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作者】 唐 梅

【机构】 新疆兵团第六师军户农场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图片是地理学科的标配,是地理知识的浓缩,也是地理教材中最常见的一种知识表达的形式,很多地理知识都可以融入图片中。地理是初中阶段学生首次接触的学科,其文字理论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应通过图文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通过文字记忆地图、通过地图理解文字,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读图能力;初中地理;培养策略

  一、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并非主要学习科目,疏忽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实则地理不仅是中考科目,也是高考科目,而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学习处于打基础阶段,只有掌握好这一阶段的地理知识,才能为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课环节用图片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引导,为学生树立用图片学习地理知识的意识和理念,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与读图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教授读图的步骤和过程,为了便于学生进一步认知读图知识,教师可以在导课环节利用一些简单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知地理知识,以此传授给学生估算两地距离等简单、基础的知识。再者,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图的过程中,也应为学生呈现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从文字与图片两个层面理解地理知识[1]。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图片知识制作成体系化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读图能力选择任务,以此确保学生能够在读图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激发学生地理读图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读图目标,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责任意识,调动学生的读图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读图能力,为自己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读图目标,这种三位一体的模式可以确保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读图,使学生的读图能力可以通过不断完成自我设定的小目标获得进一步提高。
  二、立体呈现,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
  受传统地理教育理念影响,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环节大都采取照本宣科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这种教学方式会制约学生地理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突破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制定目标驱动式教学计划,利用图片教学模式,以立体化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图片,并让学生根据图片理解地理文字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激发学生读图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学习内容,开展手绘地理图形的活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绘图的积极性,也可以确保学生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能够重新梳理地理知识概念,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认知能力。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在绘制地理图片的过程中,不仅要按照相关的比例尺完成绘图,也要用文字标注好每一个图片的内容,这会使学生的地理学习思路更加清晰,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地理内容。在学生绘制好图片后,教师还应对学生绘制的地理主题图片进行展示,并鼓励学生开展讨论,这不仅能让学生看到不同的地理图片内容,也可以以此为学生构筑交叉型学习情境,强化学生对图片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核心素养。
  三、多元解读,教授学生读图方法
  学生在开展地理读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多元解读的方式进行引导,并且应注意让学生掌握每种读图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读图的目的与内容进行分析,以便决定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读图。通常地理读图的方式包括对比归纳式、重点突出式、形状观察式、点线面识图式等,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读图内容,选择适宜的读图方式。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地图记忆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地图的形状、特征进行标注,也可以结合图形的特殊形状记忆图形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记忆一些地理图形中的重点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图形记忆能力,提升图形记忆效果。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寻找不同图片的相同点和相似点,通过类比的形式进行记忆[2]。还有一部分地理图片内容较为复杂,给学生的记忆增加了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小处着眼,逐步记忆难度相对较大的线形图、平面图,以这种循序渐进的记忆模式理解和记忆图片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环节以交流沟通的模式,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读图,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能够从多元角度分析、记忆地图,提高学生的地图记忆能力,也可以为学生营造交流互动式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交流环境中学习地理知R,感知图片魅力,激发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情感,让学生能够自发自觉地学习地理知识,完成地理读图学习任务。
  四、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动手实作
  学生初中阶段初次接触地理学科知识,因此并没有掌握合理的地理知识学习方法,学生大都运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单纯记忆一些理论层面的知识,这会降低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秉承生本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仍旧不够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有限,并且地理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科目,学生也缺乏相应的地理知识学习基础。所以,教师在讲授地理教材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意识,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地理文字知识内容,也应学会如何进行地理读图,使学生的文字与图片学习能力可以得到突破性提升。教师可以在学生具有一定地理知识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地理图片,比如涉及一些山川河流方面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辨认地图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地图的特点用相关材料制作地图,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地理图片的创作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作环节对地图知识形成深度感知,能够记忆地图的结构及地图相对应的地形、地貌特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图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完成后的绘图内容开展比较,互相寻找同学仿真制图上的优势与不足,并且提出意见,以此提高学生交互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修正自身学习短板的基础上,更加高效地理解地理知识,达到通过地理制图、读图,提高地理学习核心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