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作者】 代 丽
【机构】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小川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班主任事无大小,事事得管,大事小事事事操心,忙到不可开交。班级管理粗放式、随意性强是造成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想要管理好班级,必须在“细”字上做文章,在“精”字上下工夫。
【关键词】 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 策略
班主任事无大小,事事得管,大事小事事事操心,忙到不可开交。班级管理粗放式、随意性强是造成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想要管理好班级,必须在“细”字上做文章,在“精”字上下工夫。精细的态度和方法是成就班级的前提和保证。下面谈谈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一、班级日常管理的精细化
1.制定精细化班级目标
接手班级摸底调查后,首先拟定好班集体的目标,目标的确定,既涉及到学习,也要关注到生活;既注意了纪律,又细化到卫生。通过目标的确定,同学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让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实行岗位责任承包制
实行岗位责任自主承包制,把班级内每一项具体事务都细化成小岗位分配给各小组,由小组长根据组员特点和愿望安排工作岗位。每个岗位都具体到人,每块墙壁、玻璃、门窗、作业、两操等都承包到人,使每一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让每个学生都在班级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岗位。
3.细化示范与指导、监督与评价
(1)示范与指导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针对这个年龄特点,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树立榜样,进行榜样示范。例如上课铃声已经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学生还没有坐好,有的在喝水,有的在说话、玩耍,此时可以表扬已经坐好的学生,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越对方的勇气,对于促进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明显的效果。
指导学生做事首先要定下规矩。这个“规矩”应该要细,要实,要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刚步入小学的孩子不会进行卫生清洁,要进行卫生的分组,每个小组的人员又进行了细化,规定好每一个人在值日的时候都要做什么,然后就是教怎样做。教怎样做的过程我觉得是尤为重要的。扫地、擦黑板、擦地、摆桌子都是要进行亲自示范,安排到最精细才行。拿摆桌子来说,一年级的孩子没有直的概念,桌子总是七扭八歪,摆也摆不直,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给每个孩子的位置用地砖的线进行了规定,之后只要说一句桌子歪了,孩子就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条线就是定下的“规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进行精细化管理,规矩是孩子们做好的前提条件。
(2)监督与评价
班级日常管理的精细化离不开监督与评价。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两三天的事情,所以要进行监督。即时记录、反馈,设立打分小组,评选行为组长随时作好记录,工作没完成的扣分,完成出色的加分。每周进行分数统计,并作相应的表彰或警告。在班级中设立了“学生评价栏”,各种评价都与评价栏中项目挂钩。通过这些手段,孩子的自制力特别强,学习劲头高。
同时要让学生处处感觉到老师很重视每一件事情,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事事都要认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习惯转变;
4.好人好事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有人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我认为是对的。表扬和鼓励比批评的效果好,把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或不经意间做的好事,大肆渲染,树立典型,在班级进行表扬和鼓励。并以表扬条的形式装入班级后面贴的个人成长记录袋中。倡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哪怕是捡起一张纸这样极小的一件事,都要及时以表扬条的形式写出来,交到专门负责收表扬条的学生手中。每天我抽出2到3分钟在班级读表扬条,表扬和鼓励做好人好事的同学,同时也激励其他学生为班级多做好事。
二、学生情感管理的精细化
很多时候,学生中发生的很多问题看似是德育问题,其实是心理问题。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常常带有很大的隐蔽性,所以我经常利用课间时间和学生谈心,大课间时间和他们一起活动,以求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做他们的知心大姐姐而不是一个严厉的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我班的一个孩子有段时间上课走神、作业潦草、甚至完不成,就是在和他一起跳绳的时候知道了家庭离异的事情,于是对他进行了开导。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细节,常常会在“山穷水尽”的尴尬中,收获“柳暗花明”的惊喜。走进学生的心灵,会看到另一片天空。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用心观察,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愿意和你说,愿意说真话。让学生拥有冷静的态度,学会细心观察,及时、果断、妥当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积极的情绪,乐观、自信、平和,不怕困难,积极上进的精神。
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下转第76页)(上接第77页)以下问题:
1.科学安排任务
学生如果得到的指示是模糊的,他不知道自己如何做,只有他接收到了明确的任务信息,才有可能真正对工作负责才能恰到好处地去完成。作为班主任,在刚开始布置任务时.就要向他说明你期望他做什么,做出什么样的结果。因人而异,科学的安排任务,才能更好的的管理班级。
2.加强思想教育
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达到预期的效果。班主任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等,掀动学生心灵积极健康向上的意识,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系统的实施,提供较好的思想基础。
3.积极合理跟进
在执行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跟进。原则大致如下几点:问题发现要及时,问题发现得越及时,越容易得到快速解决。越简单越好,班主任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一般安排专门的负责人跟进反馈。抓重点,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应对那些对目标实现有直接影响的问题进行重点跟进。注意沟通方式,老师不能以监督者的姿态出现,不能以盛气凌人的语气去指责。
4.持之以恒落实
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和一个集体的良好风气的形成,要靠日积月累的坚持,点点滴滴的积累。所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系统一经实施,就要认真落实,责任到人就要坚持到底,最忌一日曝十日寒”,半途而废,那样不仅会让学生已经养成的好习惯前功尽弃,还会让以后的班级管理系统失去意义。持之以恒的应用班级管理系统才可以增加自律性,最终使班级管理从“管”走向“不管”。
参考文献:
[1]董桂玲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OL].学周刊,2018(30):163-164[2019-01-24].
[2]金鸿文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OL].学周刊,2018(30):165- 166[2019-01-24]
【关键词】 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 策略
班主任事无大小,事事得管,大事小事事事操心,忙到不可开交。班级管理粗放式、随意性强是造成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想要管理好班级,必须在“细”字上做文章,在“精”字上下工夫。精细的态度和方法是成就班级的前提和保证。下面谈谈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一、班级日常管理的精细化
1.制定精细化班级目标
接手班级摸底调查后,首先拟定好班集体的目标,目标的确定,既涉及到学习,也要关注到生活;既注意了纪律,又细化到卫生。通过目标的确定,同学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让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实行岗位责任承包制
实行岗位责任自主承包制,把班级内每一项具体事务都细化成小岗位分配给各小组,由小组长根据组员特点和愿望安排工作岗位。每个岗位都具体到人,每块墙壁、玻璃、门窗、作业、两操等都承包到人,使每一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让每个学生都在班级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岗位。
3.细化示范与指导、监督与评价
(1)示范与指导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针对这个年龄特点,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树立榜样,进行榜样示范。例如上课铃声已经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学生还没有坐好,有的在喝水,有的在说话、玩耍,此时可以表扬已经坐好的学生,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越对方的勇气,对于促进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明显的效果。
指导学生做事首先要定下规矩。这个“规矩”应该要细,要实,要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刚步入小学的孩子不会进行卫生清洁,要进行卫生的分组,每个小组的人员又进行了细化,规定好每一个人在值日的时候都要做什么,然后就是教怎样做。教怎样做的过程我觉得是尤为重要的。扫地、擦黑板、擦地、摆桌子都是要进行亲自示范,安排到最精细才行。拿摆桌子来说,一年级的孩子没有直的概念,桌子总是七扭八歪,摆也摆不直,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给每个孩子的位置用地砖的线进行了规定,之后只要说一句桌子歪了,孩子就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条线就是定下的“规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进行精细化管理,规矩是孩子们做好的前提条件。
(2)监督与评价
班级日常管理的精细化离不开监督与评价。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两三天的事情,所以要进行监督。即时记录、反馈,设立打分小组,评选行为组长随时作好记录,工作没完成的扣分,完成出色的加分。每周进行分数统计,并作相应的表彰或警告。在班级中设立了“学生评价栏”,各种评价都与评价栏中项目挂钩。通过这些手段,孩子的自制力特别强,学习劲头高。
同时要让学生处处感觉到老师很重视每一件事情,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事事都要认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习惯转变;
4.好人好事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有人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我认为是对的。表扬和鼓励比批评的效果好,把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或不经意间做的好事,大肆渲染,树立典型,在班级进行表扬和鼓励。并以表扬条的形式装入班级后面贴的个人成长记录袋中。倡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哪怕是捡起一张纸这样极小的一件事,都要及时以表扬条的形式写出来,交到专门负责收表扬条的学生手中。每天我抽出2到3分钟在班级读表扬条,表扬和鼓励做好人好事的同学,同时也激励其他学生为班级多做好事。
二、学生情感管理的精细化
很多时候,学生中发生的很多问题看似是德育问题,其实是心理问题。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常常带有很大的隐蔽性,所以我经常利用课间时间和学生谈心,大课间时间和他们一起活动,以求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做他们的知心大姐姐而不是一个严厉的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我班的一个孩子有段时间上课走神、作业潦草、甚至完不成,就是在和他一起跳绳的时候知道了家庭离异的事情,于是对他进行了开导。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细节,常常会在“山穷水尽”的尴尬中,收获“柳暗花明”的惊喜。走进学生的心灵,会看到另一片天空。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用心观察,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愿意和你说,愿意说真话。让学生拥有冷静的态度,学会细心观察,及时、果断、妥当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积极的情绪,乐观、自信、平和,不怕困难,积极上进的精神。
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下转第76页)(上接第77页)以下问题:
1.科学安排任务
学生如果得到的指示是模糊的,他不知道自己如何做,只有他接收到了明确的任务信息,才有可能真正对工作负责才能恰到好处地去完成。作为班主任,在刚开始布置任务时.就要向他说明你期望他做什么,做出什么样的结果。因人而异,科学的安排任务,才能更好的的管理班级。
2.加强思想教育
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达到预期的效果。班主任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等,掀动学生心灵积极健康向上的意识,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系统的实施,提供较好的思想基础。
3.积极合理跟进
在执行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跟进。原则大致如下几点:问题发现要及时,问题发现得越及时,越容易得到快速解决。越简单越好,班主任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一般安排专门的负责人跟进反馈。抓重点,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应对那些对目标实现有直接影响的问题进行重点跟进。注意沟通方式,老师不能以监督者的姿态出现,不能以盛气凌人的语气去指责。
4.持之以恒落实
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和一个集体的良好风气的形成,要靠日积月累的坚持,点点滴滴的积累。所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系统一经实施,就要认真落实,责任到人就要坚持到底,最忌一日曝十日寒”,半途而废,那样不仅会让学生已经养成的好习惯前功尽弃,还会让以后的班级管理系统失去意义。持之以恒的应用班级管理系统才可以增加自律性,最终使班级管理从“管”走向“不管”。
参考文献:
[1]董桂玲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OL].学周刊,2018(30):163-164[2019-01-24].
[2]金鸿文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OL].学周刊,2018(30):165- 166[201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