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体质管理的问题及策略初探

【作者】 蔡吉武

【机构】 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教育部推出“五项管理”政策,为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学校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新方向。初中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也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其体质健康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师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总结目前初中学生体质管理现状及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体质管理的策略展开探讨,希望对今后初中体质管理工作改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 初中;五项管理;体质管理;管理对策

  一、前言
  对于学生的体质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应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可见,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是高度关注态度的。随着双减政策地推进,中小学生的“五项管理”,即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考试等开始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尤其是学生的体质管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做出寄语: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所以,各地学校也应高度重视初中生的体质健康管理,以确保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及“五项管理”政策的全面落地。
  二、初中体质健康管理重难点
  (一)学生健康意识淡薄
  尽管目前倡导通过“双减”给学生减负,但应试教育、唯分数论观念仍然根深蒂固,部分教师、家长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不够重视。表现为:没有养成锻炼习惯、依赖电子产品、不健康作息隐私习惯等。初中生由于缺乏自律性对体育课锻炼及课后运动缺乏重视,或者重成绩轻体育,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一切都好,久而久之体质健康水平就逐渐下降。
  (二)学校体测有待改进
  虽然素质教育推出已有一段时间,但有部分学校仍然只注重追求升学率,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引导和评价不足。学校侧重体育课教学,忽略了学生日常体质锻炼和体质监测的重要性,即便学生有对学生进行体测干预,但也存在管理不到位等情况,如体测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体育锻炼设备设施保障不足、体测查而不管等,导致学生的体质健康得不到真正有效的管理。
  (三)体育课不出汗、无对抗
  体育课不出汗、无对抗是大部分学校体育课堂的弊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一是体育课上的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学生学练的频率、密度不足;二学生意志薄弱,缺乏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或者部分学生怕苦怕累、怕脏,不愿意在体育课上流汗;三是部分教师担心运动安全事故发生。长此以往,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低、体育教师锻炼督促不到位,学生练习运动量不达标。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体育课的运动效果,从而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上“不出汗”或出汗很少。
  (四)学生课后锻炼积极性不足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地广泛普及,很多中学生受到网络文化冲击,加上家长或学校疏于管教和引导,导致许多学生都比较沉迷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在课后业余时间常常痴迷于玩游戏、刷视频、上网冲浪等,根本无暇顾及体育锻炼,真正能利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的学生少之又少。此外,日常因为升学问题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也可能被家长或学校教师挤压,可支配的自由时间非常少,因此在难得的休息时间基本也不会考虑开展体育锻炼。
  三、初中生体质健康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体质健康教育,制作健康学习微视频
  在如今趋向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视频”这一现代技术媒介作为健康宣传途径,在校园内开启一场健康锻炼行动。
  1.微视频内容板块化。
  在制作微视频时,主要针对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体质下降的危害等知识进行普及,同时积极宣传体育运动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锤炼意志、健全人格、预防肥胖和近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及家长都能正确认识到拥有健康体魄的重要性以及体育锻炼的价值,树立良好体育锻炼意识。微视频内容具体包括:热身板块、运动理论、技术学练、赛事记录、健康小常识等几个板块。
  2.微视频直播跟练。
  在微视频平台上还可以自制运动网络直播,由教师带领两三名同学通过网络直播向学生们宣传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如“强健的体魄才是学习的本钱;不运动会影响体质健康,慢慢危害我们的免疫力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我们要积极主动“动”起来”等。在直播过程中除了普及健康知识,还可以让同学作为小主播带领小伙伴们积极运动起来,开展各项体育运动的锻炼,全程一起出汗。在直播学习过程中,不仅小主播们受益匪浅,屏幕之外的学生们也纷纷被带动、被感染,认真聆听、积极反思、努力跟练,与小主播们进行互动式运动交流。
  (二)定期进行体测管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想要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意识,提升体育教学效率,学校方面就需要加强体质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教师做好对本班学生体质健康的分散化管理。
  1.创建健康表。
  教师应做好《个人体质健康标准成长跟踪表》《体质健康问题与常见病调查跟踪表》记录工作,并定期更新学生的“体能发展诊断卡”数据,整合成完成的《学生体质健康成长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定期更新并上传至相关平台系统。
  2.制定运动处方。
  体育教师根据所记录数据研判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设置个性化“运动处方”,比如在围绕课堂基础内容情况下,为学生延伸出10~15分钟开展健康知识讲解、针对性专项体能训练、运动问题矫正训练等,在课后也可以借助微视频监督学生锻炼情况,实现课内外健康干预的无缝衔接。
  3.完成定期测评。
  在定期体质监测数据支撑下,体育教师要结合数据和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家长反馈情况合理调整“运动处方”,如果学生运动表现良好且体质数据向好,那么可以适当减少体能训练项目或下调运动负荷,若实际表现仍然不佳、运动无效,那么需要丰富训练项目,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完成“运动处方”修正后,教师还要设定一个干预时间,在时间结束后同步录入学生体质数据、运动效果,评估运动结果,然后再完整录入学生健康档案中,作为每次体质监测的对照依据。
  4.完善体测评估。
  此外,学校应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定期安排学生进行体质监测,收集真实有效的测试数据并做好统计,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加强与以往同期数据对比,掌握数据波动情况及了解原因,从而指导体育教师制定利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教学策略。
  (三)聚焦体育课堂教学,推进学练赛一体化建设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和教学价值凸显,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下文以初二篮球教学为例,展开具体论述。
  1.以学为进,以学促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时,首先在“学”的环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篮球明星,分析其投篮技术、动作技巧,然后先模仿偶像练习单手投篮、花样投篮等,让学生对“学”篮球产生一定兴趣,调动其“练”的积极性。
  2.以练为本,学练结合。
  其次是“练”的环节,教师可以将该环节分为几个部分。一是学生进行单手预投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说出自己认为的重难点、动作完成要点等;二是练习原地投篮蹬腿动作、抓球姿势等,同样要引导学生说出练习要点,总结练习规律。三是进行原地投篮单手过肩投篮组合技术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慢慢回忆前面动作的练习,总结上述动作训练感受来有效衔接整套投篮动作,边训练边反思,逐渐推进“练”的过程。
  3.以赛促练,以赛促教。
  最后是“赛”的环节,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学”和“练”的效果,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比赛活动验证教学成效,如“单手过肩投篮接力比赛”“单手过肩投篮升级比赛”“花样投篮比赛”等,这些比赛既可以锻炼原地单手投篮动作,也可以锻炼学生行进间运球和投篮等动作,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开展学练赛,不仅学生的运动水平有所进步,而且体质健康水平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四)落实课后体育服务,营造全员锻炼健身氛围
  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不应只局限于体育课堂教学中,而是应该有效延伸至课后体育服务,有效衔接课内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
  1.组建体育兴趣小组。
  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鼓励其组建运动小组,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可以组合成一个小组,共同研究某项体育运动,并在课下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体育教师要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保障,确保学生们的课后体育锻炼有序开展。
  2.搭建体育运动社团。
  学校可安排专业教师带队积极组建各种运动社团或校队,如篮球社团、足球社团、排球社团等,积极宣传招纳学生的加入,在专业人员带领下积极开展各种比赛活动、社团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与体质健康。此外,学校方面还可以开设各种小球类社团、舞蹈社团等,放开招生政策,吸引更多学生加入,营造浓厚的校园运动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大环境影响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带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3.开展大课间主题体育。
  学校还要利用好大课间时间,尽可能每天安排学生开展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放松身心。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协同家长的力量积极推广家庭体育锻炼,在锻炼内容、锻炼强度、锻炼时长等方面与家长达成一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后体育锻炼时间,同时要加强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监督和指导,家校合作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
  四、结论
  落实“五项管理”是实现素质教育根本目标的行之有效途径,尤其是体质管理,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民族未来发展,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管理,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与条件。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加强体质健康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全员健身氛围,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并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内外体育活动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做好学生定期体质检测工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运动计划,助力每位学生体能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栋.五项管理背景下初中生体质健康管理策略研究[J].智力,2023(08):28-31.
  [2]顾冬芳.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初中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J].田径,2022(12):39-41.
  [3]李俊德.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探索[J].教育观察,2022,11(17):109-112.
  [4]张锡明.初中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增城区荔景中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1(04):46-48.
  [5]刘倩.简阳中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