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小学生科学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陈 倩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围绕创设实验场景、进行科学活动游戏、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利用科学绘本和科普读物、参观科学展览和博物馆、邀请科学家进行讲座和交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七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具体实例的论证,旨在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小学科学;学习兴趣;实验场景;科学活动;科学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全面践行学生主体理念的今天加强学生兴趣培养是非常正确的事。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科学课程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成为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一、创设实验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实验场景,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实验的机会。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准备一杯水、一支铅笔和一张纸片,将铅笔插入水中,让学生从侧面观察铅笔的变化。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铅笔在水中“折断”的现象,从而引发对光的折射原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进行科学活动游戏,寓教于乐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各种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科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设计富有趣味性的科学活动游戏。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种子成长记”游戏。让学生亲手种植种子,并观察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通过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培养对科学课程的喜爱之情。
三、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讲解“声音的传播”时,教师可以设计“隔音耳塞制作大赛”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制作隔音耳塞,并测试其隔音效果。通过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隔音材料的特性,同时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利用科学绘本和科普读物,拓展科学视野
科学绘本和科普读物是小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拓展科学视野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科学绘本和科普读物,引导学生阅读并分享阅读心得。例如,《昆虫记》、《地球密码》等经典科普读物可以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和科学的魅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强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和热爱。
五、参观科学展览和博物馆,感受科学魅力
参观科学展览和博物馆是小学生直观感受科学魅力、了解科技发展动态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科学展览和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和神奇。例如,参观科技馆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先进的科技产品和科技成果;参观自然博物馆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过程。通过参观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六、邀请科学家进行讲座和交流,激发学习动力
邀请科学家进行讲座和交流是小学生了解科学家工作、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邀请当地科学家或科研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和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科研成果。通过与科学家的亲密接触和交流互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的魅力和意义所在,从而激发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七、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才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实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日标。
例如,采用“故事“教学法。在科学课正式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讲述听完故事的感受。学生表达自身感受后,教师再告诉学生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和现象都可以通过科学知识来解答,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故事”教学法时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口述,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之味,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将故事图文化、视频化,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创设实验场景、进行科学活动游戏、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利用科学绘本和科普读物、参观科学展览和博物馆以及邀请科学家进行讲座和交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服务。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挑战。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手段来培养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尹丽香,小学科学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2013年。
[2]文荣,何宗林,浅谈小学科学课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
【关键词】 小学科学;学习兴趣;实验场景;科学活动;科学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全面践行学生主体理念的今天加强学生兴趣培养是非常正确的事。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科学课程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成为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一、创设实验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实验场景,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实验的机会。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准备一杯水、一支铅笔和一张纸片,将铅笔插入水中,让学生从侧面观察铅笔的变化。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铅笔在水中“折断”的现象,从而引发对光的折射原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进行科学活动游戏,寓教于乐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各种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科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设计富有趣味性的科学活动游戏。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种子成长记”游戏。让学生亲手种植种子,并观察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通过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培养对科学课程的喜爱之情。
三、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讲解“声音的传播”时,教师可以设计“隔音耳塞制作大赛”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制作隔音耳塞,并测试其隔音效果。通过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隔音材料的特性,同时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利用科学绘本和科普读物,拓展科学视野
科学绘本和科普读物是小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拓展科学视野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科学绘本和科普读物,引导学生阅读并分享阅读心得。例如,《昆虫记》、《地球密码》等经典科普读物可以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和科学的魅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强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和热爱。
五、参观科学展览和博物馆,感受科学魅力
参观科学展览和博物馆是小学生直观感受科学魅力、了解科技发展动态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科学展览和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和神奇。例如,参观科技馆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先进的科技产品和科技成果;参观自然博物馆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过程。通过参观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六、邀请科学家进行讲座和交流,激发学习动力
邀请科学家进行讲座和交流是小学生了解科学家工作、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邀请当地科学家或科研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和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科研成果。通过与科学家的亲密接触和交流互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的魅力和意义所在,从而激发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七、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才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实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日标。
例如,采用“故事“教学法。在科学课正式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讲述听完故事的感受。学生表达自身感受后,教师再告诉学生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和现象都可以通过科学知识来解答,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故事”教学法时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口述,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之味,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将故事图文化、视频化,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创设实验场景、进行科学活动游戏、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利用科学绘本和科普读物、参观科学展览和博物馆以及邀请科学家进行讲座和交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服务。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挑战。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手段来培养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尹丽香,小学科学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2013年。
[2]文荣,何宗林,浅谈小学科学课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