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互动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实施
【作者】 殷艺方
【机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着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其中,互动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动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实施互动教学。
【关键词】 互动教学;小学语文;有效实施;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整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这几年“双主双优”课改中我加大了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力度,获得了一些感受。
一、语文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随着近年来教育观念的更新,人们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认识的加深,课堂教学结构由封闭转向开放,加之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已开始贯穿语文课堂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是生动的、活泼的,教师如果积极地鼓励,他们都是非常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的。语文教学不能死板,只强调学生认字、学语法,更要使他们从情感体验、自我思想升华到慢慢认识人生。教学中可选择大部分学生熟悉,最好是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互动,有利于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实施生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超越和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汲取他人的智慧,形成对问题的一系列认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平等、和谐、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互动有效实施的意义
教学互动是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及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开展的课堂交往活动。教学互动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使教学在互动、互促中产生群体动力,让学习者形成自组织,自我构建,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在群性相融中、个性完善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和谐、合作、共创中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互动的构建要注意突出和谐、合作、共创等效应。和谐指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和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和谐,旨在创造一种共为主体、认知明确、情感协调、情绪高昂的课堂氛围,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合作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友善的、相互信任的、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师生之间构建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深入学生生活中,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合作,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出发,组织教学,共同做出创造性的努力。共创指突破传统教学中的强制、硬灌和单向传递,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交互方式,运用自学感悟、智力激励、集体讨论等方法,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强化集体思维,提高学生的集体创造性能力。
三、语文课堂中互动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创设互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的互动教学,首先要创设良好的互动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入生活实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互动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某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这些问题可以是关于课文主题的讨论,也可以是对文中人物性格的分析等。通过这样的设计,教师能够迅速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为后续的互动教学做好铺垫。
(二)采用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创设了良好的互动情境后,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互动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形式包括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辩论赛等。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某篇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导自演,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表演技巧,更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表演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互动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实施互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则要注重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逐步提高学习水平。
(四)及时评价与反馈,优化互动教学效果
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互动教学中的表现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通过反馈,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成果,调整学习策略。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自评,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的互动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评价与反馈等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大平,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做到有效互动[J].教师,2022年。
【关键词】 互动教学;小学语文;有效实施;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整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这几年“双主双优”课改中我加大了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力度,获得了一些感受。
一、语文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随着近年来教育观念的更新,人们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认识的加深,课堂教学结构由封闭转向开放,加之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已开始贯穿语文课堂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是生动的、活泼的,教师如果积极地鼓励,他们都是非常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的。语文教学不能死板,只强调学生认字、学语法,更要使他们从情感体验、自我思想升华到慢慢认识人生。教学中可选择大部分学生熟悉,最好是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互动,有利于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实施生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超越和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汲取他人的智慧,形成对问题的一系列认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平等、和谐、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互动有效实施的意义
教学互动是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及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开展的课堂交往活动。教学互动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使教学在互动、互促中产生群体动力,让学习者形成自组织,自我构建,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在群性相融中、个性完善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和谐、合作、共创中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互动的构建要注意突出和谐、合作、共创等效应。和谐指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和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和谐,旨在创造一种共为主体、认知明确、情感协调、情绪高昂的课堂氛围,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合作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友善的、相互信任的、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师生之间构建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深入学生生活中,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合作,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出发,组织教学,共同做出创造性的努力。共创指突破传统教学中的强制、硬灌和单向传递,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交互方式,运用自学感悟、智力激励、集体讨论等方法,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强化集体思维,提高学生的集体创造性能力。
三、语文课堂中互动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创设互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的互动教学,首先要创设良好的互动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入生活实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互动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某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这些问题可以是关于课文主题的讨论,也可以是对文中人物性格的分析等。通过这样的设计,教师能够迅速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为后续的互动教学做好铺垫。
(二)采用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创设了良好的互动情境后,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互动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形式包括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辩论赛等。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某篇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导自演,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表演技巧,更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表演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互动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实施互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则要注重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逐步提高学习水平。
(四)及时评价与反馈,优化互动教学效果
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互动教学中的表现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通过反馈,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成果,调整学习策略。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自评,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的互动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评价与反馈等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大平,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做到有效互动[J].教师,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