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开展

【作者】 杨红敏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的一个具体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对于落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标,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条件有效地开展物理探究实验教学、实施物理新课程,仍是目前面临的一大课题。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实验教学,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实验探究;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三百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提出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可以教得更少,学生可以学得更多”。而今天,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为了人们探讨的焦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提出了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有效实施物理实验教学。由于物理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的特征,能有效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而同时,由于学生对实验抱有好奇心,通过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认识和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确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却把实验仅仅当成是为了验证结论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究、提升思维能力却不够重视。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对中、美两国学生进行一番比较后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大量的资料信息表明:中国基础教育最为突出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这就必须实施有效的实验教学。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因而在实验教学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实际的情况出发,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
  一、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质量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步,看起来并不难,而实际上,学生阅读教材的水平往往不高,个体差异也较大。这些问题的根源,首先是学生这个阅读的主体对阅读对象这个客体缺乏兴趣。当然阅读主体对客体缺乏必要的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重“传授”而轻“引导”,从而就成了束缚学生阅读的桎梏。在阅读指导时,教师往往把现成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强迫学生接受传统的或教师自己的观点,不让学生发挥自己想象的空间,长此以往,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逐渐失去。阅读的目的是探究问题,物理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给予必要的指导,但不可给学生限定学生的思考范围,初中生的思维方式是感性成分较多的,因此通过阅读可能得到一些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但这恰恰说明学生是经过自主思考得来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总结一下为什么这些学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和判断,从而为教学可能的障碍寻求突破口。有些教师不容忍学生的错误,对学生横加指责,这是为师大忌。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回答问题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也不可能与你的标准答案一字不差,因此,我总是先肯定他们回答正确的一部分,再帮他们分析不足部分,而不是一概否定他的答案。这样,他们就有勇气回答下一个问题,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不懂就问。老师做到上课随和但不随便,学生也能在老师的肯定和赞许中自主学习,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想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就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去大胆猜想,对通过阅读能够解决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杨;对阅读效果不好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引导。久而久之,学生便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民主,与学生平等相处,善于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促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比如上习题课时,我会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讲解,这些到台上来的学生每人必须力争寻求多种解题方法及最佳讲解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发挥小组合作作用,引发自主学习积极性
  在小组学习中,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动手实验,设疑问答之间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在论辩中获得了知识,也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竞赛,在竞赛之中共同提高,又享受了学习的乐趣。就学习物理而言,学生一旦学会“合作”,享受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便能增强物理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物理。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合作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在物理实验课上进行自主学习应注意不要流于形式,大多教师在对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时缺少思考和研究,只是复制别人的做法,把自主探究当成物理课堂的陪衬,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课堂上又是自主探究,又是讨论,又是研究成果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在这个课堂上,学生并没有学到知识,也没有体验到学习的过程。最后的结论还是老师实验演示得出,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课堂的自主探究变成了教师的表演,流于形式。教师组织学生在物理实验课上进行自主学习应注意不能包办探究,学生变成在验证探究。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做了实验,让学生动手了,就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就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得到了培养。但是,实验探究前为学生选好了实验仪器,确定了实验步骤,学生只是按要求去做。这种方式,使得学生不会提出问题,不会去猜想,缺乏实验的设计能力,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探究的过程,学会自主探究,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教师在观念上还没有改变,认为学生不会自己探究,不敢放手,一切包办。并没有跳出“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战略任务之一,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主动性,加强指导他们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不断的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广泛的兴趣,养成自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个性、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初中物理教学更是责无旁贷。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但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教学中那种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中“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最终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