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有效策略

【作者】 罗 杰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东湖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增大课堂互动对话频度加强学生主体性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自主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和进行多元评价等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提高他们课堂参与的学习效果,提升他们核心素养质。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培养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已经逐渐从曾经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双主互动”的教学实施,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和主动性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学生主体性践行主体理念,成为了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随着这几年“双主双优”课改的推进我也加大了培养主体性策略的探究。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主体性概念
  主体性是指个体在知识学习或者运用的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活动促进他们不断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满堂讲”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非常被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更不能帮助学生发展创新精神。通过主体性培养实施,可以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基础上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主体性教育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释放的就是学生主体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和终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主体性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包括必备品格、必要方法、关键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变主体作用为他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促进动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三、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课堂上通过合适的内容和方法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展示生动的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师生对话中来发挥主体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问题情境除了能激发兴趣外,就是促进学生思维积极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就相当于把学生置于一种有一定学习困难的境况中,要求他们努力克服和化解情境中的问题。由于这种情境中的学习任务难度不大,看似能力所能及,挑战性和吸引性并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讲解某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作为情境,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寻找答案,从而激发他们好奇心,促进思维发展。
  (三)鼓励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多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研究性学习的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撰写研究报告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实施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语文能力,还能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
  (四)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既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又能促进他们合作意识形成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展示等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进行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学生语文要素掌握与建构情况,而忽视了他们的学习方法、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在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过程中进行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法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成果和反思等内容,以便更全面地展开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语文教学提高课堂师生对话、生生互动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自主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和进行多元评价等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和主体性。因此,在接下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线的我们应继续关注学生主体性培养策略的探索与创新,不断创新教法和手段,让学生以更好的主人姿态参与到语文课堂师生对话上来,成为自我素养发展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靖,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文房四宝,2014年。
  [2]尹晗,浅析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