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展信息技术教学风采,描智慧教育美好蓝图
【作者】 苟开文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信息教师,既要艺术地教,也要智慧地育。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做时代教学弄潮人。设计我们教育的未来,打造教育新篇章,信息技术计无不精,算无不准;巧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不能被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所淹没。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和睿智,学会筛选、分析和巧用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巧思妙问;激励评价;学为中心
新世纪、新风范、新教育、新科学、新科技。以信息为先,以科技为基,铸就辉煌教育。信息社会,信息日新月异、千变万化,而储备信息、利用信息、使用信息,以及处理信息,也需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教、教之能胜。教师的智慧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技巧;使自己幸福的同时,又使学生美满幸福。成功传递信息技术依赖的不是计算机,也不是文档,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智慧引领,合作共赢。
一、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肯尼基·胡德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为境生,境为情设。为了实现高中生的这一目标,我们要构建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灵动智慧课堂,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技能。
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处处是学习之地,时时是学习之机,人人是学习之师;愚者待机遇,强者抢机遇,智者创机遇。让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善于学习、学会学习、快乐学习;注重课堂启发,让学生“感动”;注重预习思考,使学生有初步的“感觉”;注重问题讨论,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感知”;注重信息技术分析,让学生“感悟”。有效教活学生,教活教材,积极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的收集能力、处理能力、应用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以问题为导向,就是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创设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等领域,也可以根据其他学科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高度整合。如我组织学习浙江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的第三章信息系统安全中的3.1“信息安全与保护”时,就别开生面地引导高中生首先观看一台中毒严重的电脑,通过让学生欣赏电脑的视频图像异常、信息似有似无、视频显现缓慢、一下子又死机等的现象,引领学生探究如何消除病毒、如何保护我们的电脑等等,使高中生充分认识信息安全与保护的重要意义,从而进行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电脑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
项目教学法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任务,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中的素质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六步骤是:情景导入,明确任务;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自主协作,具体实施;点拨引导,过程检查;呈现成果,修正完善;评估检测,拓展升华。
以项目为载体,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要将项目问题分解为具体的一个个子问题,并组织学生按照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方法,进行分工合作、计划执行、过程监控、成果评价等环节,注重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分步实施。在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利用灵动智慧的课程资源,注重资源共享,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包括知识讲解、案例示范、工具使用、资源选择等,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和调整。同时,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学生有效利用“互联网+”等平台,与其他班级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才能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到取其长,补己短,行之有效地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二、以数据为基础,以评价为导向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实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才能促使学生学有所获。教师要时而是一个组织者,时而是一个参与者,时而是一个引导者。新颖独到地引领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探索、去追求、去创新,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我们知道,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一系列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核心素养的四个层次学科特色核心素养,依托于具体学习领域的知识体系,跨学科的共通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合作和沟通、社会交往,以及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等能力,自我发展素养,个人心智的成熟程度,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理解和感悟,也就是“使人成其为人”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使命感。新课程理念要立足课堂,探索奥秘;师生智慧汇聚,才能启迪信息技术的未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利用数据、评价数据等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构建以数据为基础、以评价为导向的智慧课堂,让学生在数据驱动的学习环境中,学会主动收集、处理、分析、呈现数据,从而提高高中生的数据素养和评价能力。
以数据为基础,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智慧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据来源和数据工具,包括网络数据、传感器数据、人工智能数据、以及Excel、Python等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或项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和工具,进行数据的获取、清洗、整理、分析等操作,并运用可视化、挖掘、建模等方法,探究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
以评价为导向,就是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利用智慧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包括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以及知识掌握、技能运用、过程表现、成果质量等评价维度。
顺风顺水顺民意,才能得义得利得天时。对上天最好的鉴定,就是不要鉴定它。对高中生的评价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多维度,多渠道的评价方式,才能打造智慧课堂。如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课堂嵌入式对学生评价,有利于实现教学最优化;巧用弹性评价,有利于焕发学生的探究欲。而打造智慧课堂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所以在长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多多应用嵌入式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知不觉的喜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的无意注意,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方式和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平台,与其他班级的同学进行评价交流,也不断提高评价水平和技能。
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贵引导,学贵感悟。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艺术在于“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在于从“教中心”走向“学中心”;在于“以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点燃智慧”;在于循序渐进地导疑、导趣、导思、导法,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新课程理念强调:将“教”中心改为“学”中心。打造信息技术智慧课堂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利用信息技术去为自己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祖国服务。
智慧引领未来,教育成就梦想!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孔子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从学生发展的高度立意,既要给学生一座“田园”,让他们育智增才;又要给学生一座“花园”,让他们怡情养性。我们只有相机诱导,善于启迪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睿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智慧的火花需要美丽的碰撞,灵动的课堂需要机遇的邂逅。在日新月异、信息发达的今天,师生智慧的火花在闪耀,灵动的精灵在跃跃欲试,美丽的花朵在争奇斗艳!
“智慧课堂”,是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互动的产物,是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一个过程。智慧的课堂应该追求教学的真质量,追求课堂的真效益。它注重学生完善的人格成长、差异的知识建构和创新的智慧发展。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特别重视学生“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遴选上,又重视“针对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还讲究“合作性”和“开放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教育就是启发学生的智慧,就是促使学生学会感悟信息、领略知识、利用知识。在科学技术飞黄腾达的社会生活里,谁拥有高水平、高容量、高效能的信息,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叱咤风云。知己知彼,是讲信息;研究世界风云变幻,是研究信息;发现科学技术发展最新成果,又是在探索信息。
魅力课堂,智慧引领。“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如我组织学习浙江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的第五章网络安全中的5.4“防火墙”时,就饶有兴趣地说:请大家思考,如果你是某网络公司的CEO,最近每到周五下午,全公司计算机就会突然黑屏,需要重启,但是,到了下周一又得到了一定恢复,使得大量数据或丢失,或被更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学生一下子会说:“肯定是这个公司的网管没做好保护!”“这个公司被商业竞争对手的黑客入侵了!”等等,逐步引导,学生的探究兴趣会芝麻开花节节高,迅速被激发出来,这时,我要求学生可以自己探究;可以小组探究,好奇心会促使学生收集资料,问同学、问老师,认认真真研究计算机病毒的中毒原因,近年来流行过的计算机病毒叫什么,计算机病毒是怎么研制出来的,又是怎么扩散的,其特点是什么等等。通过学生一系列的实践探究,实践出真知,得出解决方案:升级杀毒软件,更新病毒库,安装硬件防火墙。如此这般,点拨又引导,少教多学,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总之,知识是无尽的海,智慧教学是开启无尽宝藏的金钥匙。走进信息技术的海洋,我们需要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探索在其中,智慧在其中,未来也在其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高中信息技术的一线教师,要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才能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朱引玲.信息技术课堂要绽放智慧的光芒[J].教书育人,2022(5);
[2]林斌.高中信息技术深度学习与课堂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课程,2021(S1)。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巧思妙问;激励评价;学为中心
新世纪、新风范、新教育、新科学、新科技。以信息为先,以科技为基,铸就辉煌教育。信息社会,信息日新月异、千变万化,而储备信息、利用信息、使用信息,以及处理信息,也需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教、教之能胜。教师的智慧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技巧;使自己幸福的同时,又使学生美满幸福。成功传递信息技术依赖的不是计算机,也不是文档,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智慧引领,合作共赢。
一、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肯尼基·胡德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为境生,境为情设。为了实现高中生的这一目标,我们要构建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灵动智慧课堂,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技能。
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处处是学习之地,时时是学习之机,人人是学习之师;愚者待机遇,强者抢机遇,智者创机遇。让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善于学习、学会学习、快乐学习;注重课堂启发,让学生“感动”;注重预习思考,使学生有初步的“感觉”;注重问题讨论,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感知”;注重信息技术分析,让学生“感悟”。有效教活学生,教活教材,积极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的收集能力、处理能力、应用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以问题为导向,就是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创设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等领域,也可以根据其他学科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高度整合。如我组织学习浙江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的第三章信息系统安全中的3.1“信息安全与保护”时,就别开生面地引导高中生首先观看一台中毒严重的电脑,通过让学生欣赏电脑的视频图像异常、信息似有似无、视频显现缓慢、一下子又死机等的现象,引领学生探究如何消除病毒、如何保护我们的电脑等等,使高中生充分认识信息安全与保护的重要意义,从而进行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电脑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
项目教学法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任务,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中的素质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六步骤是:情景导入,明确任务;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自主协作,具体实施;点拨引导,过程检查;呈现成果,修正完善;评估检测,拓展升华。
以项目为载体,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要将项目问题分解为具体的一个个子问题,并组织学生按照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方法,进行分工合作、计划执行、过程监控、成果评价等环节,注重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分步实施。在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利用灵动智慧的课程资源,注重资源共享,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包括知识讲解、案例示范、工具使用、资源选择等,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和调整。同时,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学生有效利用“互联网+”等平台,与其他班级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才能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到取其长,补己短,行之有效地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二、以数据为基础,以评价为导向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实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才能促使学生学有所获。教师要时而是一个组织者,时而是一个参与者,时而是一个引导者。新颖独到地引领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探索、去追求、去创新,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我们知道,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一系列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核心素养的四个层次学科特色核心素养,依托于具体学习领域的知识体系,跨学科的共通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合作和沟通、社会交往,以及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等能力,自我发展素养,个人心智的成熟程度,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理解和感悟,也就是“使人成其为人”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使命感。新课程理念要立足课堂,探索奥秘;师生智慧汇聚,才能启迪信息技术的未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利用数据、评价数据等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构建以数据为基础、以评价为导向的智慧课堂,让学生在数据驱动的学习环境中,学会主动收集、处理、分析、呈现数据,从而提高高中生的数据素养和评价能力。
以数据为基础,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智慧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据来源和数据工具,包括网络数据、传感器数据、人工智能数据、以及Excel、Python等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或项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和工具,进行数据的获取、清洗、整理、分析等操作,并运用可视化、挖掘、建模等方法,探究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
以评价为导向,就是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利用智慧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包括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以及知识掌握、技能运用、过程表现、成果质量等评价维度。
顺风顺水顺民意,才能得义得利得天时。对上天最好的鉴定,就是不要鉴定它。对高中生的评价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多维度,多渠道的评价方式,才能打造智慧课堂。如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课堂嵌入式对学生评价,有利于实现教学最优化;巧用弹性评价,有利于焕发学生的探究欲。而打造智慧课堂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所以在长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多多应用嵌入式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知不觉的喜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的无意注意,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方式和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平台,与其他班级的同学进行评价交流,也不断提高评价水平和技能。
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贵引导,学贵感悟。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艺术在于“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在于从“教中心”走向“学中心”;在于“以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点燃智慧”;在于循序渐进地导疑、导趣、导思、导法,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新课程理念强调:将“教”中心改为“学”中心。打造信息技术智慧课堂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利用信息技术去为自己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祖国服务。
智慧引领未来,教育成就梦想!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孔子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从学生发展的高度立意,既要给学生一座“田园”,让他们育智增才;又要给学生一座“花园”,让他们怡情养性。我们只有相机诱导,善于启迪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睿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智慧的火花需要美丽的碰撞,灵动的课堂需要机遇的邂逅。在日新月异、信息发达的今天,师生智慧的火花在闪耀,灵动的精灵在跃跃欲试,美丽的花朵在争奇斗艳!
“智慧课堂”,是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互动的产物,是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一个过程。智慧的课堂应该追求教学的真质量,追求课堂的真效益。它注重学生完善的人格成长、差异的知识建构和创新的智慧发展。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特别重视学生“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遴选上,又重视“针对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还讲究“合作性”和“开放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教育就是启发学生的智慧,就是促使学生学会感悟信息、领略知识、利用知识。在科学技术飞黄腾达的社会生活里,谁拥有高水平、高容量、高效能的信息,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叱咤风云。知己知彼,是讲信息;研究世界风云变幻,是研究信息;发现科学技术发展最新成果,又是在探索信息。
魅力课堂,智慧引领。“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如我组织学习浙江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的第五章网络安全中的5.4“防火墙”时,就饶有兴趣地说:请大家思考,如果你是某网络公司的CEO,最近每到周五下午,全公司计算机就会突然黑屏,需要重启,但是,到了下周一又得到了一定恢复,使得大量数据或丢失,或被更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学生一下子会说:“肯定是这个公司的网管没做好保护!”“这个公司被商业竞争对手的黑客入侵了!”等等,逐步引导,学生的探究兴趣会芝麻开花节节高,迅速被激发出来,这时,我要求学生可以自己探究;可以小组探究,好奇心会促使学生收集资料,问同学、问老师,认认真真研究计算机病毒的中毒原因,近年来流行过的计算机病毒叫什么,计算机病毒是怎么研制出来的,又是怎么扩散的,其特点是什么等等。通过学生一系列的实践探究,实践出真知,得出解决方案:升级杀毒软件,更新病毒库,安装硬件防火墙。如此这般,点拨又引导,少教多学,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总之,知识是无尽的海,智慧教学是开启无尽宝藏的金钥匙。走进信息技术的海洋,我们需要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探索在其中,智慧在其中,未来也在其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高中信息技术的一线教师,要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才能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朱引玲.信息技术课堂要绽放智慧的光芒[J].教书育人,2022(5);
[2]林斌.高中信息技术深度学习与课堂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课程,202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