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作者】 陈 诺
【机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教学实例,探讨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审美创造能力的内涵及其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进而提升其综合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创造能力;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对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审美创造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修养,还与其未来的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一、审美创造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审美创造能力是指个体在审美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它包括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是个体在艺术创作、欣赏和批评等方面所必备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文学作品,进而拓宽视野,增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培养其人文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和再创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潜力,通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发现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与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审美需求,选文丰富多样,涵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提供了优质的资源。以下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的审美创造能力。
(一)深入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发现美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教师可以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作品中的美。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来感受山水之美。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解读文本,理解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和理解文本中的美。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音乐渲染等方式创设一个寒冷的冬夜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和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对美的追求,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加强语感培养,奠基审美创造基石
审美创造离不开语感给予的支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审美创造能力培养需要突破语言关。而实现这个目的就要从强化语感基石夯实入手。语感的培养,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朗读和背诵,学生朗读,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声音语言,从而形成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也能将文章中的感情读出来。如在《雨点》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雨点的动态变化并认识雨点落在不同地方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观察自然兴趣,形成感受自然美的意识。如此,让学生想象朗读,通过形象再现,就可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上进行创造。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的审美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画杨桃》一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以“我眼中的杨桃”为主题的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来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杨桃形象。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与建议
为了更有效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以下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与建议:
(一)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阅读需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引导他们在阅读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二)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文本中的美。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绘画、表演、写作等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美的真谛。
四、结论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等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外阅读指导和多元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桂川,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J].学园,2021年。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创造能力;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对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审美创造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修养,还与其未来的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一、审美创造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审美创造能力是指个体在审美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它包括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是个体在艺术创作、欣赏和批评等方面所必备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文学作品,进而拓宽视野,增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培养其人文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和再创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潜力,通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发现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与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审美需求,选文丰富多样,涵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提供了优质的资源。以下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的审美创造能力。
(一)深入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发现美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教师可以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作品中的美。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来感受山水之美。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解读文本,理解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和理解文本中的美。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音乐渲染等方式创设一个寒冷的冬夜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和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对美的追求,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加强语感培养,奠基审美创造基石
审美创造离不开语感给予的支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审美创造能力培养需要突破语言关。而实现这个目的就要从强化语感基石夯实入手。语感的培养,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朗读和背诵,学生朗读,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声音语言,从而形成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也能将文章中的感情读出来。如在《雨点》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雨点的动态变化并认识雨点落在不同地方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观察自然兴趣,形成感受自然美的意识。如此,让学生想象朗读,通过形象再现,就可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上进行创造。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的审美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画杨桃》一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以“我眼中的杨桃”为主题的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来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杨桃形象。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与建议
为了更有效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以下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与建议:
(一)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阅读需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引导他们在阅读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二)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文本中的美。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绘画、表演、写作等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美的真谛。
四、结论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等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外阅读指导和多元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桂川,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J].学园,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