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研究

【作者】 陈 昀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东方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文明成都的重要标志。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全人类、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关系人民福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且有助于语文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共同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挖掘并梳理小学语文教材中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的文本资源
  通过细致地查阅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的教材,我们从动物、植物、自然、人与自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五个维度出发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统计,综合统计结果及教学实践我们发现:
  低段课文偏重于常见的动植物形态特征,通过学习让孩子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并获得生态环境美感体验。如《我是什么》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现象以及人与水的依存关系,另一方面揭示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深刻地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邓小平爷爷植树》通过榜样的行动告诫学生植树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千人糕》则引导学生要学会珍惜别人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珍惜粮食。
  中段的课文内容偏重于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注重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自然之美的能力,并获得为保护自然作贡献的情感体验。
  高段的教材文本环境教育内容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如《三黑与土地》展现了农民得到土地后无比喜悦的情感,明白“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的深刻道理。《只有一个地球》呼吁人类要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让学生直面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课文较多,选材较为丰富,这些文本为培养小学生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增强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虽多,但大多隐性的环境教育内容,需要教师去深度挖掘教材。
  2.整合语文教材资源,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教材中的文本并不是直接涉及生态文明教育,需要老师深挖。我们课题组的老师结合环境保护等主题教育,以语文教材内容为载体,充分挖掘适合环境教育的素材,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展延伸,使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相互助益。
  例:教学《鸟的天堂》
  当老师在讲到鸟儿们在这棵大树上无忧无虑地生活时,自然提问:“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并讨论,发现原来是当地的老百姓对当地生态的保护,自然过渡到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教育中来。
  3.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1)课前三分钟演讲
  在每天的语文课开始前,用三分钟三个学生,围绕生态文明主题进行演讲。如“垃圾分类我能行”“保护西溪河”“爱护校园,从我做起”……
  (2)口语交际课:(1)辩论会——保护环境,保护地球(2)意见不同怎么办
  (3)诗歌朗诵比赛:朗诵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诗词
  总之,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受到生态文明的教育,懂得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提升责任感。
  4.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1)识字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低段识字课的内容与花草、山水、 日月等与大自然紧密相关,这充分表明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可行且有重要价值的。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对韵歌》“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青对桃红”要求学生掌握“对,云,雨,风,花,草,鸟”这七个汉字。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讲解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对韵歌的内涵,同时拓展自然生态的知识。
  (2)课内外阅读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课内: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具体形象的情景,使生态文明知识在无形中渗透于语文课堂之上,让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引发学生对保护环境的共鸣。如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老师通过课件展示小兴安岭的美,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课外:引导学生读科普类、环保类书籍,如《珍贵的水资源》《奇妙的生物圈》等等。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3)习作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低段:看图说话和看图写话。老师帮学生找相关图片,和学生一起先说图片内容吗,再写下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生态文明的教育。
  中高段:
  (1)写倡议书:如《保护环境倡议书》《节约用水倡议书》……
  (2)写与生态环境相关的习作:如《我是一条蚯蚓》《地球的自述》……
  (4)利用学习园地和综合性活动单元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A.开展“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辩论赛;
  B.推荐一本环境保护书籍;
  C.利用互联网组织学生观看环境保护的纪录片;
  D.学唱与生态文明相关的歌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生态文明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不仅是师生、生本情感交流、平等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与大自然窃窃私语、情感融洽的过程。教师可以因文而异,通过插图、多媒体以及精彩语言创设充溢情感、饱含激情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生态文明教育活泼具体,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态文明教育,从而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心灵中沉淀,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生态文明的种子也在学生心中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