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作者】 龚 艳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拉近学生和所学内容的时空距离。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情,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需要,创设一定的场景或氛围或提供具体的活动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纵观世界教育史,有不少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和经验。情境教学也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瑰宝。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荀子.劝学》中有“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古代《烈女传.母仪传》就曾记载了孟母三迁教子、断织教子的情景教学的范例。通过学习古今有关情境教学的教育理论可知,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
  二、中职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
  1、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基于中职语文教学,部分教师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没有深刻认识到情境教学的宗旨与核心,没有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力与探索欲望,没有深切把握学生的思考需求与互动需要,制约了中职语文课堂的多元化发展,阻碍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虽然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语言魅力与感染力,以情感教育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丰富情感,但情境教学并非只局限于情感层面,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倘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感染力,反复强调教学内容的情感类别,将情感限定为某一种,将自身的情感理解灌输给学生,就很容易局限学生的想象、感悟、思考空间,从而限制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与情境感悟,不利于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情境体验,难以引导学生从根本上产生情感共鸣,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丰富内涵。
  2、重视学生情境体验。
  围绕部分教师忽视学生主体性,预设过多内容,局限学生思考空间的实际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综合能力基础,关注学生的情境体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拓展学生的思考维度,创设更多的个人体验环节与体验情境,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决定权、探究权、思考权、感悟权,引导学生从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自我感知中体会语文的魅力、语言的独特性、思维的延展性。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语言架构能力、情感感悟能力,促使学生在独特的情境教学中实现多维度的思考,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与学习能动性。
  3、运用巧妙的导语。
  在语文情景教学中,能够运用巧妙的导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一番巧妙的导语往往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情绪,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比如,我在上《陈情表》这一内容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们讲一些现实生活中孝子报母恩的感人事迹,然后再与学生们讨论当遇到事业与报恩之间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做何选择的话题。在同学们进行热烈的发言和讨论之后,我再引入课文内容,让同学们了解作者李密又是怎样做选择的。这样就可以让同学们将精力集中起来,融入到课文内容当中去。
  4、亲身融入现实生活。
  如果条件可以,教师可以将同学们领入大自然的怀抱当中,让同学们切身感受书中所描绘的意境。比如,上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现场亲身体验,使学生融入到实实在在的环境中去提体验书中描绘的意境,同时教师可以在现场加上一些书中内容的讲述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融入到作者的当时心境之中。
  5、借助教学情境。
  (1)有表情朗读。即在读中使“我情我景”与文章的“彼情彼景”逐步达到合而为一。唯有情,才能进入角色,理解文章的语脉和精神实质;唯有情,才能沿作者的感情脉络读下去,体会其中的韵味;唯有情,才能入境,才能与文章亲近,才能最终呈现学生情与文章情“两情相许”。
  (2)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表演可以逼真地再现作品中的情景,使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形象生动,性格鲜明。例如讲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就全城人的“怕”与别里科夫的“怕”相关情节,让学生演示,学生身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别里科夫可笑怪诞的外表逐步深入认识其可憎的内心,透过可笑的行为举止认识人物所代表的保守腐朽思想。课本剧表演不仅可以摆平学生面对抽象的语言符号欲说不能,欲罢难休的心理,使他们心悦诚服,而且还可以还他一个“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6、利用多媒体手段。
  语文以文字的形式记录知识,如果利用多媒体手段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制成课件,配以大屏幕画面,形成视频与音频的动感,这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精力集中,情感专注,比教师的一般讲解更有情趣,课堂效果更理想。如小说《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断,通过视、听以加快学生的熟悉和理解。又如《祝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祝福》录像片断,让学生形象、全面地了解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使学生的一开始就把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祥林嫂的身上。
  7、激发学生想象力。
  要经常在课堂上创设出合适的情境教师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其实,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去创设相关的情境。学生正处于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的年龄阶段,而且他们往往也想通过种种形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展现自己的能力,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我现在也在尝试着让学生们参与进来,让他们主动地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而我只是给予他们一些建议和指导。我发现在实施这种方法之后,学生们对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比以往主动了很多,而在他们所创设的意境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坚信长期坚持这种教学方法,同学们的创造力会有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我们应结合个人特长,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创设出多种多样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并能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达到情境创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