实践是手段,标新立异是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和实践就像做手艺一样,两者必须结合。只有在实际生活中才可以学习,只有在实际生活中才能教训,只有在实际生活中才能产生探究。
  二、重视物理实验,强化科学思维
  实验物理与理论物理密切相关。搞实验没有理论不行,但只停留于理论而不去实验,科学是不会前进的。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试验。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科学需要幻想,发明贵在创新。创新就要师生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个实验,才能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要真正达到高中物理的实验目的,我们必须注重实验策略,切实引领高中生做好实践操作,才能循序渐进,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
  教贵引导,学贵感悟。求知可以改进学生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学生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讲究捷径,注重策略。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恰到好处地灵活运用六个实验步骤。即:第一、确定实验目标;第二、设计实验方案;第三、实施实验;第四、收集数据和观察结果;第五、分析数据和结果;第六、得出结论和总结。
  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对于高中生的物理实验,我们需要“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如我组织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力与运动中的第六节“超重和失重”时,就让学生一个个亲自站到我事先准备好的体重秤上称重,促使学生分别感悟静止站立在体重秤上,与突然蹲下和突然站起来时,注重仔细观察体重秤读数有何变化。学生在这样有趣的体验中,既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又形成了科学的实验态度,真正满足了物理核心素养的体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其实,实践出真知,无论是超重、还是失重,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不变的,只是重力的作用效果不同罢了。如果我因循守旧,实施注入式教育,这是不可能达到的教育效果。所以说,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睿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三、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
  抓住重点,抓住主干。有利于提高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我们常说:“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就是这个道理。培养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物理智慧教育的关键就在于:牵一发而动全身,让高中生在众多纷繁复杂的物理知识海洋中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学会迎刃而解,一通百通,一了百了。
  只有学习科学,才能掌握科学;只有掌握科学,才会攀登高峰。我们常说:“打蛇,要打七寸”,也就是要抓住物理学科的要害,理清物理学科的思路,掌握物理学科的来龙去脉,让高中生能够一览众山小,豁然开朗,胸有成竹地走进高中物理学科的雄伟殿堂。而每一本书、每一章、每一节、每个练习题都有关键考察点和关键的解决方法。这些就是物理中的“知识骨架”所在。比如巧用物理思维导图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好比“所有平抛运动和类平抛运动的问题只要抓住两个矢量三角形就可以很好地解决”;“所有的圆周运动的关键在于寻找向心力的来源”;“所有万有引力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是两大思路”;“恒定电路中的所有基本知识都可以归结为一个U-I图像”等等,师生完全可以因繁就简,化难为易,有的放矢地掌握物理知识。
  只有理论创新,才有实践创新;只有实践创新,才能成果创新;只有成果创新,才有奇迹创新。创新就是求新,改革就是求变。新形势下,我们对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的把握要更加围绕核心素养,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各种类型的物理问题,化物理知识为物理技能。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需要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积极构建高效课堂,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思维憧憬碰撞,注重践行新课程理念,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我组织学习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第二册第一章抛体运动的第二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对抛体运动的理解,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探究单位,让学生合作探究抛体运动中力、加速度和运动方向之间的联系。并将学习内容生活化,如我们体育课中的扔铅球,小时候玩纸飞机等内容,有效引领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深化对抛体运动的深入理解。促使高中生将物理知识趣味化,可知可感,魅力无限,津津乐道。
  总之,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聚焦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物理学科的高效课堂。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赏识鼓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合作互助,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打造自己的教育特色。物理课堂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我们不能照本宣科,我们需要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激情碰撞睿智,让学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参考文献:
  [1]李志红.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与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智力,2023(36);
  [2]黄国颖.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2(8);
  [3]张郭颖.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20,28(11);
  [4]武章琼.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高考,20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